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屈原与扬雄在文本层面客观存在着斩不断、理还乱的亲情关系。《反离骚》所受《离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体上承袭、模仿《离骚》;二是结构上开篇方式相同;三是语句上直接借用《离骚》中的诗句;四是表现手法上继承《离骚》的比喻、象征手法。扬雄其他辞赋作品也在文体上和艺术表现手法上受到文本屈原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是“点”上还是“面”上的影响,都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模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屈原与扬雄在文本层面客观存在着斩不断、理还乱的亲情关系.《反离骚》所受《离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体上承袭、模仿《离骚》;二是结构上开篇方式相同;三是语句上直接借用《离骚》中的诗句;四是表现手法上继承《离骚》的比喻、象征手法.扬雄其他辞赋作品也在文体上和艺术表现手法上受到文本屈原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是"点"上还是"面"上的影响,都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模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扬雄的述志赋指的是他早期的《反离骚》和晚期的《逐贫赋》《太玄赋》《解嘲》《解难》五篇赋。在这五篇赋中扬雄表达了对诸多人生问题的看法,可以总结为"名"、"富贵"和"纲常"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来扬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雄 (前 5 3—前 18)作为两汉之际承前启后的思想家、文学家、语言学家 ,是一个颇富争议的人物 ,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 ,他曾经写作《反离骚》而被后世指责为“(扬 )雄固为屈原之罪人 ,而此文 (指《反离骚》)乃《离骚》之馋贼也。”(朱熹《楚辞集注·后语》卷二 ) ;其二 ,他写了一篇《剧秦文新》赞美王莽的新朝 ,被认为丧失了节操 ,从而遭到后世的批评。从汉代以来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学术界的传统观点认为扬雄是复古主义的摹拟大师 ,其文学思想属于儒家的正统的思想范畴 ,其于后世的影响是保守的消极的。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学术界对…  相似文献   

5.
屈原与扬雄在本层面客观存在着斩不断、理还乱的亲情关系。《反离骚》所受“离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体上承袭、模仿《离骚》;二是结构上开篇方式相同;三是语句上直接借用《离骚》中的诗句;四是表现手法上继承《离骚》的比喻、象征手法。扬雄其他辞赋作品也在体上和艺术表现手法上受到本屈原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是“点”上还是“面”上的影响,都不是亦步亦趋盼模仿而是模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楚辞集注》历来存在理解上的两个误区:一是认同该书的编写表现了朱熹对当时现实斗争的积极态度,是对推行民族投降主义的主和派以及混杂在主战派阵营中的投机家的间接批判;二是认同朱熹定扬雄是屈原的罪人,将其《反离骚》作为反面教材对待。其实,《楚辞集注》是宗室与外戚斗争,道学与反道学斗争,宗室和道学遭到挫折的结果,而将扬雄作为趋奉外戚的投机家和变节者对待,是欠公允的。  相似文献   

7.
屈原的《离骚》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篇,作为评论屈原和《离骚》的先驱,汉代文人观点不一。以刘安、王逸、班固、扬雄为代表,汉代文人对《离骚》的评论从两个方面进行:《离骚》对经书的继承与创新及关于屈原的评论。在评论《离骚》及屈原时,刘、王、班、扬立足于儒家思想,从不同角度出发,或臧或否。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同样立足于儒家思想,对刘安、王逸、班固、扬雄的观点进行总结:在《离骚》对经书的继承和创新问题上,二者兼顾,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取镕经义,自铸伟词"的论断,在评论屈原时,刘勰接受了刘安和王逸的观点,对屈原的德、才、行均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屈原作品中某些篇章的真伪问题,学术界历来就有不同意见。争论的重点,尤其集中在《九章》的《怀沙》以下《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四篇上。从总的倾向来看,正反两个方面的意见,是不相上下的。但是,主张这四篇是伪作的论著当中有两条历史资料,却迄今还没有人能提出有力的否定意见。第一条,《汉书·扬雄列传》说:雄作《反离骚》《广骚》之后,“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这是否可以证明西汉之末的屈赋传本还没有《怀沙》以下四篇?第二条,刘  相似文献   

