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许多恶性冲突实际上是发生在不同文明背景的极端分子之间,而不是发生在不同文明背景的广大民众之间。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上原有的两极均势被打破及由此导致的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在一段时间里被两极对抗和“冷战迷雾”所掩盖的民族宗教冲突在全球范围骤然凸现。塞缪尔·亨廷顿教授的所谓“文明冲突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台的。其中心论点是:今后国际政治的发展将受到文明冲突的左右。“9·11”事件的发生使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对立情绪更趋激化。  相似文献   

2.
越南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它对中美关系造成的影响直至今天仍然存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中美关系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应成为国家间相互对抗、相互冲突的必然因素;战争不是解决国际冲突的最根本办法,只能“两败俱伤”;只有加强沟通,中美才能“双赢”。  相似文献   

3.
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教育与受教育主客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传统理论把它简单地归结为“主体-客体”或“客体-主体”的结构模式是不科学的。对其科学认识应从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认识属性和教育与受教育在其过程中的各自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上作归结。具而得出如下结论:教育是主导性主体,受教育是客体性主体,即“主导性主体-客体性主体”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当前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改革所实行的课程分权管理所遭遇“为而未达”、“有所不为”困境中出发,对不同课程管理主体之间在分权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冲突和对抗进行解析,提出其在管理思维方式、管理职能定位、管理能力的期望和运作上的隐形对抗,从而挖掘课程分权管理良性发展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际政治伦理载体的价值观外交是一种外交方式,也是一种国际政治现象。在国际政治演进过程中,全部的外交政策与国际政治行为无一不是价值判断与道德选择。价值观外交源自国际社会自身的规范性价值体系,根植于西方社会的人文理念与宗教价值之中,构建于其国内政治生态与国民伦理认同的基础之上,具有集利益负载和价值负载于一身的特征。国际政治伦理冲突源自对主权原则之于维系国际秩序的重要性的伦理认知差异、多元化的国际政治伦理主体在道德发展水平上的非均衡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国际政治伦理共识的有限性。从国际政治伦理冲突的目的、过程与结果来看,价值观外交折射出三个层面的国际政治伦理冲突——权利伦理冲突、行为伦理冲突和责任伦理冲突。  相似文献   

6.
李非超  张晶晶 《中学文科》2007,(11):155-155
学校教育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师生关系理应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客观地存在着冲突与对抗,如何认识这种冲突和对抗?谁该为师生冲突“买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是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所谓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所谓综合,就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统一整体的认识.作为思维操作的分析与综合.正是思维主体对认识对象按照一定目标进行的这样或那样的分解与组合,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它表现为“分”、“联”、“合”相联贯的一体化解题过程.1“分”以研究部分 解决物理问题通常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这就是将对象的整体进行分解,然后逐个地加以研究.比如,在解决力…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成立至今已整整半个世纪了。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最重要和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秉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为宗旨,在维护和平、缓解冲突、促进发展和推动合作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政  相似文献   

