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就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实现创造教学,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创商"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人才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急需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就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力问题提出五种方法,即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1]、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3.
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人才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急需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就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力问题提出五种方法,即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1]、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据创造力投资理论,提出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策略.着重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启发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造的人格和动机,努力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加强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新。  相似文献   

7.
余焌瑞 《中国科技信息》2007,(11):248-248,250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创造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创新能力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集想象和创造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创新思维与地理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思维是思维主体大脑在原有思维基础上组合出新的思维形式的活动过程。创新思维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时具有创造能力,是地理创新教育的目的所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论述了其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刘伟 《科教文汇》2011,(15):120-120,124
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是新课改实施的重要举措,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助合作,共同创造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情境和教学情境,共同推进化学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丁巍 《中国科技信息》2007,(15):213-213,215
本文介绍了《线性代数》中的美之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去创造数学美,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朱刚 《科教文汇》2012,(20):109-110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阅读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在生成的课堂上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思维,善于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及时让师生的潜能之花得以绽放,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从而创造出理想的课堂教学气氛,让课堂生动起来。在创造出许多精彩的空间里,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智慧,能动地谋求自身发展,让个性绽放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1.激发兴趣,为创造准备原动力;2.设置情境,为创造提供崭新形象;3.培养品质,为创造铺设“通天道”;4.群体合作,为创造营造新氛围;5.改进评价,为创造解开旧“绳索”。  相似文献   

14.
屠兴辉 《科学中国人》2014,(5S):189-189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尤其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它特殊的功效。教学中挖掘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的教育;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和过程性四个基本特征。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展示研究成果,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王凤才 《科教文汇》2009,(31):145-145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阶段。数学课被公认为是培养刨造力的最主要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利用新课程标准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展开想象,发表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知识间的转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了要重视创造行为的养成和创设创造环境外,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意味着培养创造者……而不是只会踩着别人脚印走路的人。”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语文学科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它需要各种能力综合的创造。其中作文《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如下的尝试:一、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必要的基础知识与丰富的表象储备是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必要条件。而要获得知识,模仿是基础。但要把模…  相似文献   

19.
重视和培养创新精神扣创造能力应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从习惯是创造的大敌、自由是创造的温床、怀疑是创造的种子、兴趣是创造的源泉、竞争是创造的动力、联想是创造的翅膀、实践是创造的目的等七个方面,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崔吉昌 《科技风》2011,(8):156-157
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全方位提出问题,拓宽知识面、补充思维"能源",营造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环境;要置换角色,培养主体参与创造动机,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实践能力;要采取融会贯通法、标新立异法、身临其境法、现实联系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