9.
《远游》以“重曰”为界分为原作和拟作两部分,原作为淮南王刘安的绝命辞;拟作实即《广骚》,为扬雄模拟《离骚》、《大人赋》而成的集句式的百衲体;刘歆将其附益在《远游》之下。两者分别对中国诗歌的游仙诗与玄言诗产生很大影响。司马相如《大人赋》借鉴了《远游》原作的首、次韵而自铸伟辞。  相似文献   

10.
有些学者仅从扬雄的道家思想或爱屈原的角度分析<反离骚>,须商榷.实际上,扬雄把人的行为目的和方法分开,对屈原行为方法不满,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不应绝对不从俗,不用"以退为进"的策略,不识"时".此外,他又赞扬屈原爱国之情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这些观点为个体的自由发展拓展了空间,体现了扬雄思想中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1.
扬雄晚年作《自序》,班固采之以为《扬雄传》。扬雄《自序》的性质,颇有可议者。扬雄《自序》既非《法言》之序,亦非扬雄著作“三十八篇之总序”,而是扬雄在其著作不用于世的情况下,对自己立身行事与思想著述的总结,既“著篇之意”,并兼有“自叙风徽,传芳来叶”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扬雄薄赋辨     
汉代大赋家扬雄早年极好辞赋,晚年著述《法言》中却认为辞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并声明自己“壮夫不为”。扬雄为什么鄙薄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了呢?后世人一般认为,扬雄是因认识到辞赋无补于规谏,失去了讽谕之义。如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中讲,辞赋“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扬雄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豰’者  相似文献   

13.
本篇着重探讨西汉刘安所写《离骚传》的主旨,指出:《离骚传》中对屈原“呼天”、“呼父母”的同情,是刘安自己不幸身世所造成的思想上潜意识的反映;《离骚传》中对屈原的肯定和对楚怀王的批评实际上是对刘安时汉武帝用人治政策委婉的批评和告诫。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指出:"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指出:"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16.
一、等待学生来定义学习《离骚》是否有意义 《离骚》很古奥,在中学生眼里好像很难的样子,讲起来有些费劲.同时也有些费力不讨好,能不能有一个很亲切的目的,让学生学起来带劲,教师教起来有意思.我反思以前的教学,有点把《离骚》想得太高大上,如学习《离骚》中屈原的高尚人格;学习《离骚》中的比兴的手法和香草美人的美政思想等等.这样的目的高则高也,却容易让学生敬而远之.这次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定义学习的目的,也就是我试着不预设目的,一起和学生理解《离骚》写了什么,学习它有无意义,如果有意义,那么意义在哪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清代所修《四川通志·经籍志·集部》所著录的三部典籍进行了考论。对《扬雄集》,考历代《史志》对雄集的著录、《扬雄集》卷数、扬雄诸《箴》的情况;对《花蕊夫人诗》,考花蕊夫人姓氏、其《宫词》与王建《宫词》的关系;对《苏学士集》,论其卷数和后人对苏氏诗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离骚发微》这一个题目,我原来的意思,是只想对从前研究《离骚》的人没有谈到的问题谈一谈。可是这些问题,既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形式的;加上《离骚》既是一种有机组合,就免不了牵一发动全身,结果就写成了一本讲解《离骚》的小书。可是又有一些问题是在讲解中难于详谈的,择要汇集,就作为《前言》。 一、 《离骚》的写作时间 要对《离骚》作一点发微的工作,肯定它的写作时间是一个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台湾古典诗人创作了大量与屈原及其作品《离骚》相关的诗作,他们或借读《离骚》排解内心,或通过屈原抒发感慨,或表达自己深切的爱国情怀。对这一部分诗歌进行分析解读,可以感受到台湾诗人的离骚情怀。  相似文献   

20.
《离骚》与《浮士德》虽然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品,但两者存在可比性。从时代背景来看,《离骚》吸收了战国士文化的精神;《浮士德》虽然不是典型的狂飚突进时代作品,但歌德仍然将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带进了《浮士德》。从作品精神来看,《离骚》主人公用九死未悔、体解未变的精神来追求美政理想;《浮士德》则执著地寻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在求索形式上,《离骚》采用了上叩天阍、下求佚女的追求方式;《浮士德》则让主人公出入天人古今,在神魔幻境中展开热烈浪漫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