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先查气密再装锌 ,后将硫酸加其中 ;待到大量氢气生 ,试管收集来验纯。还原开始先通氢 ,排尽空气再点灯 ;由黑变红先撤灯 ,试管冷却再停氢 ;先点后通会爆炸 ,先停后撤会氧化实验室制取氢气并还原氧化铜顺口溜@王积斌 @陈小兰  相似文献   

2.
歌诀三首     
(一)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顺序先通氢,后点灯,操作顺序切记清。由黑变红把灯撤,试管冷后再停氢。先点后通易爆炸,先停后撤要氧化。  相似文献   

3.
我讲“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提出问题,说明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学生思考后再讲:实验开始先通氢(第一步),通氢以后再点灯(第二步),由黑变红先撤灯(第三步),试管冷后再停氢(第四步)。把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以后,一字一句把这“两先两后”讲明确,不含糊,然后提炼出四个字:“通—点—撤—停”,这就加深了学  相似文献   

4.
先检装置气密性,密封方可装药品;固定装置当注意,管口应稍向下倾;集气瓶中装满水,点灯加热促反应;待到氧气收集完,先移导管后灭灯。实验室制取氧气韵语@王积斌!陕西商南县@陈小兰!陕西商南县  相似文献   

5.
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这五种气体,在初中化学中占有相当比重,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主要内容,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这部分内容.现列表比较如下,初中化学五种气体比较@武文!陕西商南县@小兰!陕西商南县  相似文献   

6.
巧记妙喻     
函数的取值范围遇到分式情况时,分式分母不为零;根式若开偶次方,被开方数负不行;指数若为零或负,幂的底数零不成.(项代好)巧记噪声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这两个规定可借助这样一句话来记忆:其实(70)他学习挺努力,听力得了90分(9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可记为:人睡眠时需要安静,吾(5)懂(洞,即0).(戴军)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1)操作步骤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撤火,试管冷却再停氢。(2)注意事项先点后通要爆炸,先停后撤要氧化。(赵建华)…  相似文献   

7.
一、要明原理摇知现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证明氢气具有还原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劬H2O+Cu.实验现象:①黑色粉末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②试管口有水滴生成郾二、要懂操作摇知后果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步骤可概括为:先通氢,后点灯;撤了灯,继通氢郾也可形象地记忆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郾若氢气未经验纯,加热时可能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或盛有氧化铜的试管炸裂郾若先加热后通入氢气,试管内原有的空气与氢气混合受热,可能会发生爆炸郾若先停止通入氢气后撤去酒精灯,则会使生成的铜在热的条件下又被进入试管内…  相似文献   

8.
中学化学实验的简约化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叫简约化实验?先介绍一个实例教师在讲述“氢气的还原性”时,要进行氧化钢被还原的演示实验.演示时的一整套仪器装置和操作时的一整套清规戒律,可能给学生心理上造成认知障碍,尤其是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要先通入氢气。然后才能用酒精灯加热;对产生了铜的试管要先拿走酒精灯,待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因此实验中酒精灯扮演着“迟到早退”的角色.经过如此多的铺垫,方可切入氢气具有还原性的主题.另一堂课,不是教师作演示,而是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封闭着的玻璃安瓶,在瓶的底部附有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安瓶中充满着氢气,常温…  相似文献   

9.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 .其知识要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二” .一、两点注意组装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应注意两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以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 ,引起试管炸裂 .(2 )通入氢气的导管要伸至试管底部 ,且在氧化铜上方 ,目的是尽快排出试管内的空气 ,同时使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 ,反应更完全 .二、两个先后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步骤可概括为“两个先后” .(1)实验开始时 ,先通入氢气 ,待试管中的空气被排尽后 ,再给氧化铜加热 ,防止试管内的混合气体受热发生爆炸 .(2 )实验结束时 ,应先…  相似文献   

