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很多孩子都觉得家长太唠叨,比如对一件事情刨根问底,对同一件事情反复询问等。要让孩子耐心听你的话,就一定不要做一个唠叨的家长!家长朋友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家长操心,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作为家长,要能分清楚什么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去应付,什么事情家长需要帮孩子一把。在一些小事上,如果我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提醒孩子,他们当然会嫌我们唠叨。建议家长朋友们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如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未来志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中国家庭里,很多家长面临着这样一种困惑: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与孩子的交流却越来越难了。特别是上了初中或高中的孩子,与父母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了,不像过去在小学那样,一回到家,把学校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讲给爸爸妈妈听;不再让父母翻看自己的书包、日记、作文;不愿将自己的交友情况告诉父母;不让父母随便进入自己的房间;不服父母管教……有时就是家长问了他们,他们也是爱理不理,或者三言两语,或者轻描淡写,敷衍了事地说一下,以此来应付家长的提问,不愿多说一句,有的甚至到了和家长没有话可说的地步,对家长的问题毫不理会。我们…  相似文献   

3.
《家庭与家教》2006,(10):51
首先,作为父母,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理直气壮地说一声“不”。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勇于坚持原则。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让孩子心目中形成一个正确的行为观念,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心目中有一条是非界线,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使孩子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和规则。其次,家长要牢固地树立懒妈妈养了勤孩子的观念。我们要明白:我们不可能养活孩子一辈子,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不可替代,要从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教会他们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甚至,家长的担子也可以较早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要知道,这对…  相似文献   

4.
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期望值越高,自己内心的担心紧张程度也就越大。其实,家长也知道自己在孩子面前不应该唠叨,但有时却无法控止住自己,总想把自己的家长权威表现出来,不管正确与否,不管场合是否恰当,也不想孩子的感受进行“教育”,势必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对此,提几条建议,以期给家长们一点启示。一、信任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适应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始终关心和爱护他们的。特别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切忌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平时多和孩子交淡,用心倾听孩子的话语,琢磨孩子的内心世界及其动向。  相似文献   

5.
老师:您好! 我女儿今年13岁,很不好沟通,鼓励她的话被认为是违心的话,批评的话则被认为伤她自尊.我现在对她真是束手无策了.请问我该怎么办? 家长:您好! 在孩子青春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很多家长由于不擅长沟通,经常与孩子发生冲突. 在与孩子沟通时,建议家长不要掩饰自己的真实心态,但要尊重孩子,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举个例子,当女儿做了一些让您很生气的事情时,您可以对孩子说:"虽然我很生气,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有原因,能不能跟我说说?"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也有机会了解事情的真相.否则,极有可能会因为我们的片面看法"伤害"了孩子.  相似文献   

6.
父母一点也不理解我们;我们和父母之间有代沟;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老爸老妈哪能帮得上呀!要是和他们说了,会“死”得很惨……如此种种,是我在和初中学生探讨“如何改善与父母关系”时,同学们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1.家长要给孩子说话的时间,学会倾听。作为父母,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孩子,尊重他们,给他们诉说内心想法的时间。而现实生活中,孩子兴冲冲地想跟父母说什么,父母却总是忙着自己的事情;或者听到孩子说自己的困惑,父母总是回避;或者孩子倾诉着自己的委屈,父母总是不理解……  相似文献   

8.
一、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健康成长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所以,给孩子创造-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一定要亲自管理自己的孩子,不要拿忙当借口,在有条件自己带孩子的时候就不要推给自己是父母,在自己父母有条件带孩子的时候就不要让孩子住寄宿学校.一方面,不要迷信高收费的学校,高收费并不代表有高质量的管理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给他的亲情,这种感情的需要是爷爷奶奶、老师同学所不能给予的.  相似文献   

9.
最佳方案     
孩子一般是不会故意惹家长生气的。家长生气时,孩子往往会很难过,或因不理解他们的生气原因而奇怪,或因可能受到的责罚而害怕。家长应充分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在表达对孩子的不满和气愤时,应特别注意态度和方式,要让孩子了解你为何生气,不可用过激的言词伤害他,更不能用责骂来发泄。  相似文献   

10.
《山东教育》2008,(7):126-126
孩子做事拖拉是令父母头疼的事,有时父母怎么催促都不管用。难道是孩子故意想让父母生气吗,当然不是。孩子对时间的感觉跟大人不同,他们某种程度上生活在“没有时间”的状态下。当父母催促时,他们会感到不舒服。“8点钟你必须到幼儿园!”这话让孩子听起来很抽象,他们对此根本不理解。  相似文献   

