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分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残疾人运动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在运动会之前要按照一定的分级标准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的残疾情况及运动功能障碍进行评价和分级,然后再根据不同级别分组,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在尽可能公平的情况下比赛。(一)根据参赛的最低残疾标准确定是否符合参加比赛的资格。按照残疾人体育运动比赛的最低残疾标准,来确定某一个残疾人是否可以参加残疾人运动竞赛,也就是确认参加比赛的资格。由于残疾人比赛规定了最低标准,如最低限度的截肢是通过腕关节或踩关节的截肢,这就意味着只是失去几个手指或足趾的人  相似文献   

2.
残疾人体育是一种特殊体育,他们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获得康复,重新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体育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为了说明这一论点,作者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残疾人和体育运动;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的意义;残疾人的体育运动项目及内容。  相似文献   

3.
对残疾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5年我院在国家教委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关怀支持下,创办了残疾人医学系。十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招收残疾学生460多名,他们中大部分上进心强,能吃苦耐劳,成才意识强,他们智商高,高考分数远远超过一般本科学生。由于他们肢体残疾,无法同正常学生一样参加多种多样的业余活动和体育锻炼,致使他们普遍身体虚弱,活动能力、自理能力较差,又因他们从小缺乏系统的体育教育,因此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淡漠。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为残疾学生开设了保健体育课,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就对残疾学生开设保健体育课前后的问卷调查进行对比分析,以求在残疾学生体育课教学中,更好地开展适合残疾学生的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体育锻炼是残疾人康复、健身和融入社会的有效手段,本文以18-23岁的腿部残疾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腿部残疾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腿部残疾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参与心理;学校为残疾人提供的特殊场地器材及专业体育指导人员较少;供腿部残疾学生可选择的体育项目也较为局限。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残疾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思想引导;培养改善教师的特殊教育方法;学校为腿部残疾学生提供适宜的场地和器材等,为其提供体育活动锻炼的帮助,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要重视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残疾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当然也享有受体育教育的权利。然而,由于在普通学校里残疾学生的人数很少,残疾情况又各不相同,再加上多数体育教师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缺乏研究,班级学生人数又多,在体育教学中对残疾学生难以照顾,因而往往忽视,甚至放弃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严格说来,这实质上就等于侵犯和剥夺了残疾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   残疾学生一般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自卑心理。适宜的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体质,帮助他们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还能使他们享受到…  相似文献   

6.
我国10亿多人口中有5164万残疾人,其中肢体残疾的有755万人,而肢体残疾青年的智力同正常人差异不大,其中蕴藏着许多人才。如部分残疾青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为了改变残疾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必须对他们进行体育教育,使他们真正懂得体育的作用,调动其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增强他们的体质。  相似文献   

