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切为了读者--参观俄罗斯图书馆有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论图书馆事业怎么发展,一切为了读者的宗旨不会变;图书馆馆员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思想不会变。  相似文献   

2.
致读者     
《新闻与写作》2007,(7):1-1
亲爱的读者,当你打开这一期刊物时,你一定会睁大惊奇的眼睛:“栏目怎么变了?”聪明的读者,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几年不到一个城市  相似文献   

3.
刊林漫步     
郭梅尼谈人物通讯的采写怎样使人物通讯更有可读性呢? 郭梅尼说:“人物通讯写作要讲究细节、意境、语言、人物性格刻画等等,都对,但这仅仅是可读性的一方面,也就是仅仅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可读性应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并且首先是‘写什么’,仅仅看成‘怎么写’是不够全面的。如果你写的内容读者不关心,文采再好也没人看。如果你抓住了时代的‘兴奋点’,时代就会对你的报道产生强烈的反响,就有了可读性。我采写人物,首先考虑这个人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我感到,无论作为一个记者,还是通讯员,都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心中要有一杆时代的秤。要把你所  相似文献   

4.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与技术的融合总会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去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技能突破自己。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你关注什么,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让我们不得不与其一起前行。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出网络技术的相关教程来奉献给读者,希望它们能为读者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一抹美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6,(37):16-16
“我确信两人的随行人员都会尽力让双方保持距离。你把它叫‘巨人的碰撞’也好,‘丛林之战’也好,无论你怎么叫,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什么都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社会效益来说,还是就经济效益而讲,报纸副刊、周末刊、晚报打出“增强可读性”的旗子,都是无可非议的,如报纸不可读,那其导向作用、宣教功能如何发挥?报纸的日子又怎么过?但是,“可读性”如何增强,读者怎么贴近,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同志,请替我找一本适合我们阅读的书。”一个青年读者说。“我的儿子比你的年龄还大,你怎么叫我去为你找书?要讲文明礼貌!”工作人员在图书馆外借处出纳台后端坐不  相似文献   

8.
"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非诚勿扰Ⅱ》里,即将病亡的李香山如此劝慰梁笑笑决绝放弃旧爱,答应秦奋的求婚。这自然是一个略带悲观的定论。世上岂无正好的人给你真正的爱情和正确的婚姻?居筱亦在《爱我,地久天长》中给出了答案:无论弃舍初恋多么艰难,无论接纳新的幸福多么不易,总有一个人在某处等你经过,真真切切付出一生之爱给你。  相似文献   

9.
孝感日报近年来的新闻实践表明,把握时代,与时俱进,贴近读者办报,贴近群众引导,最能赢得读者,最能打动群众,最能引起社会的共鸣。一、“身”入基层,心贴群众,是增强贴近性的思想源泉。党报新闻改革的办法大家想了许多,诸如改版、增容、套彩等等,使党报的面貌不断改观。但是无论怎么改,关键的一条,是你搞出来的东西要和大多数读者贴得近,挨得紧。党报的贴近性从何而来?拼几条读者爱看的消息,博得点廉价的喝彩,就贴近了吗?迎合少数读者的趣味,搞些煽情报道,增加点零售,就贴近了吗?将天下“坏事”、“丑闻”一网打尽,堆…  相似文献   

10.
无论你创作销售的是小说还是非小说,都必须一开始就了解你的读者。毕竟,与妈妈说话的方式不可能与爱人说话的方式一样。了解了你正在和谁说话可以帮助你决定说什么和怎样说,以及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对他们说。 人们拥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价值体系和不同的理解能力,如果可以对读者勾勒出一个精确的图象,那么也就可以把意思更清晰地传达给他们。因此,必须花费时间对读者加以大致的了解。 以下这些问题,有些可使用于任何  相似文献   

