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希望"和"盼望"都可以表示期待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但有时"盼望"不能替代"希望"。为了探求其中的规律,本文从"辨析相异语素、分析语境适用和分析语体适用"三个角度比较分析"希望"和"盼望"的异同。"希望"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盼望"只可以作动词;"希望"相对于"盼望"主观性比较弱,有时可用于否定式并可被量词修饰;两者大多用于书面语。在文学作品中"希望"比"盼望"使用得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13,(17):48
"氽"、"汆"和"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极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汆"简直像双胞胎那样难以分辨。不过,如果懂得它们都是会意字,认真分析一下它们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难辨清了。  相似文献   

3.
"怪不得"和"难怪"在现代汉语共时层面存在用法的相似性,两者都具有动词和副词两种词性,但二者并不能实现完全的替换,通过对比,分析"怪不得"和"难怪"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它从理论上指明了中国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论述了"五位一体"的科学内涵,总结"五位一体"的时代性,着重分析"五位一体"中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最后分析"五位一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高中阶段的"超重"和"失重"现象,然后列举存在争议的两种特殊情况,最后分析得出界定高中阶段"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纠错:"心里"应为"心理"。分析:"理":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常用的词组有:心理、肌理、条理、事理等。"里":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常用的词组有:里外、心里、这里、那里等。"心理"是指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绪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前后"和"先后"两个词在句法、语义、语用上的特点。首先进行了句法分布分析,发现"前后"比"先后"的句法分布广泛。其次,对"前后"和"先后"进行了语义上的分析,了解到"前后"可用于空间,"先后"不可以,但二者均可用于时间。用于时间时,"前后"侧重于整段时间或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类同的事,而"先后"侧重于一段时间内事情发生的顺序。最后,对两者进行了语用分析,明确指出"前后"和"先后"的使用情况,以及两者可以互换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界定了"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然后分析了现实中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讨论式教学法"作为缓解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方案及其条件。  相似文献   

9.
继伟 《小学生》2013,(5):18
纠错:"锋力"应改为"锋利"。分析:"力"有5个义项:①物体相互之间的作用,如"力气";②力量,如"脑力";③特指体力,如"大力士";④尽力,如"努力";⑤姓。"利"有6个义项:①锋利、锐利,如"利刃";②顺利,如"便利";③利益,如"利弊";④利润或利息,如"暴利";⑤使有利,如"毫不利己";⑥姓。  相似文献   

10.
论“曰”、“言”、“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曰"、"言"和"说"所具有的"说话"这一基本词义入手,主要从四方面出发:阐释三者的起源;总结三者在语义和使用方面的区别;统计历代文献中"曰"、"言"、"说"的使用情况,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陈述三者在使用上逐渐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面"字和"脸"字是我们汉语中常用的同义词,但它们在构词规律上却有很大不同,前人对"面"字和"脸"字的分析大多放在它们映射特点及和英语的比较上,或者就是分别分析单个字的特点,很少对"面"字和"脸"字的构词规律进行对比。本文将从语法、语义和语用等几个方面分析"面"字和"脸"字的不同构词规律,以更好地帮助外国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词语。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研究常常仅从句法结构的角度分析,认为"曷其"、"彼其"中的"其"可有可无,或释为"助词无义",或以为可以不译。本文从汉语认知功能、篇章语法的角度分析了相关例句,指出这些"其"在特定的语境中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量词"段"的语义,学者们大多认为它表示事物的一部分,但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段"并不表示部分,而是表示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具体分析了它与"节""条""件"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纠错:"化妆"应改为"化装"。分析:"装"有"穿着的衣物""穿戴打扮""改变原貌""假作""安放"等义项。常用的词组有:"服装""上装""化装""装相""装载"等。"妆"有"修饰、打扮""打扮用的物品""女子出嫁配送的衣物""打扮的式样"等义项。常用的词组有:"化妆""妆饰""上妆""嫁妆""时妆"等。"化装"指改变装束、容貌,假扮,通常是整体做修饰、改变;而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很""真""非常"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对于留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三个词的用法也非常重要。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将这三个词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本人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HSK动态语料库,分析了留学生对这三个词的掌握情况,归纳出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探讨解决方案。本文从本体研究入手,以三个平面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HSK动态语料库,对程度副词"很""真""非常"分别从语义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留学生在使用程度副词"很""真""非常"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有关资料归纳出偏误类型,找出偏误原因,探讨出偏误形成的规律。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归纳,找出避免偏误的方法和教学策略,使留学生能对程度副词"很""真""非常"形成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做"与"作"的历史发展,并从共时角度分析其使用概率,归纳出两字的不同用法,并预测了其将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それでも"与"それにしても"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接续词,从意义上来说,都表示逆接、让步,都可解释为"虽然…但是…"、"即使…也…",但其具体含义以及使用语境都有很大的区别,本文拟从"それでも"与"それにしても"的结构分析出发,结合与"それでは""それにしては"的意义对比,通过例句来弄清"それでも"与"それにしても"的区别,以求能够更加准确得理解并运用这两个接续词。  相似文献   

18.
"抱歉"道歉"和"对不起"都表示心中不安,怀有歉意的意思。留学生常常分辨不清它们各自适用的场合和使用方法,因而往往会混用这三个词语。文章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辨析,从而分析它们在语体选择和语义表达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并探讨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顺序。  相似文献   

19.
分析"答非所问"产生的原因,处理"答非所问"的基本举措,以求达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20.
徐瑞 《语文知识》2012,(1):116-118
本文梳理了互训词"奉"、"承"的词义系统,进而分析了由于词义不同而造成的语法差异,力求从全新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说明词义的细微差别对语法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