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现代汉语"不+NP"结构中的NP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中的NP具有陈述义,但NP仍是名词。"不"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影响NP的意义,"不+NP"的整体功能使NP仍保持其名词性质。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一价动词"跑"后出现宾语,形成"跑+NP"结构。"跑北京"的D-结构中,"跑"采用语义"为某种事物或利益而奔走"。作为"奔走"语义解释的二价动词"争取"授格给NP,使NP满足其承担题元角色的可见条件;介词"为"给NP分派"目标"题元角色。"跑"是"奔走"的语音解释。对"跑北京"中"北京"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其他"跑+NP"中的NP。"跑+NP"充分体现了语言运用的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配价理论为理论基础来解决"VP+的+NP"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主要从"VP+的"的独立使用问题、"VP+的+NP"中"NP"的省略问题以及省略后所产生的歧义问题等方面对配价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根据配给理论,"VP+的"只有在其后的"NP"是"VP"的配价成分时才能够独立使用做主宾语,也只有在"NP"是"VP"的配价成分时,"NP"才能够省略。"NP"省略是否会引起歧义则要看"VP+的"这一结构中是否还存在"VP"的配价成分。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的"被…把"句式是截搭整合生成的,并具有一定的"心理现实性"。句式有着特殊的"浮现意义"——主观移情和强烈影响义,具体来说是"NP1因NP2对NP3的影响而受影响",即NP1所受的影响是NP3所受的影响传递而来的,说话人移情于NP1。  相似文献   

5.
雍茜 《语文知识》2011,(2):83-86
四类句式"L+VP着+NP"(A式)、"NP+VP+在+L"(B式)、"在+L+VP+NP"(C式)和"L+(正)在+VP+NP"(D式)通过多维度变换分析显现出各自不同的句式义,这四类句式的变换皆有交叉。不同构式对动词的不同选择制约了相互间的自由变换,动词不同的词汇意义使得相同构式浮现出不同的句式义。  相似文献   

6.
从构式语法和认知语法的角度,动量错配构式"Num.+VCl+NP"与"连"字构式的搭配这一语言现象的句法、语义特点与构式之间的融合问题探讨。得出如下结论:"Num.+VCl+NP"突显出NP的事件特征,"连"字构式压制下的子构式"Num.+VCl+NP"所体现出的是主观量语义特征,它与VP的搭配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新兴格式"(NP+)被+XX"与现代汉语被动句"(NP+)被+VP"进行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比较,探讨二者之异同。  相似文献   

8.
文章先简要说明"‘看/瞧’+D/NP+VP+De!"句式句法形式上的特征,即分析了D/NP的构成、VP的动词类型、De的性质及"看/瞧"之前的"空语类"情况,然后,文章重点探讨了句式中D/NP的语义角色及VP的语义特征等问题,并认为对整个句式影响较大的很可能是"看"或"瞧"的虚化与否,而非VP。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涼"训"薄也。""薄"的本义为"林薄",引申有"少"义。"涼"的本义为"薄酒",与"林薄"义相通。在系统考察"涼"和"薄"的本义、引申义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左传》"作法于涼"应当解释为"制定少取于民的法令",故将"涼"字释为"不厚道"不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句式"NP1+V1+NP2"的偏误分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文章将讨论的范围限定在谓语为一价动词的句式中进行。从语内干扰,语际干扰,句式本身变换特点等方面探讨了产生偏误的原因,尤其对句式本身的变换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我们对句式"NP1+V1+NP2"的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尹向平 《考试周刊》2012,(21):55-55
初中数学总复习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安康方言中的两种同义异形句法结构:一种是"述宾+得+很"与"很+述宾"同义异形结构,一种是"V+开+(NP)+了"与"V+起+(NP)+来+了"同义异形结构。安康方言这两种同义异形句法结构的形成,实际是普通话句法结构向安康方言渗透、同安康方言中的同义句法结构相互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英语存在句的基本结构为"there+基本句型",即"THERE+BE+NP+NPL/T",其复杂结构为基本结构+扩展部分,后者且称X段,即"THERE+BE+NP+X+NPL/T",或"NPL/T+THERE+BE+NP+X",X段可为形容词短语、过去分词短语、现在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或从句,充当定语修饰主语(NP)。从基本句型句到存在句的转换含三种,四至五步可成;从存在句到基本句型句的回归检验也含三种,五步即成。  相似文献   

14.
介宾结构"往+NP"可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用于动词后作补语,形成"往+NP+VP"和"V+往+NP"句法格式。这两种格式都可以表示位移类事件,前者可表示现实类位移事件、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虚拟类位移事件;后者一般只表示虚拟类位移事件。这三类事件并不是没有任何关系,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讲,虚拟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的隐喻,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向虚拟类位移事件的过渡状态。三者均体现了意向图式中的路径图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的"X实在是个NP"格式,其中X倾向选择单数第三人称代词;NP具有无指、虚指、不定指、高生命度和非中性的语义特征";实在"具有很强的主观性(subjectivity)。此格式的主要功能是强调,所表达的主观态度主要有贬抑、赞扬等类型。  相似文献   

16.
刘洁 《文教资料》2011,(2):49-51
本文主要从构式语法的角度,从"都﹢NP﹢了"这个格式的整体来分析它的主观义和量度义,并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得出量度义又分为主观大量、主观小量、客观大量、客观小量四个次范畴语义特征,并且认为"都﹢NP﹢了"格式的主观义和量度义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标题中经常出现的"NP1+VP1+NP2+VP2+NP3"结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结构,而是一种排列的序列。这种序列在新闻标题中经常出现歧义是该结构中动词的语义特征造成的。由于这种歧义现象的存在,在拟定新闻标题时就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标题的简洁而损害文意,一定要运用语法知识规避歧义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在+NP"结构是越南学生习得介词"在"过程中使用较多、偏误率也较高的一种结构,越南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在+NP"时产生了9种偏误类型,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目的语规则的泛化、介词"在"自身的复杂性、学生学习策略的主观偏离等,在对越汉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病句教学、基本句式教学、语境教学、汉越对比教学等教学方法能有效避免此类偏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金春伟 《台州学院学报》2011,33(1):81-83,96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指导下,要求学生以"There is a man standing by the door."句式为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结果发现,学生在教学步骤设计环节上出现了两大分歧:"There+be+NP"结构与"NP+be+doing"结构何者应先呈现;方位词语置于二者当中哪一种结构中呈现。这需要从句子的基本句法结构、常见句子结构的生成以及句子的意义和功能方面对以往的语法教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把字句从近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在生成原因及途径上有很大的一致性。"把"后的名词性成分NP2是多重移位的结果,是移位型空语类。随着NP2的话题化,"把"的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是双重语法化过程。这种生成途径的一致性反映了汉人观察世界的视角和言语编码方式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稳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