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己—彼关系孙子的名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谋攻篇》)早已是妇孺皆知了。如果加上其后的两句就更能全面地说明孙子对己—彼关系的看法:“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谋攻》是《孙子兵法》中的重头篇,主要论  相似文献   

2.
“过年好!…”“恭喜发财!”年年春节,老百姓彼此拜年的“口彩” 大都是这几句,而在今年,一句春节“新口彩”有可能在喜欢听歌的人群中流行起来——“年年红!”说起来,这句“新口彩”的始作俑者要算演唱《年年红》的青年歌手刘香,而从腊月开始直至正月十五期间都在北京和全国众多地方电视台滚动播出的同名MTV,更是无形中为这句“新口彩”未了个煽风点火,使之更广泛地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西藏之窗”栏目自开办以来,《针对“西藏问题”上的偏见中国可以坚决地说“不”》、《百名中外摄影家看西藏:镜头中的西藏更精彩》、《真实一定能胜于谎言——专家学者谈真实性在对外宣传西藏中的作用》等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读者的关注度一直在走高。一年多的时间里,本刊一直就“西方媒体主要在哪些方面对西藏存在不实报道”、“在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西藏的过程中,对外媒体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等问题进行深入追踪,因此当本刊“两会”上会记者得知西藏代表团到达北京后, 便迫不及待地锁定西藏代表团,更是在第一时间联络西藏新闻联络官,提出跟会采访。  相似文献   

4.
前两天到世纪城新开张的购物中心,从一层逛到五层,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商品琳琅满目让人“养眼”。转着转着,就不由联想到电视连续剧《康熙大帝》里的那句歌词:“真想再活五百年!”  相似文献   

5.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这是真正难得的佳句,值得再三吟诵、回味.闲暇时读二三流的武侠小说,书中常有自命风流的大侠,伴着漫天的落花,挥一挥衣袖,吟出这句诗,再佐以一声漫长的叹息.其实这句诗出自郁达夫的《钓台题壁》,写于1929年.这句诗好意境,缱绻缠绵里,有带着狷狂之气的自责和自省.“鞭名马”、 “累美人”,都是足以让硬心肠的英雄们后悔的事.  相似文献   

6.
今年元旦刚过,浙江婺剧团《断桥》剧目的原班人马又一次在杭州为出席浙江“三农”会议的各级领导献演,获得满场热烈掌声。至此,号称“天下第一桥”的婺剧《断桥》演出已逾千场。早在上世纪60年代,浙江婺剧团首次晋京汇报演出,便受到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周恩来总理看了婺剧汇报演出后说,他看过很多剧种的《断桥》,婺剧的《断桥》表演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可谓“天下第一桥”。从此婺剧《断桥》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7.
"游必有方"和"粪土之墙"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里仁》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句中“方”,《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保存了汉代郑玄的解释:“方,犹常也。”宋代邢昺进一步解释为“常所”,目前的《论语》注本大多把“有方”解释成“有固定的地方”,联系先秦时期其他典籍中“有方”的用例,“有方”义为“有道理”或“有原因”。《论语.公冶长》有“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现存《论语》的各种传世古注中,没有关于“粪土之墙”的解释,近年出版的《论语》注本,则多把“粪土之墙”解释为“污秽肮脏之墙”;《说文解字》:“粪,弃除也。”可见先秦时期“粪”是动词,是“弃除”的意思,那么,“粪土之墙”应以解释为“剥落泥土之墙”为宜,这样的墙,才真正“不可杇”。  相似文献   

8.
娱乐在线     
蒋勤勤高曙光携手“狂笑天涯”电视剧《狂啸天涯》现正在北京怀柔紧锣密鼓地拍摄着,这部云集了众多中日一线影视明星的电视剧,从筹备开始便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蒋勤勤身着蓝色的古装服,梳着简单却漂亮的古装发饰,比起《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显得温柔恬美许多,如同她的艺名一样,看上去挺“水灵”的。蒋勤勤在剧中饰演北堂馨儿,  相似文献   

9.
艾珺 《文化学刊》2013,(6):183-187
1913年,毛泽东20岁时的读书笔记《讲堂录》中说,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之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子、孟子等人,但二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以《岳阳楼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言成千古绝响的范仲淹,与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曾国藩。  相似文献   

10.
马晖 《职业圈》2014,(10):122-122
刚拿到我的同事王尔德的新书时,依照上述选书“流程”,感觉这部小册子评价起来不免有点棘手。先说封面,朴素至极,一白到底,衬上黑红字体,很符合“简洁大气”的标准;再看书名,《改革:新经济政策向何处去》,用一句现在很流行的网络语言,“高大上”(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很,有点“一眼看到底”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试谈「横渠四句」张岱年已故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所写的著作中多次引述宋代哲学家张载的四句话,称之为“横渠四句”。例如《新原人》的《自序》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在他的晚年著作《中国哲学史新编》的...  相似文献   

