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社会结构现状与变迁趋势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场域.从社会结构变迁的流动性有利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利益认同、社会结构变迁向上性有利于增进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社会结构变迁的职业关联性有利于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精准传播、社会结构变迁的非对抗性有利于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活力等视角分析社会结构变迁对我国...  相似文献   

2.
运用多重制度逻辑对高等教育结构变迁过程进行解读发现,高等教育结构变迁中的四个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和大学各有其自身的行动逻辑,每一利益主体的行为都是其职责立场与自我利益立场在博弈与妥协中利益权衡的产物,高等教育结构变迁中的问题主要源于部分利益主体的合谋行为。因此,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方向与路径主要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多重制度逻辑及其相互作用,需要我们在多重制度逻辑的相互作用中认识每一行动主体的角色与作用,进而关注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内生性过程。  相似文献   

3.
户县农民画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它以"洋不过你土过你"的独树一帜的风格,逐步跻身于艺术百花园中并成为一枝艺术奇葩.具有时代性的户县农民画为展现中国五十年代以来文化结构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提供了平台.笔者正是借用这个平台,通过文献调查法收集户县农民画的历史资料,透过户县农民画变迁的历史,并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研究分析中国文化变迁与社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研究,不仅为户县农民画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为社会变迁与文化变迁关系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刘伟 《华章》2011,(31)
本文基于家庭变迁研究的现状,通过分析结构二重性对家庭变迁研究时可以弥补以往研究中对时间性、与主体行动性的忽略,提出结构二重性是家庭变迁研究中的一种视角更全面的理论范式.并以建国以后中国个体家庭婚姻选择的变迁为案例具体阐述结构二重性对家庭变迁研究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审视中国大学治理结构的变迁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治理结构变迁的核心是制度变迁,大学治理结构的变迁主要有两种主要形式: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导性制度变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大学治理结构因路径依赖方面、变迁成本收益方面及变迁主体力量方面的原因始终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信息经学和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解析了会计准则的制度结构,及会计准则的变迁范式,会计准则既是行为准则又是产权规划;会计准则的变迁范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变迁。  相似文献   

7.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探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变迁,为分析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逻辑和行动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变迁经历了探索与起步阶段、形成与发展阶段、完善与强化阶段。从结构观上看,国家宏大制度情境决定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选择,政治变量序列结构制约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安排,制度与行为的互动模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的制度变迁;从历史观上看,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呈现强劲的路径依赖特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等三大主要行动主体之间利益的博弈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变迁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下中国大学治理结构开始走向低效率困境,这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瓶颈,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强制性制度变迁困境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应该调整制度变迁方式,由强制性制度变迁向强制性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转变,实现重塑大学治理结构的目标,与此同时,还对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的重要性及作用领域做了重新认识和界定.  相似文献   

9.
教育政策:一个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科学革命结构理论、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以及西方政策过程理论为理解教育政策的结构生成和结构变迁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框架。教育政策本身的复杂丰富性启示我们必须从结构和动态生成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解和把握。教育政策结构由外围层、中间层、核心层三个部分组成。三个层面之间进行的复杂的交互作用决定着教育政策的不同类型和教育政策变迁的不同范式。教育政策结构变迁从变迁的道路上看,有“由外而内”与“由内而外”两种;从变迁的途径上看,有“路径依赖”与“路径创新”两种;从变迁的动力上看,有“自然演进”与“理性构建”两种。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变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总体性背景,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反映社会变迁的风貌,塑造社会变迁的主体,同时以理论的形式引导社会变迁的方向。作为社会变迁的一个方面,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也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社会分层结构变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反作用于社会分层结构变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在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建立起交流的平台,促进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冷热媒介的角度对教学中常见的媒介进行分析归类,提出了教学中使用的媒介是一个冷热转换,动态平衡的媒介生态系统,并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冷热教学媒介的有效利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教学媒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雷雨>是曹禺最富个性的创作.年轻的创作者通过作品人物和场景描写,作家个体的感性体验、自我或终极本体的深入思考,都或隐或显地改装成撼人心魄的悲剧故事.其中"热"的环境和人物的"热"情、"热"力共同酿成了雷雨大作.创作者的"热"的内驱力和接受者的"热"泪共同阐释着"热"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在汉译英过程中应注意文化形象的保留,举例说明了“同化”(或直译)翻译方法的作用,并相信在以后的翻译中将成为主流,也就是尽量传译“中国特征”,同时指出“同化法”要注意限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屈原及其作品已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门课题,陈蒲清从巫学角度研究《楚辞》,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亦是一种创新思维。通过对《南楚巫歌化伟辞》一文的剖析,解读其巫歌升华的基本内核,揭示其研究成果的深刻内涵和思想、艺术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释"器"     
文章分析了"器"字的金文形体,其形体为犬从的会意字,表示犬吠之义."器"一词在造字时采用了和本义相关的事件来表现.因为是有价值的器物,所以器物拥有者便养犬来看守,如遇外面生人接近或图谋不轨,则家犬就会狂吠.<说文>对"器"的形体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仍是一种稀缺公共资源,高考招生制度通过分配、交换和竞争等方式对这一稀缺资源进行配置,其核心机制是"竞争性资源配置"."竞争性资源配置"遵循"竞争取胜"和"程序正义"的价值理念,实现了相对均衡和刚性的权力建构,但也制约了高考招生制度所应发挥的选拔功能.  相似文献   

17.
“词汇化动词 NP”的口语用法是当前社会中年轻人较为流行的一种表达方式,且有蔓延的趋势,但是严格地按照语法来讲,这是一种错误的语法格式。本文在列举种种“词汇化动词 NP”语法格式个例的同时,还对它们作了结构上的分析,发现这种本不能带宾语而今又能接宾语的动词都是词汇化了的动词,“词汇化动词 NP”新用法之所以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以及这种动词结构的特殊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通过人的劳动进行信息交换、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即三大交换活动协同运动。生物个体即个人的“三大交换”是基础,社会“三大交换”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个人的“三大交换”与社会“三大交换”的活动就是“私”与“公”的矛盾。“私”与“公”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私”、“公”矛盾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正确处理“公”、“私”矛盾,主要是树立“公”、“私”分明的观念,实践劳动是人生存发展之本,正确把握个人角色的变换。  相似文献   

19.
主要阐述了装船机皮带系统结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皮带接口采用硫化冷粘接工艺存在的缺陷,为了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选用硫化热粘接工艺,用以改变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重点介绍了硫化热粘接的工艺技术,为现场实施做以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创世纪》"幼子偏爱"类型场景的表层与深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表层及深层结构的理论出发,分析《创始纪》中“幼子偏爱”类型场景的三个文本:以实玛利与以撒之争、以扫与雅各之争以及约瑟与众兄弟之争,借以说明“幼子偏爱”以母亲的相助为必要前提。论文还指出:圣经作者亦向我们清楚地表明,对上帝的虔诚和希伯来的民族身份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