9.
李寒秋 《成长》2006,(5):80-81
把处女膜的作用看得这样神圣,其实就是“压制与牺牲女性的性权利,将整个社会的性冲突与性矛盾降到最低限度,由此避免性冲突演化为社会政治冲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姚昕 《考试周刊》2007,(7):19-21
为探讨青少年亲子冲突中归因、责任推断与策略选择、冲突影响的关系,采用回溯式问卷调查法对201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起因的类型、稳定性、可控性、责任推断等与冲突的策略使用及后继影响有关;首先是“主动解决”,其次“回避冲突”的策略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而“反抗攻击”、“他人调节”则产生消极影响;青少年对冲突原因的可控性知觉直接导致“主动解决”策略;因学习或其他生活事件而产生的亲子冲突,其积极影响显著多于消极影响,而因青少年自身行为、交往等原因引起的冲突则有较多消极影响。结论:青少年对亲子冲突的归因影响冲突策略的选择;亲子冲突根据原因类型、冲突策略、冲突对象、性别差异而对青少年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羌藏两族的盟誓习俗,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用于处理氏族间、部落间或国家间的矛盾;二是用于各部落间的协同举兵;三是用于再申君臣之间的关系;四是用于决策或处理部落联盟制国家内部的重大事项。但盟誓作为一种习俗,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将从盟誓的功能及其演变两个方面对古代羌藏两族的盟誓习俗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亨延顿的“明冲突论”或许具有某些审视当前国际关系的理论价值,但他将“儒教明”列入冲突的源点却是错误的。因为儒家学说不是宗教,不会构成作为宗教冲突的化因素;儒家化是一个开放的化体系,它是由多种化集合融通而成的;中国自近代以来由于民族危机激发出了强烈的“化民族主义”,但随着中国未来的强盛,这种阻碍中外化正常交往的思潮即将消亡,不会成为“明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父子教育在凉山彝族社会传统家庭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涉及道德教育、性别意识教育、勇敢教育、生产技能教育、家支意识教育、宗教礼仪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上采用个别谈话法、榜样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方式交替施教,教学场地较为灵活,大多在日常家居生活中的间隙时间进行,也可以在农牧生产或亲友集会时开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龟兹白姓的探讨和争议已有80余年的历史,至今已产生六种以上不同的学术观点。可是,目前却没有某一种看法可以得到学界的公认,这说明神秘的龟兹白姓其来源问题还没有得以明朗化。故此,文章在前人的基础之上,试从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的角度予以重新审视,并以"水"、"天"、"山"等与创世神祗有内质牵连的"白"色神学观念为转换要素,进而认为龟兹的白姓与龟兹先民们历史悠久的敬神拜天、祭山尚白的传统文化基因有关,是龟兹族属自然神明的人格化的切身体现。  相似文献   

15.
灌输在中西方德育不同历史阶段扮演着不同角色。在西方德育实践中经历了宗教式灌输、进步主义教育反对灌输和灌输的再回复,在中国德育实践中经历了小农经济宗法等级制的灌输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性德育兴起与灌输的矛盾。通过中西方德育历史的回顾与比较,可以明确灌输的价值所在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代位于今浙江省龙游县的古姑蔑,原为在荆楚和百越影响下的部族小国.姑蔑先属于楚,后属于吴,被吴分封给越,再后为楚合并,最后为秦统一.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对姑蔑文化具有重大影响,姑蔑文化是华夏先进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龙游石窟似为宗教性建筑.  相似文献   

17.
《千岛情缘》是第一部由融籍作家完成的描写福清华侨侨居生活的作品。小说在其积极的政治意义之外传递了两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信息,展示了三个民族的语言文化、三种文明的理念信仰、以及三种宗教的矛盾冲突,生动再现了印尼华人融入异国环境的历史过程和心路历程,其国际性十分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综合苗语黔东北次方言语汇、古代文献及考古材料,发现三苗诸部族的名称大多与动物图腾尤其是人类驯化的动物有关,这是三苗部族联盟以畜牧养殖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远古农业文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的标志。这种在部落联盟内群体性以动物名称命名各部族的现象,是远古时代部族及部族联盟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 has always been a matter of priority to parents and educationalists alike. Although it is not taught as a separate subject in the schooling process, much attention is paid to it throughout the school curriculum. Particularly in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in social studies time is devoted to matters of moral conduct. The basis for moral education has almost right through been a Christian approach to life. This is the case in schools for black and for white pupils. A great number of devoted teachers go to great lengths to prepare young people for life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may become steadfast citizens of the country. The role of parents, youth organizations, churches and ‐‐ in the case of black youths ‐‐ tribal customs, should, however, not be underestimated in the moral training of young people.  相似文献   

20.
葛天氏是"三皇"时期的古帝王,年代约在伏羲氏与神农氏之间,与有巢氏、朱襄氏、阴康氏同时,距今约五、六千年,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葛天氏部族首领、中华民族重要的人文始祖。作为最早发现、使用葛的帝王,葛天氏发明了"葛天"草庐。葛天氏、葛天氏部族、葛国的地望在今河南宁陵。为使部族成员身强体健、延年益寿,葛天氏创作了"葛天氏之乐",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舞乐,反映了远古时期农业社会的特征。葛天文化的意蕴非常丰富,表现了原始先民深重的忧患意识、宗教意识以及天、地、人和谐,尤其是人与人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