12.
时尚扫描     
《天地英雄》露出冰山一角 虽然电影《英雄》已经昭然于世,但与其同期拍摄的另一“英雄”却刚露出冰山一角。上周末,耗资7000万元人民币的《天地英雄》主演、日本影坛第一武士的中井贵一来到北京,为电影进行后期配音,虽然没有主演姜文、赵薇的出现,但仅“武士”中井贵一一人便吸引了京城媒体悉数到场。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身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京剧团团长的梅兰芳,仍像普通演员一样上台演出。一次,在北京政协礼堂演《凤还巢》,梅兰芳因一时失神,忘记了一句唱词,便在表演角色偷看时多做了几个动作。场上的演员与看表演的剧团人员都认为,这是梅兰芳为加强角色偷看的羞涩感,故意把这句唱词省略掉了。  相似文献   

14.
《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即“养气章” ,是《孟子》中很难理解的一章 ,其疑难集中在“不得于言 ,勿求于心 ;不得于心 ,勿求于气。”①一句的理解上 ,古往今来学术界争论不断。本文试图从“言”字的解释入手 ,以“义”为核心 ,对“不得于言 ,勿求于心 ;不得于心 ,勿求于气”进行一种新的阐释 ,并分析孟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的不同。文中涉及“勇”、“气”、“不动心” ;“养勇”、“养气”、“养浩然之气”等范畴 ,有必要先作探讨。“勇”意为“不畏难”、“不畏惧” ,经过长期反复“勇”的磨练 ,形成较稳定的个人气质 ,即“气” ,在这…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文最早的典籍《古兰经》中有一句名言:“为了求知,哪怕远到中国。”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流往来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8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就把中阿人民联系在一起。就在不久前,奥运圣火首次造访了中东海湾地区,这是来自中国北京2008奥运会的祥云火焰。  相似文献   

16.
一代枭雄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3,(6):172-182
少帅眼中的老帅 旧时代有两句流传很广的俗话,叫做“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后来被收进童蒙读本《增广贤文》里,成了家喻户晓的格言。  相似文献   

17.
“方便”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常用词,但该词的本义却不是常用的词义。由于历史文化的不断演变,“方便”产生了多种词义。根据《对外汉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方便”一词属于初级词汇,但结合国际中文教育课堂教学,发现外国留学生对于该词的理解比较模糊,混淆该词的意义及用法。一般意义中的“方便”对于外国留学生能够理解,但在具体的一些语境中,则会产生新的含义。该文首先提出“方便”一词的多种含义,介绍“方便”的来源与本义、“方”和“便”的词义探析、“方便”的词义演变,“方便”的英文释义、留学生习得“方便”一词在语义和语法两个平面上的偏误分析及通过“方便”一词看出的国际中文教育词汇义项教学中的问题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工作着是美丽的”,这是著名女作家陈学昭的一部小说的书名,也成了她创造的流行语。今年是陈学昭诞生一百周年,本文写了她与领袖毛泽东交往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以此作为对这位已逝女作家的纪念。陈学昭原名陈淑英,浙江省海宁人,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喜爱读《昭明文选》,故最初写作便署名“学昭”。1923年上海《时报》举行征文大赛,陈学昭撰写的《我所希望的新女性》一举获得乙等奖。该报主笔戈公振见这位17岁的小姑娘如此有锐气,奖掖有加,好生勉励,并介绍她担任天津《大公报》驻欧特派记者。由此,她在1927年便去法国,在法国足足住了七年…  相似文献   

19.
上博楚简《诗论》公布后 ,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和讨论。其中关于 1号简“孔子曰”以下三句 (特别是最后一句 )文字的解读 ,争议最大。李学勤解读为 :“诗亡隐志 ,乐亡隐情 ,文亡隐意。”① 而关于“隐”和“意”的读法 ,歧说甚多。如“隐” ,或读作“吝”、“泯”、“离” ,“意” ,或读作“言” ,再由此排列组合为更多的读法。关于这些字的读法 ,本来是古文字学家才有发言权 ,不过 ,当古文字学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时 ,治诗学的人也许可以根据学理作出自己的判断。比如 ,我们是否可以将“文亡 (无 )隐意”还是“文亡 (无 )隐言”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化的全球性分布,尽管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但笼统地说,大致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区分,而完全按照空间(即地理位置)进行分类,则更是学术界所惯常采用的方法。这种“空间分类法”,系指把民族文化及其组合按区域、地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系统,从而归纳出地球上具有相同文化特征的地区。“文化区域”(culture area)或“文化区”或“文化地理区”的概念便由此而来。本文旨在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文化区划分理论进行探讨并作简明扼要的阐释,兼对《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以下简称《文化论》)一书中的若干不妥之处进行质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