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可读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上的新闻是给人阅读的,可读性是读者对新闻的必然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对可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新闻的可读性,提高新闻的可读性,通过可读性来吸引读者,已成为媒介从业人员的共识。可读是读者的天性可读性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可读性的实质是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并顺利接受信息。报纸上的新闻面对的是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的读者对象,要努力使最大多数人读懂、爱读,必须研究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心理、思维方式与接受能力,并在新闻中体现可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社会新闻以可读性强而成为平面媒体吸引读者、扩大读者率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日前各个城市平面媒体新闻竞争的态势来看,这种趋向会更为加重,甚至为单纯吸引读者眼球,片面追求可读性而不惜过甚投入近乎泛滥。如果片面理解可读性,不准确判断读者的接受程度,不考虑这类新闻产生后果的危害性和对社会的负面作用.势必让社会新闻走入误区,陷入一味猎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报纸传统上被称为Newspaper(新闻纸),以新闻吸引读者。尤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新闻,在晚报、都市报类报纸中占有很大比例,用以吸引读者的眼球。由于社会新闻有很强的可读性,报纸也为此不断想方设法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纸要有可读性,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党报也应具有可读性,也成为共识。所谓可读性,是指一条新闻或一张报纸适于读者阅读的程度和吸引读者的能力。这种程度越高,吸引能力越强,可读性就越强。可读性是新闻和报纸的重要属性之一。没有多少可读性的报纸,在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是难以站住脚的。当然,可读性也有高雅阳粗俗之分。我们讲的可读性,是指高雅健康、生动活  相似文献   

5.
应该说,专刊(版)与正版新闻的功能有重叠处,也有区别。专刊(版)是介于新闻与广告之间的东西。专刊(版)与正版新闻共同之处是新闻性和可读性.大家都应该追求有价值的新闻.都要强调吸引人的可读性。然而,正版新闻的侧重点在读者,而专刊(版)除了吸引读者外,更强调吸引广告。其可读性更多的是从专业性与权威性中体现出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可读性在新闻媒体众多、竞争激烈的今天显得十分重要。可读性强的新闻读者喜欢读且记得牢,而可读性差的新闻却难于留住读者的目光润为读报没有强制性。新闻的可读性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引自《新闻学简明辞典》)可见,可读性虽不像真实性、新鲜性那样属新闻的本质属性,却是不能缺少的。那么,怎样提高新闻的可读性?以下几个途径不妨一试。——抓最新鲜的新闻,增强可读性。从新闻心理学角度讲,读者对新闻都有一种迫切的欲知心理,所以最新鲜的新闻本身就孕藏着很强的可读性。举世瞩目的第四十四…  相似文献   

7.
黄智明 《新闻窗》2010,(4):79-80
在现代新闻写作中,导语是引导读者阅读新闻的一扇门。导语写得精彩,就能吸引读者眼球,增强报纸竞争力,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如何写好导语,以吸引读者眼球呢?笔者认为.需从增强导语的可读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社会新闻在扩大报纸影响力、吸引读者阅读等方面,有着其他新闻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也成为各新闻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增强社会新闻的可读性呢?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企业报同其它报纸一样是舆论工具,它不具有法的强制作用。它的指导性是通过新闻的可读性来实现的。“可读性”,就是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要提高企业  相似文献   

10.
如今,报纸的可读性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讨论话题而频频见于各类媒体。对于“可读性”,人们将其解读为两个内涵:一是新闻内容与新闻报道形式完美结合的尺度;二是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笔者认为,日记体新闻恰恰符合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搞好宣传报道的责任,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新闻的可读性不仅是新闻的命脉所在,也是新闻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价值体系的关键所在。因此,研究和提高报纸新闻的可读性,通过可读性吸引读者眼球和心灵,是新闻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大视野的背景下,国际新闻成为一张报纸吸引读者眼球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源”。如何将硬性的国际新闻传递给读者使之成为可读性强的有效信息,是晚报国际新闻编辑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宁平 《新闻天地》2002,(7):23-23
如今报业发展迅速,竞争十分激烈。在一个报摊上,陈列着几十份各种不同的日报、晨报、都市报、电视报接受市场检验,如何吸引读者,勾起读者的购买欲,在很大程度上就看报纸有没有可读性的新闻。一篇可读性强的新闻往往会成为报纸的卖点,被很快抢购一空,反之,无人问津。于是,报纸的可读性成了办报人、记者和读者共同追逐的目标。增强新闻可读性,报纸采取了许多办法,像加强策划、找准选题、多样报道形式、精巧编排设计、推敲标题制作、精心包  相似文献   

14.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性是报纸吸引读者的切入点,没有新闻性,报纸就少了可读性。专刊和副刊虽然时效性不如新闻版强,但也必须围绕新闻找选题、做文章,以新闻性保证其可读性、服务性和时代性,如果大量刊发一些纯粹静态的作品,用大量与新闻  相似文献   

15.
业内人士常说,报纸为天,赢者通吃。报纸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在内容上倾注更多的心血,增强可读性,吸引读者眼球,打动读者心灵,进而提升报纸的核心竞争力。试想,新闻如果失去了可读性,没有人愿意读,那么新闻的传播效果从何谈起?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如何宣传、贯彻下去?  相似文献   

16.
话题新闻.是编者设置特定话题.广泛吸引读者各抒己见的新型新闻形式。它改编者的“一言堂”为编读之间和读者之间平等对话的“群言堂”,适用现代读者既看新闻又评新闻的心理需求,在增强党报的贴近性、可读性.加强党报的舆论引导工作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台州日报热线新闻版抓了"三个注重":注重用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的"事",最具时代意义的人物和新的思想价值观念,新的表现手法吸引读者;注重不断捕捉党报读者群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使编辑主观可读性和党报读者心中客观的可读性有机对接起来;注重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有效发挥新闻干预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很明白的一个道理,新闻要有可读性,才会有人看,只有有人看的新闻,才谈得上传播效果。在这一点上,图片报道和文字报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一篇没有生动细节的新闻稿件。就没有可读性,就不可能凝聚读者的注意力。同样一张图片所定格的瞬间不生动,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讲就是图片不好看,也是浪费版面。用文字表达一个新闻事实,关键在于记者在还原新闻事实时,如何将最能体现新闻事实本质的,又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细节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9.
孙婷 《新闻传播》2010,(2):24-24
读者对可阅读的新闻乃至报纸的选择是从标题开始的,一则好标题不仅能够增强新闻本身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还能延长报纸在读者手中的停留时间。那么,怎么样制作标题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读者眼球?笔者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感悟到,作为版面第一视觉元素的标题,既要标新又要立异。  相似文献   

20.
报纸是以揭露问题的新闻来吸引读者,还是靠正面引导来打动读者?这是目前报人经常谈论的话题。 平时,报友相遇,总爱谈及报纸的可读性问题,有时还免不了将周边地区的几张报纸横加评论一番。有人赞扬上海的几张报纸办得好,有看头。理由是他们的新闻力度深,可读性强。有人则更具体地讲,上海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