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为 《新闻前哨》2007,(6):58-59
目前,在电视节目多元化、专业化的背景下,综合性的新闻评论类节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挤压。不容回避的是一大批《焦点访谈》式的栏目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光,甚至成了明日黄花,其收视率和影响力也大大下降了。于是,电视新闻评论类栏目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谋求生存和发展,就成了摆在人们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是电视新闻报道节目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也是新闻电视媒体对新闻资源和新闻内容的深度挖掘利用,对于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电视新闻评论栏目节目制作质量,应该系统总结新闻评论栏目的特征以及主要发展趋势,进而合理制定新闻评论栏目制作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浅析栏目改版中的收视率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视栏目的评价体系作为每个电视台绩效评价的尺度.对于促进各栏目的良性竞争和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收视率作为一个客观的量化指标,在现存的电视栏目评价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看待收视率在整个电视节目评价体系中的位置,如何运用收视率指标进行栏目的评判,不仅关系到栏目的"优胜劣汰",也影响着栏目改版的运作.本文从收视率的含义、栏目改版中收视率的误读、正视收视率的应有举措三个方面论述栏目改版中收视率的应用情况,以期对栏目改版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各种题材的影视作品、形式多样的电视节目,都高效呈现在观众的面前,面对新颖多样的电视节目,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内涵质量和产出速度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巨大的市场需求为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带来的固然是更高层次的机遇,同时,观众越来越高的艺术鉴赏能力,越来越深刻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来自行业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为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带来的也将是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立足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节目特色,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切实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索推动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发展的有效策略,是当前阶段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收视率对电视新闻性的消解与关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洪亮 《现代传播》2007,(1):153-155
一个时期以来,种种经历和现象使笔者思考收视率和电视新闻节目的关系,收视率到底从那些方面影响到电视新闻节目,它们该以何种方式相处?笔者以为,中国电视从中央电视台1996年全面采用收视率评价体系,之后省级电视台逐渐引进收视率评价,十个年头的发展表明,收视率在这一过程中对电视节目的新闻性进行了一次渐进式消解,结果表现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和新闻内容竞争的同质化趋势。从电视新闻功能实现的角度出发,当前需要对收视率与电视新闻节目的关系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00,(5):41-42
《今晚 8∶ 00》作为一个节目形态逐渐发展成熟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栏目,从 92年 10月开播至今,已走过了整整八年的历程。其间,几经扩版,收视率由当初的 6%,发展到今天的 19%左右 (据央视索福瑞、成都市统计局 99年收视调查统计数据 ),多年来一直稳居成都地区所有电视节目收视率第一名位置,成为成都乃至周边地区 3000万电视观众最喜爱的电视节目。作为一个地区性电视新闻类名牌栏目,《今晚 8∶ 00》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强烈地展现着它鲜明的栏目运作特点,这些特点已成为《今晚 8∶ 00》栏目长盛不衰的精髓。   特色之一:节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电视新闻传播行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在这一全新的社会形势下,也使得电视新闻栏目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电视新闻栏目之间激烈的竞争无非就是电视收视率高低之间的竞争,然而电视新闻栏目编排的质量以及相关的推广工作是否有做到位直接影响着电视收视率的高低,因此,做好这项工作十分重要,打破常规,并在其中融入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受众的心理实际需求进行更好的编排以及推广,以此引来受众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媒体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台新闻评价节目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全国各地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也走入了发展的瓶颈之中,而且"同质化"问题倾向严重,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持续降低。为此,本文将分析当前国内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电视新闻评论收视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健康类电视节目现状 健康类电视节目是各电视台比较常见的一类节目。拥有固定的收视人群和稳定的收视率。但是当下,此类节目日渐式微,而且受到各种医药专题广告的夹击,公信力日低。以至于很多电视台居然都看不到一档真正的健康类栏目。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的支柱节目。电视新闻节目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电视台的声望、影响和收视率,电视新闻节目要在众多的新闻频道和栏目中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就离不开策划。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新闻报道的方式之一,要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需要从节目本身特点及制作两方面入手,研究其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节目制作,而制作效果如何又直接关系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收视率,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重点针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及制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闻栏目作为电视台重要的节目生产单位,对电视频道的整体运营产生直接影响。对新闻栏目进行科学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既是电视台加强频道控制的前提,又是栏目管理体系的核心。笔者认为,电视新闻栏目的评价体系应由三类指标构成:客观评价指标、主观评价指标和成本指标。客观评价指标主要是指收视率评价指标、广告创收评价指标和技术指标;主观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专家评价  相似文献   

13.
张宁 《视听界》2014,(2):105-105
评论体现媒体的品质、深度、风格,赋予新闻资讯浓郁的人文色彩。近年来,电视评论节目日渐式微。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过程来看,长期以来受到较多管控约束,嘉宾也自觉形成了“评论尺度”,在评论时不温不火,很难凸显个性,独到的观点更是难求。嘉宾评论沦为“卖口水”,谁还买账?以江苏城市频道评论节目《新闻夜宴》为例,2008年元月1日开播,节目评论员汇聚了各媒体名嘴、各界精英及高校知名教授。开播伊始,节目收视率飙升至之前同时段的两倍。然而,运行两三年后,节目遭遇选题瓶颈、评论口水化、同质化栏目越来越多的尴尬。虽然节目经历了种种创新改版,收视率终究江河日下。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和新闻资讯节目放在一起考核收视率,使得纯粹的电视新闻评论逃不过被淘汰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卢莉 《记者摇篮》2012,(4):38-39
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栏目的开播,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评论部相继成立,新闻评论栏目在观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新闻节目的竞争表现为新闻评论的竞争:在同一城市同时出现几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同一电视台同时出现几个新闻评论节目;甚至在同一频道内部不同时段也出现多个新闻评论类栏目。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评论从业者已认识到新闻选题的重要性。谁拥有高质量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受众的注意力,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那么如何进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呢?第一,电视新闻评论的选题需要具备典型性、异  相似文献   

15.
对于杭州这样一个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基本上只能保持在2%左右的休闲城市来说《,阿六头说新闻》可以说创造了杭州电视新闻收视率的一个神话:开播第一周栏目收视率为1.9%,到了第五周就进了收视率排行榜前十名,两个月内蹿到榜首,最后收视率基本稳定在10%~12%。阿六头操着杭州方言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目前国内电视业唯收视率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入手,探讨广受关注的"绿色收视率"概念及"绿色"电视节目评价体系重构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多元文化共生并存的电视节目市场环境中,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凭借其独特的节目风格和新闻意识已经走过了十二年的历程,其收视率稳居凤凰卫视的七十个电视节目的前列。本文通过对该档独具特色的军事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在媒介融合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军事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8.
收视率对于电视台、电视节目或栏目的重要意义早已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各方面对影响收视率的主要因素都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在分析研究中我们注意到,收视率的规定性与自主性是在相互作用的关系网络中实现的,而从规定性与自主性相互作用的角度说,电视节目或栏目的艺术性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业电视栏目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担当着服务“三农”、宣传“三农”的重要责任.农业栏目在传播中的实际关注程度和收视效果是栏目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反映在客观指标上就是农业栏目的收视率,然而,目前的收视率指标对农业栏目的衡量并不科学,农业栏目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作为电视节目的其中一种类型,电视新闻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与电视节目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关于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鲜、冷门的话题,事实上,业界和学界一直都试图探索出一套科学、可行、尽可能完善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对于这个话题,前人已经做过相当多的研究探讨,成果丰富.因此本文要做的,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幕础上根据电视新闻的特点,尝试把电视节目评价体系运用到电视新矧的评价当中,尽量做到具体化和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