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鸽子妈 《家长》2014,(8):73-74
事实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懂事、不疼爱爸爸妈妈、愿意做温室的花朵,而是父母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成长锻炼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宋文娟 《家长》2009,(7):30-31
没有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他们的父母。至少,孩子爱父母没有像父母爱孩子那样爱得那么深。出现这种情况,人们通常会抱怨孩子不懂事。看完下面这位母亲的诉说,你就会发现,孩子不那么爱父母,父母本身也是有责任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倾向,是与家长头脑中存在的一些糊涂观念分不开的。有的家长并不是认为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习惯培不重要,而是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管教早了没有么用处,等孩子长大了再管教也不迟。有这种糊涂识的家长不明白,正因为孩子人小不懂事,做父母的应该对他们进行道德启蒙教育,教他们尽早掌握正  相似文献   

4.
<正>有句话说"贵人语迟",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就属于这种类型。依稀记得两三岁的时候,同龄的孩子们都已经很清晰地叫爸爸妈妈了,甚至有些伶牙俐齿的还能够说上几句儿歌,可我却连口齿都还不清。"哎,别人家的孩子都已经会说话了,可咱家的……"虽然当时还不懂事,可父母那欲言又止的神态与"别人家的孩子"的说法却早已一同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民工的外出现象造成社会出现这样的弱势群体一留守儿童,父母的远离导致了孩子变得脆弱,爷爷奶奶的溺爱让他们养成很多坏习惯,他们任性、叛逆、不懂事;生活中,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他们大多胆小、自卑,自我约束能力差。留守儿童的种种现象也引发出一系列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咨询过程中,很多家长抱怨孩子懒、不懂事,学习不自觉、不主动,更不情愿为家里做点贡献.是啊,有些孩子大学毕业,依然依靠父母,找不到工作,成了"啃老族",他们根本不体谅父母的辛苦.为什么这么多孩子缺乏责任心?为什么他们眼睁睁地看着父母辛劳,却无动于衷?这背后深刻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成长过程中,父母处处体现自己的价值,处处显得自己对孩子无比的重要,剥夺了孩子的价值感.一个没有价值感的人,就会碌碌无为,人生就失去方向,就没有担当意识.所以,家长要巧用价值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镜头一:某家的孩子聪明伶俐,父母带出去做客,孩子的乖巧礼貌常博得主人的称赞,每每此时,父母总是轻描淡写:哪里哪里,小孩不懂事的.  相似文献   

8.
经常听到有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不懂事,好和大人顶嘴。我们找了几个和父母顶过嘴的孩子,听听他们怎么说顶嘴,可能会让父母们明白有时还真是错怪了孩子。  相似文献   

9.
一个原本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怎么会一下子变成一个撒谎捣蛋的坏孩子?阿才是一个聪明的男孩,长得虎头虎脑,活泼好动,一对灵动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煞是讨人喜欢。在阿才还不懂事的时候,父母就分居了,他不记得父亲的模样,在他的生活中,他就像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小时候看见别的孩子都有父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关键是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良好的亲子交流能及时沟通亲子感情,使孩子深切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也使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需求,发现孩子真正需要引导和帮助解决的问题。可是,在育儿过程中,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交流能带来的益处,甚至还产生了一些误区,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幼儿无需交流持这种意见的家长认为幼儿是不需要交流的。其理由一是幼儿年龄小、不懂事,他们更多地依赖父母,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见解,不与之交流也不会形成所谓的“代沟”;二是在孩子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父母怎样对孩子说话是一门艺术,大人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感受。有时候,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就忽视自己说话的方式。殊不知,一句玩笑话、一句气头上的话,都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一个永久的伤疤,从而影响其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让孩子成绩好、考高分,父母在激励孩子主动学习这件事上可是费尽了心思,订计划、给承诺、用礼物刺激……这种做法到底可不可行呢?孩子入学以后,父母往往会被迫面临一个问题:孩子考出好成绩的时候,要不要奖励孩子?孩子学习缺乏动力的时候,给点奖励能不能刺激他更努力?如果可以,如何奖励才有效呢?学习本身能带来报偿时,慎用奖励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  相似文献   

