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地理学科充满着人地和谐、统一发展的地理思想味道,而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味道”应该是开放综合、社会生活的味道。因此,“地理味道”首先在于探讨地理生活实例,解决地理社会问题,明辨地理之尚,品人地关系,并应用地理生活实例实现地理教学,创设富有“地理味道”的“生活地理”教育教学理念,用自然地理的美和人文地理的富有去熏陶学生,以达到地理教育教学的质性提升。  相似文献   

2.
《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较之《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在形式、内容和体现地理课程教育理念上都有了深层次改革和创新,较好地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把握“内容标准”改革创新的突出特点,也是我们当前学习、理解地理课标的重要任务之一。 1.“内容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地理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地理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3.
一、开展乡土地理教育的意义 “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载体”是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它要求教师在选择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时,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以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改革理念,从而使乡土地理教学真正成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什么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文对这个问题谈一些认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  相似文献   

5.
地理学科的两个大特点分别是“综合性”和“地域性”,在《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地域性”的解释是“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这固然没错,但我以为“地域性”的另一层岔义是小的区域与大的区域的差异性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朱慧 《地理教育》2003,(6):36-37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考试说明》就初中地理考试内容及其所占份量作了明确的说明:“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世界区域和国家地理特征”,“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部分约占试卷份量的30%-40%”。可见,初中地理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每年从高考地理阅卷得分统计来看,由于初中地理知识不落实,学生区域地理考试中失分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因为某一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全题覆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将初中地理知识落实到位,又将初、高中地理合理有效整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相似文献   

7.
地理模拟实验是地理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地理教师对开展地理模拟实验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等本质性问题认识模糊,导致目前地理模拟实验存在“虚”与“假”的现象,影响了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开展地理模拟实验必须保证真实、科学,使实验模拟真实、有力度,以此推进学生的地理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8.
地理是中学阶段一门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得较好的学科。地理学科兼跨文理,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地理课将作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进一步发挥重要教育功能。“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这次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中学地理教育过程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地理教育中应注意把握好“地与理”、“文与图”、“人与地”和“知与行”等四个关系。地理教学在中学阶段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中学地理基础知识不仅包括地理事实材料,如:地名、地理数据、地理事物的演变和…  相似文献   

9.
周小仁 《教师》2011,(34):104-104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表达工具之一。高考地理的要求是要达到“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项基本能力,地理图表则是维系这四种能力的纽带,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理图表类型包括很多:等值线图、示意图、统计图表、图像、分布图、地形图等。下面就常见地理图表进行解读探究。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回答地理综合题问题时,总与具体的要求存在距离。教师通过让学生“看得见”的地理问题写实性描述引导策略,引领学生自觉“打开”地理思维的“认知防御墙”,在对具体的、真实的地理情境问题解读时,依托其地理必备知识,形成地理问题探究的教科研张力,既能够“看见”问题的本质,又能够“看见”其中的地理思维过程,彰显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地理学业素质能级,并在地理生活实践中实现地理关键能力的增值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一、介绍地理名人之贡献,认识地理学科之重要目前,虽然地理学科被列为“高招”、“大综合”考试科目之一,“中招”也紧跟着把地理学科作为“中招”、“小综合”(史、地、生)考试科目之一,但与语、数、英大三门相比,学生、家长仍然“看不上”地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搞好地理教学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到用介绍地理名人及名人在社会历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和地理新教材教学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 《地理教育》2002,(5):45-46
一、研究性学习和地理新教材目标的整合地理新教材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整个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在继承现行地理教材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地理新教材的教育目标是提高学生素质、指导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包括地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主要有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有发现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区域性。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以及地理原理都与一定的地域相联系。近年来高考文综试卷中对学生地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也是以“区域”作为载体实现的。地理区域空间定位便成了地理考试甚至是“文综”考试的门槛。考生应试的成败首先是能否跨越这道门槛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为地理学科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地理教学带来了蓬勃生机。因此,地理教师要赋予地理学科全新的面貌,让学生充分领略地理学科的实际价值和独特魅力,体验“有用地理”、“生活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内在动力,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一、巧借诗词,增添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5.
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地理课堂也不例外。正确的方法能顺利引导学生学好地理知识,使他们在形成地理表象的基础上,掌握地理概念,理解地理规律。过去人们注重从教师“教”的角度定义教学方法,认为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手段。随着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学方法延伸到“教”和“学”两个方面。由于地理知识本身的固有特征,地理教学方法还打上了独特烙印。将当前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进行概括,可以分为三个大类。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人们已较为广泛地利用摄影、录像、“航片”、“卫片”等先进的影像手段来收集、记录地理资料和传播地理知识与理论。地理绘画这一传统的地理科研和地理教学手段必然受到“影像”的挑战,但地理绘画的独到之处仍是“影像”所不及的。文章将传统地理绘画与现代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着重阐述传统地理绘画的功能与优势和在地理教学中独特的应用价值,认为地理绘画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会被影像取代;其可与现代影像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并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澳的利2003站在第三极。”这是中央电视台2003年月频频出现的广告语。邻居读初一的孩子来问一道地理习题。正巧中央电视台播“澳的利2003站在第三极”,小家伙立即被吸引住了。我知道他爱看体育运动类节目,便从广告语开始与他聊了起来。“你知道‘第三极’指的是什么吗?”“珠穆朗玛峰呗!”“珠峰是‘第三极’,还有两极你知道吗?”“嗯,……”刚才还对答如流,现在语塞了。看他想了一会儿还回答不出的窘迫样子,我说:“地理书上不是讲过‘南极’‘北极’吗?”“哦!……”由此想到我们的地理教学,想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传统的地理教…  相似文献   

18.
“地理图像教学法”.就是一种以地理图形或图像为主要形式,揭示地理事物现象或本质特征.以激发学生跳跃式思维,加快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可能亲身经历或直接进行观察,所以直观的“地理图像教学法”是学生产生地理表象,形成地理概念,掌握地理原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地理学科准确完整、稳固的表象,  相似文献   

19.
黄潮海 《成长》2020,(4):58-58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如何要发挥地理课程“培养善于生活的公民”的独特学科价值,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从而享受与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显得十分有意义。地理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地理图册是读图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地理图册“探研”课堂,行动路径主要包括:应用地理图册作为“教学导入”,利用地理图册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借助地理图册达提升区域认知素养,选用地理图册巩固旧知拓展新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