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诞生之初就颠覆了传统媒体构建的传媒生态。"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因此,在全媒体时代,用户思维将成为传统电视媒体探索的关键,如何满足用户需求成为传统电视媒体必须遵从的首要法则。本文重点阐述传统电视媒体用户思维的实践与探索,为电视媒体的更好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汤雪梅 《出版参考》2014,(12):20-21
互联网生态颠覆了传统的媒介生态环境,并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基于网络特性的新规则,在信息传播、内容产制、运营管理、商业销售等领域带来全新改变,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公司如何针对这些改变,布局现在,赢得未来,前途攸关。2014年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承办,在京数字出版龙头企业举行了"第四届数字出版沙龙",就"数字出版的问题与趋势"进行主题研讨。  相似文献   

3.
杨吉 《新闻实践》2014,(5):95-96
陈光锋吃了头口水,在"互联网思维"甚嚣尘上却又莫衷一是的当下,他以最快的速度"编"出了《互联网思维:商业颠覆与重构》,它算是国内首本系统阐述互联网思维的书籍。  相似文献   

4.
当前,互联网正在加速对电视产业的全面渗透,不仅仅如狂风骤雨、摧枯拉朽式的实现颠覆性创新,更引发了电视产业结构、组织、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的全面变革。互联网已经成为电视产业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支持。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以"便捷、表达、免费、数据思维、用户体验"为关键词的互联网思维正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并通过互联网思维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在电视媒体行业,《女神的新衣》栏目就是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国内首档时尚类真人秀节目,突破了电视与综艺节目的界限,将电视和互联网实现完美联动,颠覆了传统电视产业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5.
当历史的时光机强行进入2014年,互联网这个"怪物"以史无前例的魔力几近疯狂地解构、融合甚至颠覆着传统行业,于是,"互联网+X"这一句型成了香饽饽,社会舆论及产业实践井喷式升温,裹挟着制度变革的声音掀起了互联网热潮,于是"互联网思维"就成为商业新思维,似乎有取代"忽悠"成为热词之势。但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什么?见仁见智,或许再过时日,"互联网伪思维"又会喧嚣而起。面对互联网浪潮,出版业也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2014年,尽管互联网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在意料之  相似文献   

6.
正互联网对出版行业的冲击不仅让圈内的人着急,最近动辄大谈互联网思维的周鸿祎也对此表示出了"关心",他说,"今天很多传统的报纸和杂志,无论收入还是读者量,都在下降,被互联网这种新的微博或者微信的信息获取方式所取代。我还可以预言,再过两年,传统的电视台,也可能被颠覆"。周鸿祎的话不像是危言耸听,被颠覆的行业或企业已经不是一家两家了。传统出版行业在应对这样的局面的时候,常爱提的是"转型"和"重构",与这种发展战略的概括型描述互为  相似文献   

7.
《新闻实践》2015,(2):37
新闻不死,报业涅槃。互联网、移动终端对传统媒体的意义,只有"颠覆"这样一个词可以恰当地形容,传统报业的发行思路和做法也不例外。实现报刊发行的转型与升级,报业发行必须有效融入互联网时代,创新工作思维与运营模式。舟山日报、宁波日报、海宁日报以互联网思维打造自己的渠道与平台,在纸媒危机的包围圈中打开缺口,成效明显。他们的探索告诉我们,只有变革自己,才能获得"凤凰再飞"的发展价值和腾飞机遇。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产业,出版业正面临着来自互联网传播的强烈冲击。基于编辑把关、纸本印刷、书店贩售和出版社主体的传统出版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商业环境与知识需求,这一落差使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性挑战。面对颠覆性的互联网传播,出版业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思路。一种是坚持传统出版思维,强调"出版为体,互联网技术为用",试图以各种不同方式来"数字化"成型于19世纪的传统出版模式;另一种思路则质疑传统出版模式和核心价值在互联网环境中的适用性。任翔《移动互联时代出版核心价值的颠覆与重构》一文围  相似文献   

