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深夜广播的发展现状,从优势和劣势入手,深入剖析中日两国深夜广播的差异。结合中国社会人群的实际情况,从日本深夜广播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促进中国深夜广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如同潮流一般涌向我们的生活的今天,手机、网络、移动多媒体等正将我们带进一个崭新的新媒体时代.多种多样的新媒体正在不断的给我们带来惊喜,为传统媒体——广播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了全新而广阔的空间,让广播插上了翅膀.新媒体的优势是,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人群多,更广泛、更深入、更自由;劣势是受终端控制、安全掌控难度大、公信度稍差等.广播的优势是权威性强、公信力高;劣势是载体受限、传播手段单一、成长性弱等.新媒体与广播的融合,可以使它们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比如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可以使广播的传播方式转化为网络的传播方式(文字、图形、声音的立体式传播),广播与手机的融合可以拓展广播的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3.
以即时语音沟通为基本功能的微信,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注册用户突破3亿,其发展速度备受互联网和传媒业界的关注.传统广播电台也纷纷开设微信公众账号试水各种功能,以增进与听众之间的沟通,增强听众与电台的粘性,从而达到提升广播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目的.本文从传播学角度,系统审视传统广播的媒体优势和劣势,再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广播如何运用微信来放大优势、弥补劣势,从而提升广播的媒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介多元化的发展,广播在竞争中开始处于相对劣势,特别是乡村广播频道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何根据广播的既有特点,打造广播竞争优势?本文试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广播作为运用现代电子传媒进行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在报道突发事件中更是值得更多人的关注.然而,广播在突出事件报道中有着它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现在我就广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和劣势做一简要分析,以便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进一步利用好广播媒体,服务好受众.  相似文献   

6.
岳淼  宋诗睿 《东南传播》2012,(2):119-121
校园广播作为校园信息传播的独特载体,是校园媒体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从第一手资料中发现校园广播的优势与劣势,探析校园广播的发展前景,期望其继续发挥在思想宣传、信息传播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海涛 《视听界》2011,(6):36-38
相较于电视、纸媒,广播是弱势媒体;但是在快速变幻的媒体环境中,广播过去的劣势成为今天的优势。广播是听觉媒体,新媒体的崛起,会跟电视、平媒争眼球,而广播与新媒体只有互补关系,没有替代关系。新媒体让广播新闻拥有了“可视化”的平台,广播的公信力、及时性嫁接上新媒体的广泛性、互动性,让广播新闻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8.
传统广播的网络化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峻岭 《新闻爱好者》2008,(12):118-119
传统广播网络化变革的基础 网络与广播的特性基础。传统的广播理论认为:由于线性传播的方式,决定着广播具有线性收听、可选择性弱,保留性差、过耳即逝等弱点。这一似乎难以改变的劣势在广播接触网络的时候却消失了。网络以其迅捷性、无限性、交互性及高度的向下兼容性在1998年5月举行的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被正式冠以第四媒体的称号。广播凭借网络得以规避固有的劣势。正因如此,广播媒体纷纷在互联网上建立Web站点,将自身拥有的音频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要办好城市广播新闻,就必须利用地域优势,发挥广播特色,创办服务本地市民、对受众有益、有用的新闻。从节目理念和内容方面,要注重时效,加大新闻评论力度,彰显广播优势。同时,也要密切融合新媒体技术,提升影响力,弥补广播的劣势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有观点、有品质、可听性强的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逐渐地上升,网民的数量也在飞速的发展。个人网络电台以其自由、"无厘头"的张扬特征被广大网民所喜爱,发展势头迅猛,这对传统的广播系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笔者将从传统广播与个人网络电台的优势与劣势的角度出发,研究传统广播如何在网络时代应对个人网络电台,找出其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准确、及时、快速抢发新闻是广播的独特优势。为了充分发挥这个优势,要求广播记者必须放下笔,拿起话筒,以现场口头报道的方式报道新闻。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广播记者应有的五种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申红 《视听界》2006,(5):95-95
网上广播不受传统广播覆盖范围、地域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广更大的地理空间,甚至进行全球化传播,不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打开网络都可以随时收听。互动是网络广播的一个巨大优势,它打破了传统的“你播我听”的被动式收听模式,使听众成为收听的主体,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收听。针对这一特性,电台可以根据不同的收听群,设立不同类型的节目。网上广播的技术优势使得广播电台能够便捷地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并为听众对广播节目资源的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网络广播彻底改变了广播稍纵即逝的劣势,使广播成为“留得住的声音”。江苏…  相似文献   