11.
子墨 《家长》2014,(8):7-10
浏览网站时,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张图片,图中的父母亲手用大剪刀剪掉了孩子的翅膀,孩子只是无奈地站着,任凭他们剪着自己的翅膀。图片的配文是——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能翱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我深以为然。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可是,在我们周围,缺乏主见、遇到事情无所适从、事事等着家长做决定的孩子并不在少数。其实,孩子没有主见的症结主要是在我们家长身上。如何引导孩子成为一个能独立生存、独立决定事情的人,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我的方式就是让孩子成为家中的“家长”。  相似文献   

12.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位聪明、讲礼貌、成绩优秀的好孩子。而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好孩子,仅仅只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或是耐心教导吗?当然不是!西方父母认为,要培养孩子培养成还孩子,就先要把家长培养成好家长。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父母为了孩子是如何从自己做起的吧!第一课: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家长要做到这一点的确有点困难。但是西方好的父母总是会抽出时间来与教育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教育孩子是他们最重要的事。美国的一家著名化妆品公司就把“FAMILYFIRST”(家庭第一)写在员工守…  相似文献   

13.
十几岁的孩子进入了所谓的“叛逆期”,他们就像把自己包在茧里一样,有什么事情都不喜欢和父母沟通.有时候家长苦口婆心说了半天,孩子也不一定昕进去多少.那么,对十几岁的孩子,家长该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家长该如何听,孩子才会说?上海进才中学校长赵国弟就此话题给出了四个药方:给氛围,给信任,给平台,给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其实,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独立的欲望。比如在学习爬行和走路的时候,他们总是要挣脱我们呵护的臂膀,向目标前进;刚会拿筷子的孩子,总要自己吃饭,拒绝父母的帮助;他们非要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不管气候是否适宜,不管家长是否满意;他们尝试认真去做一件事情,无视家长伸出的援助之手,还很果断地叫着"让我来"、"我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家庭生活中,父母错怪孩子的事情时常发生。在孩子面前,父母难免也会做错事。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是否能主动承认错误,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能够勇于说“对不起”的父母更容易和孩子建立起平等尊重的亲子关系。那种不愿向孩子认错,而用大道理为自己辩解的父母则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甚至缺乏责任感。从孩子的角度而言,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内心渴望得到成人的公平对待。如果家长不认错,孩子将来也不懂得承认自己的错误。因为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教人只做正确的事,而在于要教人知错能改。一些父母的头脑中还残存…  相似文献   

16.
平时聊天,妈妈们大多抱怨:孩子上中学后,每天回家再也不像小学时津津乐道地说着学校的各种事情,宁愿在网上跟别人倾诉也不跟家人说心思;家长也越来越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了,遇到事情跟他们沟通起来也很困难. 我家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陶波 《早期教育》2007,(5):25-25
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巧妙地开始与孩子分床睡。孩子长大了,要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走路!因为,我们无法呵护他们一辈子。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孩子应当从尊重孩子开始,尊重孩子就是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进入中年级以后,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辨别力在不断增强,他们往往不愿意再无条件地顺从家长的安排,两代人之间就会有冲突、有鸿沟。如何沟通,这是我们特别关注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能平等地与孩子交换意见,即使孩子做出了在大人看来不可容忍的事情,也应该心平气和地去认真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地去理解孩子……一、多样沟通方式让孩子信任当父母发现孩子有烦恼或郁闷时,应该耐心地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真实的、细微的想法,并进行恰当的鼓励,使孩子克服自卑,看到希望,增添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产生"我能行"的良好感觉,满怀信心地向前走。  相似文献   

19.
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我们做父母的自然十分高兴,许多家长朋友都向我们“取经”,我们夫妻俩感想一致,那就是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希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帮助和保护他们是人之常情,但我觉得放手让孩子自已处理一些事情,这  相似文献   

20.
——尊重的内容有很多,总的一点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具体的方法是将心比心,我们不喜欢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就不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其实有时孩子在物质上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他们需要父母对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如果您想让孩子聪明起来,就不要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就不要说孩子除了不喜欢学习什么都喜欢。 ——如果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当他面对别人的时候,他会失去自信,没有勇气也没有意识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 ——与子女有效沟通需要有一些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态度。在交流中对孩子真诚、信任、接纳、尊重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