9.
鲍静 《兰台世界》2016,(6):63-65
互联网颠覆了传统行业思维基础,本文阐述了互联网+概念及信息需求的主要特点,梳理了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用户体验为重点、提出颠覆传统服务模式的淘宝式、新媒体式、嵌入式、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四种创新服务策略,建成一个"触手可及、无处不在"的数字文化空间,真正成为人们身边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10.
当下越来越多的传统纸媒意识到了危机,拥抱互联网成为传统纸媒共识。只有破除传统的媒体思维樊篱,取而代之用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即互联网战略思维、用户思维、产品思维、精益思维、创新思维、整合营销思维、平台思维于"七位一体"的战略思维,传统纸媒才能实现"凤凰涅槃",这也是传统纸媒转型的必经之"思"、必经之"维"、必经之"痛"、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韩冰 《兰台内外》2020,(5):59-60
"互联网+"是一种思维,强调实现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的实时互联及资源共享功能,为传统行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为与"互联网+"时代保持同步,图书馆也应转变思路,将"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作为打造服务平台的基本参照和战略指导,从而突破传统图书馆服务平台之局限性,推动图书馆服务平台朝着数据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理念的提出给传统行业带来了众多机遇与挑战,其中企业也面临着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问题,而最首要的问题则是营销思维的转变。本文从品牌主对互联网用户的态度转变、对时局洞察力的转变、由单向向双向互动的品牌传播的转变以及联合互联网中品牌粉丝协同作战等四个方面结合案例,论述了在"互联网+"时代品牌主应该具备的新的营销思维。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世界的迅速发展,使得现代社会的信息交互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2004年蒂姆·奥莱利提出了"Web2.0"的概念,互联网中的信息传播就正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依靠新的技术与理念,旧的商业模式开始被颠覆。"粉丝经济"作为网络经济中的新的经济形态,成为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因素。由此,给予关系创建与维护的新的营销模式正在改变着世界。本文以自媒体"罗辑思维"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查法和观察法,从粉丝经济的背景下,对"罗辑思维"的商业与营销运营模式进行介绍,试图总结"罗辑思维"的粉丝运营经验与规律。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我们的行为决策将基于数据,而非经验和冲动,这种"思维的革命"将带来行业的阵痛和巨变。本文以大数据的4V特点为切入点,围绕数字出版转型发展中的诸多要素,剖析了传统出版的困惑与无奈,勾画出数字出版的行业动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今天,iPhone已经颠覆了整个手机行业,特拉斯(Tesla)也即将颠覆汽车行业。随着互联网颠覆性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互联网思维"也逐渐从专家领域飞向千家万户,渐渐为大家熟知,人们对互联网产品的用户思维、体验为王、颠覆式创新兴奋异常。基层档案管理是档案事业的源头,档案在基层保管的阶段是最具鲜活价值的。然而目前档案管理现代化基本是围绕档案馆的信息化,其投入产出与价值发挥的不明朗一直困惑大家。笔者认为,档案的价值首先应该在基层发挥出来,如果在档案的鲜活期不能产生效益,档案移交到档案馆后再发生效益的可能性就更微乎其微了。基层档案互联网思维可以理解为: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基层档案资源、用户、产品、档案价值链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速览/博客     
《新闻实践》2014,(11):6-7
@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杰"羊毛出在狗身上",被喻为互联网思维的经典表述。此理论听起来不可思议,是对"羊毛出在羊身上"思维的颠覆。恰好,它体现出传统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巨大差异。传统媒体通过出售自己的产品换取利润,互联网思维则是通过免费的方式提供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7.
吴伯正  金乐平 《传媒》2017,(9):25-26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传统媒体面临被新媒体新技术颠覆重构的严峻挑战下,《科技金融时报》围绕一个“跨”字,大胆突破传统思维,以“行业资源+活动策划+上门服务”,走出了一条跨区域跨行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传媒观察》2014,(6):64
正互联网思维,不是有互联网才会产生,而是借助互联网"开放、协作、分享"等特性,让它得以迅速传播正如有人总结:互联网思维是"网络为体,创新为用",而不是"传统为体,网络为用。"人民日报在上月26日的一篇《向互联网思维取"创新经"》中,对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进行了解读。"互联网思维"最早出自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之口。互联网思维并无权威的定义,一般的共识是,它是一种对市场、用户、产品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方式,体现的主要是注重"以用户  相似文献   

19.
面对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传统广播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声音专长,在做好传统无线电广播的基础上,迅速与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从过去的"广播+互联网"思维,转换成"移动互联网+广播""移动互联网+音频"思维,一方面搭建一流移动互联网音频传播平台,一方面进行产品和流程再造,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一流音频产品,才可能在未来的全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出版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出版社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出版的内涵应该长期坚守,面对时代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本文重点论述了新形势下如何重新认识内容为王,如何进行内容创新,如何培养互联网思维,同时对传统出版社的知识服务提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