13.
广播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主流媒体,有其无可替代和复制的作用。尽管媒体的竞争已使广播的压力日益增大,但是在压力面前,广播人理清思路、冷静思考、重新定位,科学分析广播的特点、优势与劣势,我们就能在媒体的竞争中拓展出属于广播自己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台从它诞生哪天起,就以奇特有效的传输手段,成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皎皎者。历经数十年,直至今天,仍然同报纸、电视等媒体一样,深受人民大众的欢迎和喜爱。这就是由广播自身的优势所决定的。广播究竟有哪些优势呢?  相似文献   

15.
束剑竑 《视听界》2006,(6):98-99
镇江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建台,经历了风风雨雨的22年,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落,目前处于暂时的低潮期,但正在求新求变。社会的新需求,技术的新发展,加上广播人的奋发努力,广播必将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一、发展的难点和优势(一)难点分析从发展的几个阶段看,镇江电台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听众群的流失,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1.在与其他媒体竞争中,广播自身缺陷给电台发展带来困难广播的主要劣势在于时间的不可逆及动态的不可视两方面。前一种劣势主要是与报纸比,广播传播得快,消失得也快,稍纵即逝。后一种劣势主要是与电视比,…  相似文献   

16.
周伟 《声屏世界》2014,(1):58-60
正广播发展从调幅广播到调频广播,再到数字音频广播,一共用了六十多年的时间去完成这一历史变迁。而发展到今天,新媒体带动了广播的飞速发展,短短十几年间,改变了广播的方方面面广播业诞生于二十世纪初,在国内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当之无愧是传统媒体的中坚力量。广播的普遍优势体现为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等方面,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电视的普及、互联网技  相似文献   

17.
传统媒体中,广播新闻作为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本身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新媒体一定程度的威胁,其原本的一些传统优势也在网络信息面前荡然无存,反而还呈现出了一些影响广播新闻发展的劣势。广播新闻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飞速发展,使原有传媒之间的竞争更趋白热化,对传播手段相对处于劣势的城市广播来说,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找准自身的发展战略,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一个媒体究竟会不会被取代,归根到底是看其有没有存在的社会需求。就拿广播来说,互联网即使同广播比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可以进行互动交流等传播的优势,还具有广播所未具备的存储、检索、显示等功能,但它不能取代广播收听便捷,利于行进和工作中随身听,价格便宜等优势,因而,汽车广播、床头广播、餐厅广播仍被人们广泛使用,尤其是汽车广播,其发展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9.
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广播传播理念的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新技术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现阶段的广播理论。对于广播而言,目前最受瞩目的新技术当属基于网络的“播客”(Podcasting)技术。它的诞生是广播进化的一个转折点:它继承了传统广播的优势,并且成功弥补了传统广播的天然劣势。“播客”广播具有与传统广播相同的特点:一.传播迅速:二.可移动接收:三、接收设备都具有“便携式”特点。四.它们的用户都将是“动众”,即移动、流动状态下收听的人群。  相似文献   

20.
张斐斐 《青年记者》2012,(17):49-50
在传统的四大媒体中,广播被称为“弱势媒体”.在媒介形式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广播更是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在当前复杂的媒介飞速发展时期,广播媒体能否清醒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能否充分借鉴其他媒体的长处,扬长避短,与新媒体融合共进,是广播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