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温晓森 《现代语文》2007,(6):121-122
题意话题,最早出现在05年湖北高考卷,它的主要特点是材料本身即是话题,提供一则寓言或寄寓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自定立意,联系实际,展开议论、记叙、抒情。这类话题作文,界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汲取了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优点,既能考察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防止考生宿构、套作,又给学生最大的写作自主权,  相似文献   

2.
周少英 《教师》2010,(14):67-68
话题作文指的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是一种不限文体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自出现以来,从“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如何命题”到“话题作文怎样教学”各环节一直伴随诸多误解,亟待澄清以消除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3.
陈大献 《云南教育》2004,(11):25-26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来高考语文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材料作文。它与一般材料作文的主要区别是:只提供一个话题,由学生按照这个话题所规定的谈话范围,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定立意。这种题型具有适度的开放性、一定的思辩性,相当的灵活性、启发性和综合性,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在审题方面的限制已越来越明显,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或对此重视不够,或把握不住话题的要求,而令自己的作文陷入偏题的泥淖。下面我以一篇话题作文为例,谈谈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苗金德 《湖南教育》2002,(12):47-47
199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一次出现话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篇作文的切入口与众不同,你有多大能耐,它就能为你提供多大的舞台,真正是英雄有用武之地。话题作文出现后,材料作文从此退出了占据高考舞台四五年的历史,在各种语文报刊上无法觅到它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连篇累牍的话题作文,谈话题作文的应试技巧、谈话题作文的种类、谈话题作文的方方面面。老师在课堂上翻来覆去讲的也是话题作文,学生乐此不疲的也是话题作文,一时产生了“话题作文”的热效应。话题作文文体基本不限,学生可以自由地挥写。擅长记叙的,可以…  相似文献   

6.
话题作文在审题方面的限制已越来越明显,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或对此重视不够,或把握不住话题的要求,而令自己的作文陷入偏题的泥淖。下面以一篇话题作文为例,谈谈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考作文命题中的材料作文在占据了长达十数年的时间后,于1998年开始,其命题思路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种新的作文形式——话题作文。这是一种用一段提示语限制范围的命题形式。它围绕一个话题,启发思考,激发想像,让学生广泛展开联想,可记叙、描写,亦可议论、抒情,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话题,文体不限,内容不限。  相似文献   

8.
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的考查已经历了三种方式。一是命题作文,如《习惯》、《尝试》等。二是材料作文,“达芬奇画蛋”和“小姑娘与玫瑰花”等便是。三是话题作文,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等等。其中,从1998年到2005年,连续8年话题作文成为全国和地方省(或直辖市)高考作文的主要形式。实践表明,话题作文是迄今为止高考测评学生写作素质最为理想的形式。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语、提示语、话题和要求四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9.
从1999年开始,高考作文由过去的单一材料作文转向话题作文。且由单一话题或概念式话题向组合式话题发展。于是审题时紧扣话题立意选材就成了广大语文老师及中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必备课程。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许多同学认为话题作文只要抓住话题、看看要求,就可以写作了。对于所给的材料只是走马观花,甚至有的看都不看。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和话题若即若离,或貌合神离,或打插边球。  相似文献   

10.
谈话题作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命题形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创举。话题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已经沿用了四年,相信这种命题形式已为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所熟悉。但是,对于话题作文的内在含义以及在高考中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许多人还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对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作文教学。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考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命题…  相似文献   

11.
继1999年“话题作文”初试,2000年高考作文命题实质是“话题作文”三试了——春招是二试。“话题作文”由材料作文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立题型。材料作文立意常呈定向性,而话题作文立意则呈辐射状;材料作文文体常受限制,话题作文淡化文体要求,形式可多种多样;材料作文行文往往需复述或摘引或点明原材料,话题作文只需与话题有关,无需与原材料直接挂钩;材料作文对考生思维限制多于开放,话题作文对考生思维则开放多于限制,为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和理解,展开联想与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2.
[高考解读]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开放性体现在考生根据作文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存作文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话题作文虽具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指定话题写作,而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约束的。这种有限制的开放性作文体现了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命题新思路。怎样用好这块“余地”而使行文不偏离话题,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话题作文就是选择一个话题或一个相对广泛的写作范围,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不限文体或尽量减少文体限制,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一种新型作文形式。话题作文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近几年中高考的主要作文命题形式。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在考试上,话题作文已经占领了语文高考和中考两大考试领域,正在走向科学和规范;在教学上话题作文训练方式已经异军突起在高中和初中两个学段,其势头不可阻遏;在理念上,话题作文对传统的作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学生已经初尝了甜头。那么,话题作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作文方式呢?它从哪里来?它何以受到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李仰臣 《新读写》2012,(1):42-44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命题者要求考生以某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其主要形式有: ①直接式:即不出现任何材料或引言,直接出现“话题”及要求,不做任何提示,要求考生围绕此话题作文。这种形式现在很少见了,如2011年四川宜宾中考作文试题。 ②提示式:即在话题出现之前给出一段材料,对话题做一个说明或一个解释,其目的只是引出话题,便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2011年甘肃省中考作文试题。话题之前有60多字的导语,像是一首语言精美的散文诗。考生在阅读这个导语的同时就已经得到了美的享受,在这种导语情景下出现话题,考生易于打开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全国高考作文 ,连续三年 (1 999-2 0 0 1年 )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 ,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作文品种———话题作文。对于这个新概念的内涵及基本规律 ,我们有必要作些探讨。一、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从形式上看 ,话题作文应属广义的材料作文中的一类。它们共同的显著特点是命题  相似文献   

17.
谢顺 《中国教育》2005,(1):47-47
何谓“话题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一个话题,寻求可以直接描述或议论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对这个话题的认识或观照。换言之,就是以某个话题为中心的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定内容的自由式开放性作文。它的命题意图是放宽作文的限制,拓展思维的空间,鼓励考生发挥写作个性和创新精神,充分展现自我。可见,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的一种命题形式。  相似文献   

18.
话题作文已是当今考试作文的主流形式。高考作文必考,中考作文要考,初一作文要也有了出现。初写话题时,许多学生常犯一些毛病,以话题为标题,内容杂乱,中心模糊,千人一面。这些毛病的产生,与不了解话题作文、没有掌握话题作文的写法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任维东 《广东教育》2007,(3):23-25,33
纵观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的17道作文题目,我们发现一种具有很高推广价值的新题型横空出世,两套全国卷作文试题采用了非常独特的供料题意作文形式。从写作实践看,这种作文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材料作文审题偏难、话题作文开口太宽的问题。这种作文方式,与以往的材料作文不同,作文的内容侧重材料的含意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材料本身;它与话题作文类似,但没有给出话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这样命题的好处是既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同时又有利于减少猜题、押题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黄琼  江高波 《初中生》2006,(11):8-11
近十年来,武汉市中考作文试题从命题作文到长达五年的话题作文,再到包含话题作文作选项的选题作文,采用材料作文形式是头一次。但是,这种材料作文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要求写成一事一议类文章,并且必须用上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现在的材料作文,材料仅仅设置了一种情景,寄托了一个或者若干个话题。也就是说,将写作话题的明示改成了暗示:写作话题必须由写作者根据材料去确定。这对考生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