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才会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才能不断提升。在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和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的任务重大。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校企合作范围和深度不足;工作主动意识不强、能力亟待提高;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队伍建设滞后等现实问题;叠加复杂严峻的外部安全形势和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只有认清职业教育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构建系统协同的校企意识形态工作“共同体”;培育一支“校企融通”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打造校企意识形态工作网上网下“同心圆”;改革评价机制,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检查考核;才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中国哲学的发展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哲学、学术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科学的关系;三是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世界文化的关系。一方主导和多元并存将可能是未来中国哲学的基本格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世界化、现代化发展统一起来,是中国哲学发展的可行的进路。在中西融通中通过吸收当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当代西方哲学,在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重建人的精神家园,是未来中国哲学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国内改革开放处于矛盾凸显期,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带来失业、腐败、环境恶化和收入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显得极为重要。本文论述了当今时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之争与阶级社会共存,只要阶级社会存在,意识形态的争斗就不会停止。自建国之初,我国的意识形态在全球化中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交锋、交会。而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我们将探寻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发展,寻求顺应时代要求和发展的合理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针对贵州省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教育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贵州省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总体较高。其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及对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较高,对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有较高的认同。同时,调查表明,当前贵州省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认可程度和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满意度不高。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当前迫切的任务是要弘扬我们的先进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在当前意识形态背景下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厘清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的途径;是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影响力的主导地位,防范和应对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的必要措施;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在新时期,西方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渗透、多元化思潮的冲击、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不完善、网络传播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提高国际网络话语权是建设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迫切需求。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际网络话语权,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的重要举措.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就要做到以发展的实绩,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以创新的理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染力;以正面的应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以有效的传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力;以比较的视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借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