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域文化散文是作者从地域文化视角来进行散文创作的,地域文化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表现对象,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部分;一是来自作家,独特地域渗透着独特情感。当代四位作家余秋雨、素素、贾平凹、张承志等的地域文化散文主要分别展示为江浙文化、东北文化、秦地文化、北方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散文也称历史文化散文,是文学创新与探索的一种产物。它并非始于今日,而是与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史融合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是说,作家最初的文化角色常常就是史家。文化大散文之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崛起,一是由于作家主体意识、文化修养的强化,二是许多作家读者出于对当时的“散文消费品格”的不满足感而产生的深度追求以及大批学者的加盟;学问负累过重、价值观念先行、缺乏生命体验与独特的精神发现、形式佶屈板滞是其创作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3.
记得10年前,我在新华书店买到一本任蒙的《文化旅思》,那是我第一次读到他的文化散文。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湖北有个叫做任蒙的作家正在从事文化氛围很浓的散文创作,并且记住了这位作家。  相似文献   

4.
记得10年前,我在新华书店买到一本任蒙的《文化旅思》,那是我第一次读到他的文化散文。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湖北有个叫做任蒙的作家正在从事文化氛围很浓的散文创作,并且记住了这位作家。  相似文献   

5.
宗璞以学者型作家的角色和女性特有的敏感劳作于散文之园,其散文以强烈的个性意识和较高品位的文化意蕴坦露作家丰富的心灵世界,并由此而使千千万万读者沉醉其中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在散文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作家之一,他的散文呈现出浓郁的陕西地域文化特征,蕴涵着深邃幽远的文化意蕴。产生这种地域文化散文的根源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抒写乡土风情的传统、文化寻根热潮的冲击、外来文学的启迪,而平凹先生对儒、道、释等传统文化的心领神会则构成其地域文化散文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从本体论逻辑结构上来说,文化诗性是散文文本的根基,更是诗性散文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其多重内涵中对"还乡文化"的体认,使散文中的乡土叙述具备了一种与其他文化经验十分不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厉彦林沂蒙乡土题材散文从乡情、亲情和真情三个方面叙写了作家的乡土记忆,这种记忆凸显出的文化诗性品格,正是其作品有别于其他作家创作,而在近年来中高考试卷中常常被当作阅读范本的根源所在。对文化诗性品格的弘扬与坚守使厉彦林的乡土书写有效祛除了当下散文创作中的一种庸俗化倾向,从而呈现出一种深广的精神探寻力度与厚重的文化传统积淀,并最终形成了当下散文阅读视野上的"厉彦林现象"。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写作的独特视角与叙述方式为基点考察,揭示出女性作家选择散文文体的心理倾向。结合具体文本,分析作品与作家性别经验的关系,进而指出90年代女性散文的文化含义表现为对女性独立意识的追求和展示女性丰富的生理、精神感受与渴求。  相似文献   

9.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笔者试图就余秋雨散文的主调,即作家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诸方面,来分析余氏散文,以及这种散文所呈现出的独特的美学风范,即历史沧桑之美。  相似文献   

10.
魏清潮的散文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和当下散文作家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体现了当代文学创作必须为地方文化、经济服务的时代责任和时代要求,为文学界带来了地域文化散文这种新的散文样式,也为潮汕及其他地区的作家们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经验或道路。  相似文献   

11.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其平易风格的散文创作开启了一代文风。欧阳修散文平易风格的形成与他的思想特色密切相关,同时也深受宋代社会整体文化氛围和作家性格性情的影响。欧阳修的散文风格不仅体现了作家仁义宽厚、敏感细腻、贴近生活的文化性格,也体现了宋代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和归于平淡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2.
在江南文化的浸润下,苏州籍作家车前子的散文呈现出独特的风格特征。他以“淡墨”情怀抒写人生.语言灵动飘逸,情感冲淡内敛;其散文多采用“散步”笔法。显得闲散随性,实则潜隐着作家的语言反思意识;其作品文字盈漾水汽。极具画面感,彰显着智性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3.
正达隆东智是小说和散文二体兼长的作家,他对于族群文化的执着坚守和痴情表达令人感动。相对而言,散文可能更多地表达了他真实的文化心声与理想的文化图景。散文是真实性较强的文体,一般来讲,个人化色彩比较明显,但是,作为人口较少民族的优秀作家,写作时强烈的民族身份意识使得达隆东智的散文充满了"为族群代言"的文化公共意味,关于族群历史的诗学表达因此成为他散文的一个主要内容。另外一个方面,由于长期扎实的田野作业(这也导致了作家对田野资料的偏爱),达隆东智搜集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接触到了无数  相似文献   

14.
孙善网 《教学随笔》2013,(Z2):24-27
<正>散文总是充满诗意的,但是,不同的散文其诗意的源泉和流向是不同的。祝勇的散文创作从思想散文到文化散文是一种突破和超越,在诗意的深处有着深沉而复杂的独特情怀。有人说:"读祝勇的文化游记,需要安静,只有这样,你才会看到一个富有抱负的青年作家敏  相似文献   

15.
正在理论高地上对西部散文的俯瞰中国是散文的故乡。中国是散文之花开放得最为美丽的国度。散文是中国文化古老的源头和文化的基础。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其他哪个国家会像中国这样更热衷和更崇尚散文了。高彩梅就是一个游弋在散文王国里自由而快乐的天使,她是一个既有散文艺术作品,又有散文的理论作品的创作和评论兼修的"双料"作家。我觉得在散文界能兼  相似文献   

16.
台湾作家周伯乃的散文学识渊博 ,气韵生动 ,有着深邃幽远而独特的文化蕴涵 ,给人以智性启悟。特别是他的季序散文 ,文化乡愁浓郁 ,情景交融 ,充满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 ,有着积极的进取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朱自清的个人经历、文化视野、“中和主义”、创作心理结构诸方面进行泛文化角度地透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朱自清是优秀的散文家,但不是永葆艺术魅力的作家;他的散文创作兴盛在前期,淡化在后期;丰收和歉收并存,绝唱和遗憾共在。凡此种种,无不呈现出作家创作心理上的文化困境。应该客观地评判朱自清的散文  相似文献   

18.
散文本身母体肢解的历史走向 ,散文与其他文体杂交泛化的现代趋势 ,使得散文品类的游离性日趋严重。本文从文类发展的实际现状 ,以作家群体性特征与文化表现性功用的角度简要论述了散文的基本品类、典型品类与独立品类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的散文以其携带着浓厚的传统文化 ,特别是吴越文化信息而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一信息在他大部分的散文作品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发散。朱自清散文的吴越文化信息主要发端于作家本人对地域文化浓厚的审美心理素质 ,这一心理素质的形成可能与他长期生活在江浙一带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又有着浓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她的散文有着浓郁的文化意味,这尤其反映在她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思考中。在艺术与审美追求上,她强调苍凉的风格,注重情绪化的写意,又具有幽默品格,语言的运用上也十分精致和讲究。张爱玲散文的这种独特的文化与艺术气质,奠定了她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