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采用压力为2.14~2.34ATA,加压20分钟,稳压70分钟,减压30分钟的高压氧治疗方法,观察治疗前与各疗程治疗后高压氧治疗对RBC、HBG、HCT的疗效。结果经高压氧治疗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后前1疗程无明显效果,第2疗程有一定疗效,第3疗程效果明显。结论高压氧对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住院血小板减少的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为综合防治HAP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并明确诊断为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03例,根据血小板数量分为血小板正常和血小板减少组,比较两组间的年龄、性别、血糖、血脂、AST、ALT、有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情况,观察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型血小板比率及血小板压积的变化特点。结果在103例住院患者中33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占32.04%,血小板减少组血小板分布宽度较正常组增高(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较正常组增大(P=0.01),大型血小板比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平均血小板压积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在住院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出现血小板减少患者约占1/3,并且表现为血小板分布宽度增高、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大型血小板比率增加、平均血小板压积下降的特点改变。  相似文献   

3.
梅朵 《西藏科技》2015,(1):40-41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与正常人凝血指标的差异。方法选取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和正常人各100例,对比分析其凝血因子检测结果。结果两组APTT以及PT的测定结果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结论观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在凝血、血小板的数量与质量的方面的检测结果及其变化有助于高原红细胞病诊断和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4.
达娃 《西藏科技》2012,(7):50+57
目的探讨分析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t? Altitude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便于指导高海拔地区医务工作者临床工作。方法纳入在我科门诊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50例,其中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占18例,将患者分成血小板减少组和血小板正常组,观察所有患者的年龄、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临床有无出血倾向等情况,对比两组间的数据。结果血小板减少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之间在凝血功能、年龄及有无出血倾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易致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破坏增多,可能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相关,但临床出血倾向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1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结果19例患者经溶栓、抗凝治疗,13例治愈,4例显效,1例复发,1例遗留并发症。结论重视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抗凝时间延长,加强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西藏农区藏族群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患病状况,提供基础性资料信息。方法2014.1~2014.12对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18岁以上15243名藏族农民进行健康体检,现场测量血压,检测血常规,并进行总的患病率及不同性别间的比较。结果西藏农区一县藏族农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病率2.08%,男性(3.81%)高于女性(0.44%);高血压患病率9.72%,男性(12.95%)高于女性(6.64%)。结论西藏农区(海拔3700m)藏族农民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病率较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牧区低,考虑与生活在高原不同海拔地区缺氧严重程度不同等因素有关;西藏农区一县藏族农民高血压患病率低于我区平均水平,考虑与本次调查18岁以上中青年人参与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溶稀释治疗患者的护理需求,为今后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科163例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住院患者等溶稀释治疗前后的护理观察。结果 使患者了解什么是等溶稀释治疗,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 在等溶稀释治疗前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必要的心理护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了解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的一般情况、临床护理、转归和预后,为今后高原地区该类疾病的治疗、护理、预防策略提供资料.方法 对1例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致过敏反应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经立即停药,低流量吸氧,抗过敏,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等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消除各种潜在因素,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马晓蓉 《西藏科技》2011,(11):54-55
目的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护理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法,对87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住院患儿的临床护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通过合理护理,治愈65例,占75%,好转19例,占22%,自动出院3例,占3﹪平均住院天数为9.25天。结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经过积极合理治疗和科学护理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在规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氧疗方式是否可延缓COPD伴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群勇 《西藏科技》2015,(2):53-54
