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宏傣族服饰图案中蕴含的数学对称和变换思想,体现了水的民族的数学智慧,探析其中的数学元素,人们可感受到傣族服饰文化中所体现的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和奇异美.关注其中的数学因素,对于民族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苗族是其分支,其服饰除了苗族服饰的共性特点外,还含有大量的可用于教学的数学元素:服饰中的数量元素、对称图形、多种几何变换以及数学思想等。  相似文献   

3.
侗族服饰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尤其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它对侗族地区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材料,不仅可以将侗族服饰作为数学情境和数学知识的载体引入数学课堂,而且可以依托数学知识开展搜集和设计侗族服饰图案的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4.
苗族服饰款式众多,主要是蜡染、织锦、刺绣,各种不同款式拥有不同的韵味.蜡染图案不仅很美,且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阴阳八卦鱼的和谐与对称美,四叶花蕴含的几何元素,蝴蝶双曲线,龙纹极坐标方程都体现出了丰富的数学文化,表现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传统生活中的数学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古族传统建筑──蒙古包具有黄金比例(即=0.618)结构。一些图案艺术和服饰制作不仅要符合数学的简单、对称、和谐等美学标准,还要遵循黄金比例要求,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自己的客观规律。在蒙古族天文历法运算的纵横图中,从1到9的每一个数字不但有运算作用.还有着哲学、宗教、天文知识和美学意义;在某些方面受到了各民族的数学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湘西苗族服饰图案通过丰富多彩的款式反映出苗族厚重的历史积淀,图案中的纹样表现出一种单纯的形式美。本文从湘西苗族服饰图案入手,着重研究苗族服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从而反映苗族服饰的文化体系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对称图形"时,教材中提供的往往是带有图案和色彩的图形,并且这些图形里的图案也是对称的,所以这些图形属于对称图形。对称图形不是讲图形吗?到底要不要考虑上面的图案和颜色呢?五星红旗是不是对称图形呢?(青岛版《数学》教材中的图)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8,(36):60-61
彝族图案是彝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在数千年的劳动生活中情感的表述。彝族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汲取生活灵感,将生活习俗、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以符号化视觉语汇呈现出来,凝聚成为民族文化的精华,促进了民族情感和民族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充分利用彝族中蕴含的数学史、数学美以及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为数学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挖掘这些资源并应用于数学教学,能够推进民族数学课程改革的进行.花团锦簇的彝族服饰图案充满了对称与均衡、对立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多种变换手法的熟练运用使彝族民族服饰充满了生命感与跳跃感.对这种资源进行挖掘与选择,并以适当的方式应用到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中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侗族鼓楼、民居、民间工艺、服饰及刺绣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文化。侗族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算到生产实践的数学应用所表现出来的古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古老的侗族传承着人类古老的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11.
水族是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水族文化丰富多彩,但目前水族文化保护、传承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水族地区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水族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水族文化教育活动等为载体,深入持久地推行“水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温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0):88-90,102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这是我国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改革开放在给经济腾飞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云南的民族文化产生诸多影响。少数民族音乐不仅要经历历史发展时期的跨越,同时也要承受异类文化的冲击;如果不能够及时完成其自身的适应性发展变化过程,那么,其传承便无法持续,如此便会造成民族音乐文化的灭绝!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们在论及客家文化受南方民族文化影响时,往往将百越与畲、瑶等同起来。本文不同意这一看法。文中在论述百越与畲、瑶分属不同民族的基础上,进而指出二者对客家文化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本文认为:将混同说加以辨正,有助于弄清客家文化的源流与内容,有利于客家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旨在探究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与区域性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据对云南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粗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仍采用传统的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且未及时地将地方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资源及挖掘整理的成果吸收转换到教学中。针对此现状,从云南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谈及云南高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从而探究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与区域性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畲族研究是我国东南民族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畲族教育史研究是畲族研究中的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畲族古代社会教育研究更是鲜有涉足者。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畲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分析,指出社会教育是古代畲族教育的主要方式。其社会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多样,对于畲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土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其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不断的社会文化变迁中进行的,特别是进入蒙元时期以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思维与民族音乐创作思维在社会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较快地实现了与他民族文化的涵化与融合过程,对民族音乐创作思维的个性特征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成为土族早期民歌继承、发展及民歌种类产生形成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7.
试论侗族旅游发展过程中饮食文化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侗族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侗族的饮食文化特色,指出了侗族饮食文化开发中的局限性,由于饮食文化资源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大力发展侗族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酉水流域土家族村落古建筑有着悠久的审美文化渊源。鄂西南酉水流域的土家族村寨舍米湖的古建筑摆手堂.既展示了独特的宗教崇拜,也呈现出民族审美文化演绎与传播的历史轨迹,包括多神崇拜、“摆手舞”祭、“天人合一”等文化解读。本文旨在探寻酉水流域土家族村落古建筑多元文化的审美流变与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9.
壮族饮食文化习俗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又有汉族等其他民族习俗在内的饮食文化习俗。壮族的饮食文化习俗具有三大特点:喜食糯米食品,喜食生腌酸辣,饮食礼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喻神、娱(育)人、寓意——独弦琴构筑了一种民族文化形态,是自然与人文共生的缩影。独弦琴文化是具有本土性、民族性的重要教育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民族认同、艺术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