10.
姚维纲 《甘肃教育》2005,(1):116-116
教材里安排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课任教师上课前一定要把握好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如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盛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后再加热?怎样进行加热?实验现象如何?反应停止为什么撤去酒精灯后还要继续通人氢气至试管冷却?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1.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既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又是学生的必做实验.在做该实验时,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氢气以排完试管里的空气,然后才能加热氧化铜,但氢气何时能排完试管里的空气则很难把握.在这一步操作中,如果通入氢气的时间过短,则加热时极易引起试管爆炸;如果通入氢气的时间较长(为求安全,大多数操作者在实验时都是这样做的),则较多的氢气直接排入空气中又极易发生燃烧(尤其是在学生实验时).另外,实验结束后用来冷却铜的较多氢气也直接排到了空气中,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教室、实验室里的不安全隐患.该实验很有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氢气还原氧化钢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中考的热点考点,应很好掌握实验操作与现象。一、操作要领1.实验装置在装配反应装置时,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同时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导管伸到试管底部并且要紧贴试管上方内壁。排尽试管内的空气2.实验操作通氢气点黑色CUO变成红色燃酒精灯加热撤掉酒精灯固体冷却后.停止加热撤去导气管停止通氢气。以上操作步骤可简化为“一通二‘点三摄四停”;又可形象地比喻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领还可以用下列口诀概括:取出少量氧化铜,装入…  相似文献   

13.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既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又是学生的必做实验。在做该实验时,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氢气以排完试管里的空气,然后才能加热氧化铜,但氢气何时能排完试管里的空气则很难把握。在这一步操作中,如果通入氢气的时间过短,则加  相似文献   

14.
一、明确实验的目的性教材里安排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课任教师上课前一定要把握好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如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盛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后再加热?怎样进行加热?实验现象如何?反应停止为什么撤去酒精灯后还要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进行实验,既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现象,又能够突出实验重点,分析实验现象,讲清实验原理,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实验操作规律。二、重视实验的启发性教师演示实验不能…  相似文献   

15.
用镍铝催化剂催化裂解甲烷制备了碳纳米管;研究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气氛对制备碳纳米管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产率随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550~650℃出现最大值,说明此温度范围最适合碳纳米管的生长;氢气预还原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反应过程通氢气不但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同时也能提高产物的质量.上述两种情况均能提高碳纳米管的产率。  相似文献   

16.
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我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象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①通入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②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③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④应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  相似文献   

17.
刘琼 《学子》2004,(6):36-36
我的心是大海里的浪花爱做蓝天的梦总憧憬着飞向白云拥抱光明于是一次又一次掀起冲天巨浪投身于蓝天的怀抱享受着光明的慰藉叨卜怕只是极短的一瞬落下,再激起累了,积蓄力量再冲击我的心追求光明永不停任何港湾休想留下我停歇的足迹我的心不需要港湾@刘琼!陕西  相似文献   

18.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顺序,我们补充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将一卷光亮红色的薄铜皮在酒精灯外焰加热,铜皮表面很快生成一层黑色的氧化铜(说明在较高温度下,铜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将黑色的氧化铜放入管口略向下倾斜的试管底部,先通入氢气,驱尽试管内空气后,用酒精灯加热,过一段时间后,黑色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做氢氯光照演示实验时,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仅仅使玻璃片轻轻弹起,可观度也小。另外,在教室做该实验,污染空气,对师生健康不利。鉴此,我们对其进行了如下改进: 一、取气原用排空气取气法,为便于观察,控制气体用量,现改用排饱和食盐水法,使氯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2∶1,造成氯气过量。具体做法是:先收集氯气到集气瓶2/3处,再通入氢气,由于氢气比重小,  相似文献   

20.
谢京光 《广东教育》2002,(11):44-44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排水法制氧气实验的操作,停止时的步骤为: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撤去酒精灯。原因解释为:避免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图1)另外,有关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停止时的步骤为: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至试管冷却。原因解释为:避免灼热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图2)据此,我展示用碳还原氧化铜并检测产物的装置。(图3)提问:这个实验怎样停止?学生们互相讨论。稍后请学生代表总结:1.若先把导管移出烧杯,则灼热的铜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则实验失败。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