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6岁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关键。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种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不容易改变的活动倾向,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有一定规律的:第一是趋  相似文献   

2.
习惯之悲哀     
“习惯”一词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1、常常接触幕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2、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题记  相似文献   

3.
"习惯"是人们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一定的行为重复多次到了自发自觉时,就成了习惯。习惯是人的个性心理品质在行为过程中的积极反映,良好的习惯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阅读习惯则是在长期阅读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它常常先是在无意中简单地反复同一动作豹基础上初步形成,然后不断重复、不断强化,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为和倾向。比如预习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匀惯、使用工具书钓牙淤等等。  相似文献   

5.
习惯是什么?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是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相似文献   

6.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什么?词典上讲,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可见,习惯是一种养成,是一种比较确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小学生正处于形成正确行为习惯、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启蒙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就是经过很多次的练习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人固有的思维形式和行动。  相似文献   

8.
良好学习习惯必须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侯秀芳,李守思“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里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习惯的培养是养成教育目标实施的保证。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这说明了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  相似文献   

9.
梁丰群 《考试周刊》2012,(72):87-88
所谓“习惯”,就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实践表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在有规律、有节奏地活动中获得优质效果。本文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赵堑 《湖北教育》2005,(11):58-59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行为倾向。养成体育习惯的人,在生活里会根据所处的环境和条件,自发地进行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快乐。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主动和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唐艳 《考试周刊》2011,(71):240-240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人一生的重大影响。习惯有哪几层含义,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解释:第一种观点认为习惯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事物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第二种观点认为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第三种观点认为习惯是从环境中历练出来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相同的事情,不断思考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种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不容易改变的活动倾向,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幼儿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实则就是个体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如何捕捉和利用幼儿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开展  相似文献   

13.
习惯是一种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活动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掌握知识,逐步形成世界观的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指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学习习惯是学生以行为表现其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它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在新的情境中还会发生有效迁移,对学生现在和今后的学习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习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不轻易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条件反射,是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形成的。它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教育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差,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有密切关系。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  相似文献   

16.
<正>一、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指的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而良好的习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一种受思想支配的稳定的思想品质以及行为方式,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根据《教育大纲》和《纲要》我们把在幼儿园内教师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与培养分为以下几方面:1.如厕习惯:提醒幼儿及时如厕;允许幼儿按需要大小便;教师及时用语言提示幼儿按顺序如厕并注意安全,提醒幼儿便后洗手。2.盥洗习惯:提醒幼儿有秩序地盥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习惯“词典中解释为: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的养成需要有段时间方能形成.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制定了一套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目的在于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一种或多种终生受益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些习惯主要有:讲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积累的习惯、合作的习惯、诵读的习惯、动笔的习惯、想象的习惯、动情的习惯、多读的习惯、探究的习惯、总结的习惯、创新的习惯等.……  相似文献   

18.
柴纯青  马行提 《师道》2004,(6):13-14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气。我们的教育工作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在没有人有意识地去思辨其是非对错的情况下,它们已经潜移默化为某些无意识的“潜规则”,左右着教育从业的思维和行动,这些最容易被忽略、对学生的人格成长  相似文献   

19.
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学习惯性。然而,在我们的教学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的同时.常常忽视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会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让学生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教...  相似文献   

20.
一、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所谓"习惯",是指一个人在后天养成的一种自动化的动作行为倾向。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的社会行为,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一经形成,可以成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道德行为习惯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