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英汉两个民族由于认知语境不同,对于同一文化意象常常会出现理解上的错位与缺失,在翻译文化意象时无法同时传递原作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从而出现文化亏损.异化策略中的增词法与直译加注可以有效的减少这一文化亏损,使译文既传递了原作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避免了文化亏损;同时又考虑到译语读者的认知能力,拓展了他们的认知语境,使原作的意图和读者的期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从关联理论看文化负载词语及其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文化负载词语产生的根源是由于英汉两族人们具有不同的认知环境,对于同一事物所赋予的联想或象征等文化内涵意义无法相互明白。翻译文化负载词语可以通过直译、直译加注、意译、形象转换、增删的方式进行。无论使用哪种翻译技巧,译文在传达原作意图的同时必须考虑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实现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讨论了文化负载词语产生的根源是由于英汉两族人们具有不同的认知环境。对于同一事物所赋予的联想或象征等文化内涵意义无法相互明白。翻译文化负载词语可以通过直译、直译加注、意译、形象转换、增删的方式进行,无论使用哪种翻译技巧,译文在传达原作意图的同时必须考虑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实现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以《浮躁》英译本为个案,探讨汉语独特文化意象英译的翻译方法。研究表明,当原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在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缺失的情况下,译者只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推导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通过直译加注、舍去形象意译或者转换形象都可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翻译是一个对语言进行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原文提供最大的关联信息,译者则根据语境或认知环境对信息进行推理,选择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为再现原作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译者可采取各种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也应遵守关联原则。文化翻译应以最佳关联性为取向。充分考虑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是使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及文化翻译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与不同的认知语境.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译者应依据最佳关联的原则,充分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帮助译文读者理解原作中习语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8.
语境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翻译中对译文文本的生成具有制约作用。从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徽州楹联的文化语境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对徽州楹联的文化意象进行合理定位,探讨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递其特定的民族文化意象,采取保留形象直译、保留形象加注、改换形象意译、舍弃形象意译四种翻译策略传达原作的地域文化特色,力求做到"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9.
语境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翻译中对译文文本的生成具有制约作用.从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徽州楹联的文化语境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对徽州楹联的文化意象进行合理定位,探讨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传递其特定的民族文化意象,采取保留形象直译、保留形象加注、改换形象意译、舍弃形象意译四种翻译策略传达原作的地域文化特色,力求做到“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10.
葛浩文的翻译使莫言、贾平凹等作家作品在英语世界得到传播并获得好评。通过对葛浩文译本中翻译语料的考查,探讨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翻译方法,认为葛浩文的译本以忠实为原则,对原作中的文化意象、语言风格等采取厚译、省译、直译等方法再现原作意象,以上翻译方法对传播中国文学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