13.
父母以自己过去的经历教育孩子,没有说服的效果 一位父亲以无法忍受的表情对我说,他的儿子今年读小学五年级,为了考进名牌的私立中学,每天学习得很晚,星期日还上补习班。他看到自己的孩子脸色苍白,缺乏少年应有的朝气和活泼,就开导他说:“我在你那样年龄的时候,可没有少玩,但学习也不错。怎么样呀,稍微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吧!”他儿子不以为然地回敬了一句:“按你说的去做,我会被淘汰的。” 父母责备孩子的时候,往往喜欢引用自己幼年时代的事情——“我在儿童时代老是玩耍。”“妈妈经常做许多家务活。”这种说法缺乏说服力,不…  相似文献   

14.
每每谈起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说的最多想的最多的就是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可以不夸张地说,这种惯性思维是导致孩子成长中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根源。在这种教育与被教育关系中,父母是当然的主角,是主动的,是行动的发起者;孩子是配角,是被动的,是教育活动的承受者。在这种关系中,父母往往容易养成承担一切、主宰一切的习惯,慢慢地也就把孩子成长的责任全部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于是当父母希望孩子担当的时候,孩子却不愿也不知如何担当了。  相似文献   

15.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班里掀起了折纸飞机的热潮,无论男孩女孩都一点也不心疼地撕下新本子上的纸,折成一只只小飞机,在教室、走廊、操场无拘无束地放飞着。真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一点也不爱惜学习用品,有时还随意把坏的纸飞机丢弃在地上。我生气极了,心想:得马上制止玩这种游戏!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如何养育孩子,才能把孩子培养成能适应新世纪的有用之才,这是我们年轻父母常常思考、也是感到困扰最大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在教养儿子过程中的一些亲身感受,就现代家庭教育观念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情感共鸣。有篇对独生子女的调查报道谈到,独生子女存在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和同情心等问题;平时也曾听到好多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不懂事,不知道关心体谅父母等。是孩子生来就没有爱心,还是家长的教养有偏差?我认为,父母对爱心教育的忽视难辞其咎。为此,我较注意孩子的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努力做…  相似文献   

17.
我曾收到过许多父母的来信,他们伤心地告诉我说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反而变得不懂事了,心里有什么话都不愿告诉父母,为此,他们只好用偷看孩子日记。偷拆孩子信件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但被孩子知道后,与父母有了更大的隔阂,家庭气氛显得很尴尬,做父母的非常苦恼。在这期的“家教话题”里,董炳新先生谈的话题“不必知道孩子的一切”,也许会给这些父母一些启发。亲爱的家长们,希望你们能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给他们心中留一片自己的小天地。  相似文献   

18.
父母怎样对孩子说话是一门艺术。大人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感受。有时候,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就忽视自己说话的方式。殊不知,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气头上的话,都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一个永久的伤疤,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发展。那么,父母应该掌握哪些对孩子说话的艺术呢?哪些话不该随便说出口呢?  相似文献   

19.
爱吗?释手!     
方卿 《父母必读》2010,(11):154-154
当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爸爸妈妈常会喃喃自语:“小宝宝。你快快长大吧!”当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嚷嚷着“我自己来”的时候,是不是父母的眼中又多了那么几许紧张和担心?紧紧握着孩子小手的时候.不曾想到.放手也是一种爱,而这种爱需要父母更大的勇气。  相似文献   

20.
一位有着二十几年教龄的小学教师对我说:“现在的小学生说谎的太多了,而且说谎不打草稿,随口而出。”我也遇到一些年轻的父母,他们也为自己的孩子有说谎的坏习惯而感到头痛心烦。这是为什么?据调查分析,孩子说谎,很多是父母造成的。爸爸妈妈吓唬他说:别哭,外面有大灰狼,让它听见了会把你捉去。孩子不懂事时来这套还行得通,孩子长大了,父母再说,他知道父母撒谎,长期耳濡目染,也会仿而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