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蒲松龄在《聊斋异志》一书中,涉及最多的便是男女情爱的描写。在相对较长的一个时期中,不少研究家与评论家都对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婚姻观进行研究。研究的关键时期大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不少评论家对书中女性的爱情观赞赏有加,尤其是在女性大胆求爱,自由结合这方面。但是,到了对女性形象研究的第三阶段,即九十年代至今,不论是对蒲松龄本人的内心,还是书中的女性形象,都开始产生了不少的质疑之声。介于此,笔者希望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同时结合作者心理,对《聊斋志异》中几篇流传度较广的文章进行重新剖析,旨在使读者对《聊斋》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角度的认识,不再只片面趋于"自由"、"进步"层面上理解书中女性,应该认识到当时时代下的女性悲在何处。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在女性形象的创作方面具有超群的才能。他在《伊豆的舞女》中塑造了经典的少女形象薰。薰拥有纯情善良的内心,像花儿一样美丽,却有悲惨的境遇和无果的感情结局。这种女性观的形成与川端的孤儿情结和不幸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同时还受日本传统审美意识和佛禅的影响。本文试对薰的女性美和川端女性观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小镇畸人》是美国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说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女性形象。《〈小镇畸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这篇论文总结了书中出现的众多女性形象,对她们的不同特征加以分析,通过分析也揭示出作家对于女性生存的关心以及他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三次去雪国的岛村,先后遇到了驹子、叶子、行男之后,四个人的命运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的两位女主人公驹子和叶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代表着作者审美观念。驹子代表的是一种现实的美,叶子代表的是一种虚幻的美。对这两位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冀读者能更直观地领略到川端笔下女性的不同美。  相似文献   

5.
如果按照叙写角度的不同,可将《诗经》塑造的女性形象分别定义为"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一般说来,女性的"自我形象"在叙写过程中呈现出形象与直白的审美特征,而作为被他人进行观察、描摹、叙写的"他者形象",则呈现出抽象与朦胧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认为海明威只会描写硬汉精神、塑造男性形象,他笔下的女性人物都是没有自我的陪衬物。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重读《永别了武器》,说明海明威是一个具有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7.
曹禺在《雷雨》中所塑造的蘩漪和奥尼尔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塑造的爱碧都是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堪称异国姐妹。她们反抗压迫,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具有强烈反叛精神。她们从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自我意识的彰显,社会意义的展现,悲剧诗性的建构等不同角度,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笔下的波子,反映出他战后的女性意识:张扬女性魅力,赞扬女性在时代浪潮中积极对自我价值进行审视和重新体认,强烈批判男权制度及其卫道士,揭露在战后无法勇敢承担爱情责任的男性。川端康成对波子等女性爱情命运的把玩与对比,形成他女性意识的矛盾之处,也是其独特之处。论文主要从社会历史批评角度,结合精神分析文艺学方法,对波子爱情命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把握川端康成战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9.
《诗经》在我国文坛的地位可谓卓越不凡.《诗经》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女性.《古诗十九首》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其塑造的思妇的形象深入人心、动人心弦.但两者塑造的女性形象千差万别.本文通过对比《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不同的女性形象并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探讨诗经时代到东汉末年女性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川端康成与莫言的作品都塑造了大量经典的女性人物形象,且都将女性与自然紧密相连。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比较两位作家的代表作品《雪国》和《红高粱家族》中的女性人物驹子与戴凤莲可以发现,两位女性都有着大地母性的自然情怀,面对命运的不公都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识和不屈的抗争精神。同时,由于民族性和地域性差异,两位作家对女性的生命价值也表现出不同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的不少作品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主人公,其中《伊豆的舞女》中的阿薰和《雪国》中的叶子、驹子的形象作为反映日本等级森严的身份制度尤其具有代表性。她们作为舞女或艺妓生活在社会最下层,虽然不断追求人生纯洁和升华之美,但终究摆脱不了宿命给她们带来的生存徒劳。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她们的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这样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抨击了日本等级制度的黑暗。  相似文献   

12.
奥斯卡·王尔德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小说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都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精神,这些女性角色都摆脱了上流社会装饰品的身份拥有了独立的人格。本文旨在从女性身份角度入手来解读《莎乐美》中塑造的新女性形象,并探求这种形象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女性身份问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针对国内文学界对《凯恩河》中艾米丽这一混血儿形象的定义提出不同看法,通过分析艾米丽从自我迷失到身份认同的艰难历程,试图论证艾米丽并非属于被漂白的黑人女性,而是最终拥有了种族觉醒意识并勇敢追求自我身份认同的黑人女性。  相似文献   

14.
《老妇还乡》女主角的形象塑造在该剧占有重要地位。从女性形象的角度来分析这部戏剧作品,对老妇克莱尔这个女性形象作出新的理解;分析其悲惨遭遇及心路历程,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地位的低下及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5.
川 端康成虽然不是美学家 ,但他却是一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热情地追求美、执着地展示美的作家。当我们走入川端的文学世界 ,就会感到美的韵味、美的情调、美的画面、美的形象仿佛春风一般扑面而来。川端康成在《我在美丽的日本》、《不灭的美》、《日本文学之美》、《日本美之展示》等一组富有美学意蕴的文章中 ,通过剖析日本古典物语名著和歌俳句 ,深入探索日本民族的艺术观和日本文学之特征 ,行文中透视出了作者的人生观和美学观。川端康成十分欣赏泰戈尔访问日本时关于“民族的义务”发表的见解 ,他在《美的存在与发现》一文中引用了泰戈…  相似文献   

16.
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所写的八篇小说旨在述说着女性的故事,反映的内容是小地方的普通女性,折射着她们在平凡生活中的悲剧命运。本文主要从审美的悲剧性角度探析《逃离》中表征的女性形象的悲剧意味,特点以及背后的形成机制,进而更深刻理解门罗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17.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左传》贵族女性形象主要可以分为善恶两大类。这两类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展现出了春秋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思想未定于一尊的时代特点。以及在这个时代中女性价值选择的二元性,同时也体现出了作者褒善贬恶的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的《名人》塑造了一位视围棋艺术为生命的卓越棋手形象。这一形象具有著名棋手吴清源的精神底色,体现了围棋世界技与道的纠葛。追求与生命融合的道之境界,应是每一棋手毕生奋斗的目标。今天普及围棋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享誉中外,她对平凡女性人物命运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了平淡真实的生活面貌。本文将主要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角度,通过评述和对比爱丽丝·门罗的代表作《逃离》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和各种意象,来分析门罗的主要写作特征,更深刻理解门罗的创作情怀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起源于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凸显女性人物形象的翻译实践,主要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女性主义意识。以富含女性主义思想色彩的小说《飘》的四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对四位译者笔下的斯嘉丽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不同性别译者译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女性形象翻译。研究发现:不同性别译者均有女性主义意识,并在译本中为女性发声;男性译者虽然有女性主义意识,却在翻译中有扭曲女性形象之意;女性译者对女性形象有保护和提升之意,但对于原文中贬低女性形象的一些语段,也有保留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