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劳动号子分为:船渔号子、农事号子、工程号子和搬运号子。船渔号子的典型代表有:川江号子和运河号子;农事号子以仁寿抬工号子、湖南山区打山号子和湖北土家族穿号子的比较著名;工程号子则以长白山森林号子、我国南方石工号子为代表;搬运号子有装卸号、推车号与挑抬号的分类。劳动号子具有文化历史、保存劳动民众原生态的古老唱法、对世界歌曲及地方戏剧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等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浅析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两首劳动号子《渔歌向着青天唱》(车水号子 )和《五月栽秧》(秧田号子 )的分析 ,揭示劳动号子的一般音乐特点 ,即劳动号子的音乐表现、音乐节奏、音乐材料使用的反复性和曲式结构的回返形式 ,以及“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都取决于它所反映的劳动的状况、特点和需要 ;此外 ,山歌、小调的融入也是劳动号子音乐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汉江流经安康七县,过去交通运输以航运为主。长期以来产生了大量的汉江船工号子,在劳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安康汉江船工号子分为上水行船号子、下水行船号子、离岸靠岸号子等。它形式优美,以歌传情代言,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具有鲜明的陕南民间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劳动号子是广大劳动人民长期共同劳动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劳动号子音乐形态相近,但不同地域的"号子"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明显不同,本文对发源于四川自贡的"盐工号子"略作分析和介绍,以共飨之.  相似文献   

5.
徐宁 《现代语文》2007,(7):127-128
抬工文化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山区丘陵地带、具有重要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传统文化,作为其外在表现的抬工号子是较强的体力劳动与民间歌谣的有机结合,是音乐美与劳动美的和谐统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却一直处于空白。本文将以四川省仁寿县抬工号子为例,详细介绍探析别的劳动号子中没有而抬工号子独有的“另类”号子,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文化,从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运用实际实践的方法,大量收集各种关于川江号子音乐的相关资料,记录一些老船工具有典型性的生活及喊号子的经历,以民俗学材科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研究了号子音乐的历史、发展、传承及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7.
泰州地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盛行于民间的劳动号子是具有原生态特征的广大普通百姓的艺术创造。兴化茅山号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深入研究这些形同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活化石"的劳动号子,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华传统优秀民间音乐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助于推进泰州形神兼备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8.
四川号子是我国民歌中独特的音乐形式,其创作 和演唱汇聚了四川地区的人文特色。《古老的歌》作为四川号子 中川江号子的代表作品,不仅呈现了巴渝地区的精神风貌,同 时也承载了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9.
《中文自修》2001,(4):49
沿江两岸回荡着船夫号子声。船夫划着收扎起帆樯的高尾舢板,顺流而一卜你听,他们喊着嘹亮雄浑的号子。纤夫背着纤绳,逆流而进,五、六人拖着小舟,两百人拽着扬帆舢板,越过激流险滩;你听,他们喊着船夫号子,  相似文献   

10.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  相似文献   

11.
马长芹 《儿童音乐》2010,(11):78-81
一、教学内容: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第四单元歌曲《打麦号子》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和一领众合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并从中感受到浓郁的靖江民歌风格。  相似文献   

12.
川江号子是船工在奔腾的川江上航行时传唱的民歌。本文从川江号子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对船工演唱号子时的内心情感作了心理分析,旨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3.
遂宁涪江号子同属于川江号子,它既有川江号子的共性,同时又有它自身独自的特征。无论从历史学、社会学、美学还是民俗学、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主要讨论涪江号子的形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四川号子是我国民歌中独特的音乐形式,其创作和演唱汇聚了四川地区的人文特色。《古老的歌》作为四川号子中川江号子的代表作品,不仅呈现了巴渝地区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承载了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本文主要对四川号子的形成背景、概述进行了总结,并以《古老的歌》为例,分别从背景特征、歌词特征、旋律节奏特征及情感特征四方面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概括,旨在更好地推广和传承四川号子。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还没有产生语言时,人类就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节奏的劳动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时的人们在庆贺丰收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用敲打石器、木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兴化劳动号子的相关音乐文化知识。(二)通过欣赏和演唱《山伯思想祝英台》、《小小渔船两头翘》《春耕》等号子,体验和分析兴化劳动号子的特点。(三)通过对兴化劳动号子的体验和学习,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和分析兴化劳动号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两当号子也叫店子号子、云屏号子,有"花号子"和"排号子"之别,调式成熟,旋律完整,结构严谨,表现丰富,它吸收了甘肃、陕西、四川音乐文化元素,相互碰撞、融合、影响交流,丰富了两当号子的内涵,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其种类与特征、演唱与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我国"腔数号子"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两当号子也叫店子号子、云屏号子,有"花号子"和"排号子"之别,调式成熟,旋律完整,结构严谨,表现丰富,它吸收了甘肃、陕西、四川音乐文化元素,相互碰撞、融合、影响交流,丰富了两当号子的内涵,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其种类与特征、演唱与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我国"腔数号子"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杨光 《现代教学》2015,(Z1):114-115
上海港码头号子是上海地区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自上海开埠以来,在浦江两岸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种劳动号子,并以其独有的魅力呈现在我们面前。上海港码头号子作为上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蕴涵着上海文化的重要元素,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体现着上海历史文脉和发展轨迹。我认为:通过上海港码头号子文化进课堂的实践研究,可以帮助学生们领略和了解上海丰厚的乡土音乐文化,增强对海派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会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感受沪语民歌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  相似文献   

20.
川江号子的形成、内容与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江号子是三峡地区船工们拉纤,摇橹,推桡时唱的劳动歌,它的形成与三峡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三峡人能歌善舞的习俗与直率豪爽的性格有关。川江号子词或描述峡江两岸的风土民情,古迹物产,或反映船工们战滩斗泊风貌及凄苦悲惨的命运,或表达船工夫妻真挚的情爱与调侃异性的诙谐,川江号子中蕴含着三峡人坚毅不拔,团结协作,对外开放的化精神,这些精神被三峡地区的人们代代传承,这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和不朽的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