7.
陈康 《集邮博览》2008,(9):26-27
在文明的现代社会中残疾人与正常人享有同样的权利,中国在1991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其中第二条对残疾人作了如下的界定: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具体把这些人分为:视力残疾(盲人);听力残疾(聋人):语言残疾(哑吧):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象:调查取样于郑州、许昌、武汉、荆州、宜昌、随州、太原、北京和广州9城市在市区居住的适宜参加体育锻炼的残疾人,总计800人。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调查结果1.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2.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观3.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和锻炼时间在被调查的残疾人中,每周参加过1次体育活动的残疾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1.5%,每周2次的为15.4%,每周3次以上的为11.7%,每周1次以下的为28.6%,不参加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2.8%。从每次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看,每次在30min以下的为43.2%,其次是30min~1h的为36.4%,1h以上的为6.3%…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活动的减少,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而患者的年龄却越来越小。体育运动是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对于身体健全的人来说参加体育锻炼很容易,而对于肢体已经不能正常活动的患者来说要进行体育锻炼就很不容易了,而且,多数肢体不能正常活动的患者不知道应该怎么锻炼,更不知道怎么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0.
急性体力负荷过度是人体承受的运动量超过其机能可能性时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轻度的急性体力负荷过度可使人体的重要系统和器官活动障碍,工作能力下降;重度的急性体力负荷过度可引起心脏、肾、肺以及其它器官发生器质性改变。发病原因身体训练水平低的运动员,在参加超过身体机能可能性的激烈训练和比赛时,是引起急性体力负荷过度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残疾人体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城镇残疾人参加经常性体育活动的不足14.6%,而农村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者就更少,这与正常人体育人口形成巨大的反差,说明了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开展远落后于正常人.怎样引导残疾人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减少与排除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障碍因素,是开展残疾人体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鼓励残疾学生上好体育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残疾学生上体育课大多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有的担心参加体育课后考试不及格;有的担心参加体育锻炼后引起身体不良反应;有的担心因生理缺陷或因动作做不好被人笑话等等。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是想上体育课的。如果教师能主动地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身心情况,向他们说明教师会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安排不同的内容,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并告诉他们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对其功能恢复将起到有益的作用,就有利于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积极参与到体育课中来。 近几年来,我在鼓励残疾学生上体育课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安排残疾学生上体育课时,我主要做了如下两点: 一、残疾学生跟班上课,必须加强区别对待,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体育参与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每周锻炼在3天以上的学生占36.91%,每周锻炼1-2天的学生占36.24%,每周锻炼1天以下的学生占16.97%;且他们在选择活动项目、场所时都带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征;他们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体育活动场所器材缺乏,锻炼项目少,缺乏指导和锻炼意志以及学习任务重是制约他们有效从事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综述国外对残疾人体育行为模式的研究。认为:残疾人体育行为理论模式(PAD模式)阐明了残疾人体育行为、影响因素以及身体机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增强对残疾人体育行为的理解,以及确定哪些影响因素更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身体机能,降低残疾水平,更适合于作为干预手段提升残疾人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上将衰老过程叙述为进行性的降低健康后导致最终衰弱和死亡。虽然多种生理机能随年龄而下降,但缺乏体力活动引起多种机能降低作用将加速衰老的过程。无论是从分子、细胞到组织和器官系统任一个水平上都会由于缺乏运动导致机能水平降低,这一状况可以因运动而缓解或甚至逆转,对维持生命健康带来很大希望。本文讨论了由于增加体力活动使一些生理机能改善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黄晓丽 《体育科技》2010,31(4):89-91,94
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急、慢性疾病、或运动器官功能不全、或体型过度肥胖(BMI≥26.5)或瘦弱(BMI〈20)、或体质虚弱的群体,也是当今大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群体。由于该群体在生理上具有体质虚弱、体型过度肥胖或瘦弱、身患残疾等特点,不仅造成了该群体体育运动能力的相对低下,也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自卑、交际范围狭窄、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消极的影响,这导致该群体具有体育厌学心理、技能学习的畏难心理体能低下的自卑心理等心理现象。从需要的角度运用社会认知理论探究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心理,认为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仍具有满足生理需要的、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满足情感需要等体育锻炼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全民的事业。残疾人体育是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许多国家中,残疾人体育的开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近年来也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在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实践活动的同时,及时地进行有关理论研究,对推动我国伤残人体育的迅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拟就开展残疾人体育的作用和意义、世界及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情况、开展残疾人体育的可行性以及对我国开展残疾人体育工作的一些设想和建议这样四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体育教学和运动比赛中,在进行主教材和比赛之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学生和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忽视或不重视准备活动的指导与组织,往往会引起学生各种身体损伤的出现,造成学生肢体伤害,甚至是产生心理阴影,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恐惧感。这样,不仅达不到锻炼效果,而且锻炼兴趣也丧失了。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教导学生重视每一次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在上课和锻炼前,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他们的身体由相对的安静状态逐步转入紧张的工作状态,激发中枢神经系统逐渐兴奋,最大限度调动身体机能,使机体尽快适应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游戏中,活动游戏在儿童中广为流传。它们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工作有很大价值。活动游戏的特点是具有运动性和鲜明的表达作用。活动游戏被用作儿童和青年普通体力训练的手段,也作为体育游戏与其他类型体育运动手段。活动游戏能提高机能活动,身体各大小肌肉参加各种各样的动态活动。游戏对参加者的神经系统起有效影响。这由最适宜的负荷及游戏时体内引起良好情绪来达到。通过活动游戏,可发展在游戏多变的情况下,正确估计时空关系及对复杂情况快速  相似文献   

20.
运用问卷对南京市238名普通残疾人和98名管理干部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残疾人群众体育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残疾人体育人口远低于健全人体育人口比例;参加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以个人或家庭为主;锻炼方式主要是步行、在社区健身路径或健身点锻炼、在家做简单运动等;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集中于家中、社区健身路径或健身点、马路空地和公园、公共绿地或广场.影响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较多,残疾人和管理者对于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认识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