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家庭教育立法不断推进,政府责任越来越成为发展家庭教育事业的关键议题。立法原则方面,应确立“家庭承担主体责任,政府承担补充责任”的原则;责任形态上,运用体系化的思维,可以将其归结为尊重家庭教育的选择权、防止学校过度干预、完善组织和程序、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培育和监管家庭教育服务市场、改善经济条件、代为行使国家亲权等七个方面。为此,中央层面在对家庭教育的政府责任进行立法表达时,应该按照社会治理的要求,通过顶层设计、全盘推进,推动制度性创新破解制约政府责任如何落实的难题,从而起到保障家庭教育权、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和促进儿童社会化顺利进行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立法是教育法制建设的一个重点,为了更快落实家庭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各地陆续制定了地方家庭教育促进条例。通过对六省(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文本的梳理和分析,具体包括:家庭实施、政府推进、学校指导、社会参与、法律责任五个方面,得出的启示是:各省市均应建立家庭教育法规,提供法规保障;规范指导行为,进行科学化指导;明确责任主体,发挥各主体的指导服务作用;构建不同主体的激励机制,激发多元主体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未成年人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家庭,成长在社会,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既是学校的工作,又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义务。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应该努为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无论是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培育,还是生活技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无疑提供了最初的精神土壤。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现实面向,在推动教育公平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作为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机构成,亦在缩小代际差异的决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家庭教育可及性与有效性的提高会面对家庭教育落地实施中的诸多障碍,呈现指导性特征的实定规范无法有效解决家庭教育落实中的具体问题。针对家庭教育有效性落实中所面临的现实障碍,可从推进地方实定规范对家庭教育有效性保障衔接、发展非营利性家庭教育服务机构以缩减支出差异、为困境未成年人与留守未成年人享有家庭教育权利提供制度保障等途径予以解决,以此提高家庭教育的可及性与有效性,进而通过家庭教育的有效落实推动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例文呈现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雅言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祁爱玲 《学周刊C版》2020,(13):175-176
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共同保障其健康发展。相较于学校而言,孩子在家庭中更能够展现出真实的一面,也更容易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然而,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孩子的个性品质、人格和素质结构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成才,我们应该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采用先进家庭教育理念与方式。本文将对当前家庭教育观念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探索走出家庭教育观念误区的有效方法,促进孩子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要立法""须立法"和"可立法"的实践命题,基于44,969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论证家庭教育立法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加快推进家庭教育立法,是落实中央精神、担当时代使命和贯彻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亟须通过加快家庭教育立法,从制度层面解决家庭教育面临的"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优"的困境,促进家庭教育工作持续发展。当前,推进全国性家庭教育立法的条件已经完备,时机已经成熟,建议着重加强政府、社会、学校等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支持、服务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好家庭就是好学校,好家长就是好老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争当合格家长,努力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链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教育生态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立法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家庭教育问题频现、政策经验逐步完备、政治关注程度明显增加,三流交汇推开了家庭教育立法的政策窗口。基于家庭教育立法,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明确家庭教育责任、规范家庭教育行为,优化配置家庭教育资源,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家庭教育立法的原理是家庭教育私权利与公权利的认识和平衡,本质是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家庭教育法律执行的关键是协同育人,学校和家庭协同,打造家庭育人主要阵地;政府和家庭协同,健全家庭育人体制机制;社会和家庭协同,构建家庭教育社会网络;妇联和家庭协同,指导引导家庭教育开展。  相似文献   

11.
Children who leave care into adoption and special guardianship are often considered by schools and local authorities to have found their “happy ending.” Yet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that the impact of prenatal and early trauma, abuse and neglect does not disappear upon placement in a permanent family. Rates of social, emo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difficulties remain high, and the group has pronounced educational needs. Whilst having high levels of involvement with education and health services, families report significant difficulties in mobilising understanding, support and provision. In the context of growing numbers of children in England finding permanence through adoption and special guardianship, and the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s increasing focus on addressing the needs of this group,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key rol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ervices in supporting adopted and other permanently placed children by providing training, consultation, assessment, intervention and research for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their schools, and the local authorities.  相似文献   

12.
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值得关注。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已入园的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进行了微观层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学前儿童家庭在家庭教育意识、内容、方式、亲子互动和环境条件上存在多方面问题。在探讨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以下整改意见:家长需提高自身素质;幼儿园和社区应提供家教帮助和指导;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和采取措施改善流动学前儿童生活环境,共同为流动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教育是促进儿童发展及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支持家庭教育是社会的必然选择。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历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从为促进社会生产而支持家庭,到逐步关注家庭教育现状,再到注重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最终形成了多方推进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70年的发展过程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主体逐渐多元化,支持内容日益丰富化,支持方式不断多样化,但仍存在不足。新时代背景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发展,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幼儿园密切家园伙伴关系,增强对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社区发挥多种资源优势,强化社区公共服务功能;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家庭教育,丰富家庭教育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回迁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数量的增加,回迁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成为重要而紧迫的教育乃至社会问题。环境转换给回迁儿童带来的学习质量下降、心理冲突严重等学习适应问题成为影响回迁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关键,造成的原因是:不良情绪诱发学习困难,环境变迁引发学习适应性差,教学的差异性制约回迁儿童的学习。生命关怀是回迁儿童心理教育的新基点,故应构建政府、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政府要完善教育配置及投入,关注回迁儿童的学习;学校要加强教育引导,关爱回迁儿童心理适应;家庭要加强与孩子沟通,认真履行监护职责。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一直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心理和监护等产生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给少年儿童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因此,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流动人口而产生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唐山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抽样调查表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非常重视,在教师的选派上比较公平公正。学校的教师在对待本地孩子和流动人口子女的态度上差别不明显。流动人口子女难以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而易产生敏感性强、上进心弱及厌学、抵触等不良情绪。另外,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幼儿是自我保护和自控能力最弱的社会群体,其健康自身无法保障,需要成人特别的照顾与保护。幼儿对西式快餐的青睐,其对幼儿健康的影响,关系着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调查表明,其青睐度逐年递增,针对这一问题,"家"、"园"应反思其原因,并在教育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9.
王丹 《教育科学》2020,36(1):91-96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在幼小衔接期间,语言教育关系儿童综合素养的培养,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成效。因此,应构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家庭生态系统,发挥家庭在儿童语言教育方面的优势,承担起家庭在儿童语言教育中应有的责任。在家庭语言教育中,应着眼于:帮助儿童建立课题意识,在语言学习和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学习中渗透科技信息,利用高科技手段辅助家庭语言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引导和情景创设,帮助儿童形成创造性思维;不局限于家庭小课堂,深入到大自然中锻炼儿童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