目的了解高原(拉萨)地区藏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探讨符合高原地区藏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有效的治疗方案,了解外周和静脉血常规检测指标结果.方法文章对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1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病区收治的藏族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30例病例和20例平原地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静脉血常规参数治疗前、治疗后对比。结果文章30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病因以异常产为主,缺氧为诱发因素;临床以发绀、呼吸急促、面色紫红、易激惹、呼吸暂停、症状重为主要特征。其次是心音低钝、原始反射弱、心电图异常6例、治疗前与治疗后各组外周和静脉血常规检测指标结果比较均0.01、治疗前与对照组除了外周血常规HCT P0.01、P值均在0.01,治疗后与对照组:各组P值0.01。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注重临床特征,建议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检测血液中可首选外周血常规检测,可指导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治,首选生理盐水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高原地区危害较大的常见高原病。为了深入的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本文以翔实的资料从HAPC在高原居住人群的自然患病率,HAPC的住院患病率的影响HAPC发病的有关因素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对HAPC的流行病学进行 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我区近年来该病的流行趋势着重较为全面的论述了影响HAPC发病的十三种诱发因素及其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本社区居民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地区疾病谱分布,并分析各个疾病的性别分布,城乡差别等,为本地区的健康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拉萨市城关区39724例居民健康体检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本地区发病率前10位的疾病,以及发病率与性别和城乡地区的差别。结果城乡45~60岁人群患病前十位疾病依次为脂肪肝、胆囊炎、高血压病、泌尿系感染、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心律失常、高脂血症、乙型肝炎、关节炎和胆结石,患病率最高为脂肪肝17.49%。与19~44岁人群相比前十位疾病谱变化不大。城乡45~60岁人群患病前十位地区分布特点为农村地区的脂肪肝、胆囊炎、高血压病、泌尿系感染的患病率远高于城市,患病所占比例较高。城乡45~60岁人群患病前十位性别分布特点男性的脂肪肝、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高脂血症、乙型肝炎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的胆囊炎、泌尿系感染、胆结石和关节炎的患病率和肝功能异常高于男性。结论城乡45~60岁人群患病前十位疾病依次为脂肪肝、胆囊炎、高血压病、泌尿系感染、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心律失常、高脂血症、乙型肝炎、关节炎和胆结石,应加强健康人群的生活指导,并指导患病人群的治疗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原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的症理改变特点及与临床的联系。方法:对尸检的15例胰腺标本进行病理观察。结果:发现除主要表现为出血、坏死外,胰腺内血栓形成的比例较高,约占60%;而且病前患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比例较高。结论:胰腺微循环劂在高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及时、有效地改善胰腺微循环对于提高高原SAP的疗效、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宇飞 《西藏科技》2001,(12):13-14
作者于94年11月至98年10月,对长期居住高原(20年以上)患窦性心动过缓患者29例进行食道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功能。结果表明,受检者29例中,仅1例窦房结功能低下,与阿托品试验有良好相关性,说明高原环境对人体植物神经张力影响十分明显,高原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慢性高原病之一,世居者随海拔高度的增高可患慢性高原病。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医学领域不多的、青海仅有的、以我们为主制定的首项国际慢性高原病诊断标准,在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大会上得到一致通过,这项以"青海标准"命名的国际标准,解决了近半个世纪悬而未决的有关慢性高原病诊断标准问题,一下子把青海高原医学研究工作推向了国际舞台,让悄无声息的我省高原医学研究工作声名鹊起,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包括美国哈佛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国际著名学府的科技工作者均主动提出合作事宜,这对于一个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文章旨在观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胃粘膜组织病理变化及与CD45、CD72表达的关联性。方法 HE染色显示胃黏膜组织结构,并计数毛细血管和红细胞的数目及测定血管直径;TUNEL显示胃黏膜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分别检测CD45、CD7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APC胃粘膜组织血管数目和平均直径显著多于高原正常胃粘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C胃粘膜组织中红细胞数目远多于高原正常胃粘膜组(P0.05);另外,HAPC胃组织切片中可见大量红细胞从血管渗出,分布于组织间隙,呈散在多簇或成片状聚集。TUNEL分析显示,HAPC胃粘膜组较高原正常胃粘膜组相比,胃黏膜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APC胃粘膜组CD45、CD7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高原正常胃粘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出现一系列病理损伤性改变,其胃黏膜组织中CD45、CD72的高表达引起的免疫反应异常可能为HAPC胃粘膜持续性的炎症损伤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章概括了近几年佐木阿汤散组方中各单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佐木阿汤散制剂在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概括,并初步考证其处方组成。  相似文献   

19.
高原病是危害进入高原或居住在高原地区人群的主要疾病,目前对急慢性高原病的预测手段尚不肯定,脑电图是反映脑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无创检查手段,本综述复习了脑电图在急慢性高原病预警中的研究进展,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高原病发病情况、分型及我院防治高原病情况进行总结。重点提出对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