11.
自从有了“布老虎”之后,当代作家似乎就不知道怎么写小说了。除了讲故事还是讲故事,80年代一息尚存的文学梦想一古脑儿投进了故事会。看这几年来的小说会让人产生幻觉:当代还有长脑子的作家吗?或者说,作家的脑子为什么一齐休息了?大概是因为我大学里学的就是文学,后来又想在文学上有点进步,所以,我把作家看做“自己人”。不过,我现在总在为“自己人”感到羞愧。你蒙蒙普通读者当然没问题,但你面对我这样的读者你就该自己羞愧了。有时,我手上捧着装帧华丽的新书,读着读着就想:他怎么能把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我是报纸的忠实读者,无论工作怎么忙,每天都要挤时间阅读手头的报纸。出于我这个层次读者的需要,对如何办好地市报纸提出一孔之见。在日常工作中,我把报纸当作学习的重要阵地和指导工作的重要工具。我经常把报纸上有见地的改革论文、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有预见性的社会动向新闻、好的典型经验等,剪裁下来,然后抽时间仔细阅  相似文献   

13.
本书的编写意图是帮助读者成为一名技巧更为熟练的传播工作者,使你在讲话时不只是单纯的讲而是传递信息,做说服工作;使你在收听时不限于收听而是能作出评价和反应。本书收选了一些现实性、实用性强的资料,使你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里都能贯彻使用。无论你  相似文献   

14.
相当多的读者对"套路化"的正面报道方式难以产生新鲜感,怎么去唤醒读者对"新"的感觉?"陌生化"可说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关于"陌生化"手法,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说:"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象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识的那样."新闻写作可以借鉴这种手法.它绝非对生活(事实)的陌生,恰恰相反,它更强调忠于事实.  相似文献   

15.
钱勤发这个名字,曾经是新民晚报的标志之一。话,说得是不是有些大?随你怎么想,但这是一个明摆着的事实。这里的所谓“标志”,有两层意思:一是,十多年前,正是新民晚报报业的快速发展期,无论从社会影响还是经济效益上来说,  相似文献   

16.
精品书屋     
精品书屋3D-STUDIOMAX-为你开启电脑动画之门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精简的3DStudioMax功能概况及题示与技巧,无论你是建筑师、产品设计师,广告人、电脑动画师或普通电脑迷,3DStudioMax都能为你带来一片新天地(价格:380元)。P...  相似文献   

17.
南行 《青年记者》2003,(10):56-56
老练的记者能很容易地回忆起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和最艰难的一次采访,因为他们往往感觉他们被采访对象欺骗、操纵或误导了。一些被采访者社会阅历丰富,他们常常利用自己对谈话的操纵能力来达到把记者当作工具的目的。那么对于记者来说,该如何识破这个策略并反击呢? ●当被采访者把你问的问题拿来反问你的时候,比如问你:“你是怎么想的?”或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可以回答,“我确信我们的读者对您的观点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18.
一我试着在《衡阳晚报》一版开设了一个个人言论专栏:《茶楼闲谈》。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专栏一开张,竟然引来了那么多关注的目光。晚报甫一出街,读者争相购阅。《茶楼闲谈》里所谈之事以及文章本身,都能引起相应的议论和品评。我常常能听到读者打来电话对我文章进行评论。有读者甚至把我所有的文章一一搜集下来,并装订成册。令我没想到的是:衡阳市的领导也非常关注这个专栏,有些文章甚至成了市委常委会的议论话题。市委书记对我说:我也是你文章的忠实读者。有些文章说出了我们不便说的话。希望你把这个专栏好好办下去……二一个小小的个人言…  相似文献   

19.
看了这个题目,或许会有读者说-现在正培养新闻发言人,怎么你又弄出个新闻真言人来?难道还有新闻假言人么? 我说,怎么没有?“大跃进”中,“亩产十万斤”的报道上了大报,不就是新闻假言人的杰作么?“文革”中,“形势一片大好”的广播震天响,不就是新闻谎言人的“贾雨村言”么?远的不再说了,就  相似文献   

20.
无论消息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怎么变,导语总是少不了的。所谓导语,就是消息中用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实中最重要的内容,以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毛泽东同志于1951年2月在审定《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时指出:“除简短者外,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