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提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滨同志,就很容易让人想由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中那个快人快语、待人热情、办事干脆利落的街道主任.李滨早年投身革命,在她这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先后出演<龙须沟>、<茶馆>、<关汉卿>、<青春之歌>、<骆驼祥子>等多部精品话剧.1981年参与话剧<北方>编剧并获得全国编剧奖,离休后步入影视界,出演了<甲方乙方>、<卡拉是条狗>、<西洋镜>、<我的父亲母亲>、<编辑部的故事>、<心理诊所>等多部电影、电视剧,李滨通过她那朴实细腻的表演风格,塑造了众多为人熟知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敬重.  相似文献   

2.
在佛山市举行的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系列演出活动,包括了国内舞台艺术精品展演、亚洲各国艺术荟萃、欢乐嘉年华街路巡演及多场广场演出,从2005年10月28日晚开演童话剧《马兰花》起,至11月19日晚越剧《陆游与唐婉》谢幕为止,历时23天。其中仅“国内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就汇聚了京剧、昆剧、越剧、川剧、粤剧、话剧、儿童音乐剧、  相似文献   

3.
从话剧《断腕》《驿站桃花》到《生死场》《狂飚》《赵氏孤儿》,京剧《宰相刘罗锅》到现在的昆剧《桃花扇》,可以看出导演田沁鑫对传统题材的偏爱,从她导的戏剧中常常能找到一种很刚硬的力量,而这次《桃花扇》却没有。  相似文献   

4.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吉思汗的扮演者,是世界范围内的蒙古族中第九位“汗嘎日迪奖”的获得者,是荣获首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满都海斯琴》的执行导演,是原创蒙古族曲艺音诗《草原传奇》的导演,是43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蒋门神的扮演者。是扮演程咬金的“专业户”。他学过声乐、表演,既当演员又做导演,还开公司。他就是蒙古族国家一级演员兼导演、成吉思汗古蒙文化研究与发展公司总经理德力格尔。  相似文献   

5.
在佛山市举行的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系列演出活动,包括了国内舞台艺术精品展演、亚洲各国艺术荟萃、欢乐嘉年华街路巡演及多场广场演出,从2005年10月28日晚开演童话剧《马兰花》起,至11月19日晚越剧《陆游与唐婉》谢幕为止,历时23天。其中仅“国内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就汇聚了京剧、昆剧、越剧、川剧、粤剧、话剧、儿童音乐剧、杂技芭蕾舞剧共8个剧种、11个剧团、12出剧目、22场次。可以说整个“亚艺节”期间,佛山市内上演的亚洲各国剧目和演出活动场次之多,规模之大,节目内容之丰富多彩,在佛山都创下了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6.
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与京剧之间,有过一段曲折的渊源.他对京剧经历了从不喜欢到逐渐热爱的转变过程.这在他所写的<谈梅兰芳>、<访梅兰芳>、<再访梅兰芳>、<梅兰芳不朽>等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而在认同的背后,则是京剧的魅力、艺术的融通、艺术观念的契合,以及梅兰芳先生人格的感动.这一过程典型地凸现出中国现代文人对京剧艺术观念的转变,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7.
文化全球化下国产动画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发展动画片最早的国家之一.从1918年美国动画片传入中国开始,中国就开始了自己的动画产业.早期的中国动画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1941年,作为我国动画开山鼻祖的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受到了热烈欢迎.建国以后,中国连续制作了多部有世界声誉的动画片,如借鉴京剧元素的<大闹天宫>,融入中国水墨画的<小蝌蚪找妈妈>,加入中国皮影、剪纸艺术的<猪八戒吃西瓜>等,这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的辉煌时期,并开创了动画界的"中国学派".但是在文化全球化的格局之下,中国的动画业被逐渐边缘化,这也是中国软实力相对低迷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8.
欧阳予倩(1889-1962)是我国杰出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剧作家、导演,也是位戏剧教育家、戏剧理论家、电影艺术家.他一生当过六年业余演员,十六年职业演员;创作过二十多个话剧剧本,三十个戏曲剧本和一个舞剧剧本;导演过话剧、歌剧、京剧和地方戏曲七十余个,编导过九部影片,前后主办过十三年戏剧学校,出版著作十余种.欧阳予倩为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艺术,艰苦奋斗了一生,为中国艺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芷苓,在师承梅兰芳、荀慧生的基础上,通过多年舞台实践,继承发扬京剧的传统艺术,并吸收电影话剧的表演手法,形成了独有的表演体系和艺术风格.她塑造的尤三姐、王熙凤、武则天、赵一曼等人物形象,至今留给人们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曲波的<林海雪原>是一部赞颂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十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优秀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卓越的革命英雄传奇,被公认为"红色经典".<林海雪原>创作于1955年2月.1956年8月完成,195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说出版后,反响强烈,不到一年就销售了50万册,并多次再版,是建国后发行量仅次于<红岩>的一部小说.随后.小说又被改编成电影、话剧、京剧、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广为传播,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与观众,曾发挥过巨大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4期刊载迟乃鹏先生<新旧(唐书>等对刘禹锡作<竹枝词>的误记>一文指出,<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九三<刘禹锡传>皆误记刘禹锡<竹枝词>作于郎州,实则应作于夔州刺史任上,甚是.  相似文献   

12.
<湘君>和<湘夫人>是屈原名作<九歌>中的双壁,是以古代民歌为基础进行的艺术创造,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并独具民歌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3.
陆洁 《编辑学刊》2010,(4):71-74
2007年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中,<美丽的京剧>,<小猫茉莉>、等23本图书荣获"中国最美的书"的称号,这些书也在2008年代表中国赴德参加莱比锡书展.  相似文献   

14.
《档案与史学》2006,(6):46-48
[本刊讯]围绕"档案文化的界定与传播--以档案期刊为例"这一主题,第十八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于4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家及各省市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的24家档案期刊出席了这次研讨会.这些档案期刊是:<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北京档案>、<天津档案>、<档案天地>、<山西档案>、<兰台世界>、<黑龙江档案>、<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档案与建设>、<安徽档案>、<山东档案>、<浙江档案>、<档案时空>、<湖北档案>、<档案管理>、<广东档案>、<云南档案>、<四川档案>、<陕西档案>、<档案>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印象>与<信念的力量>诞生于"VISION BEIJING国际导演拍北京"活动,是5位著名导演倾力打造的奥运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中很突出的两部.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他的话剧作品《醒》,比被认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剧本"《终身大事》早三年;他的导演生涯,比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导演"洪深早六年;他是引领曹禺走上话剧创作道路的第一人;他是戏剧大师梅兰芳访美、访苏演出的导演兼顾问.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张彭春.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网友自拍<百家讲坛·从靖康耻到风波亭>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点击率高达40万次.被称为"山寨版<百家讲坛>".本文运用大众文化相关理论对山寨版<百家讲坛>分析发现:包括山寨版<百家讲坛>在内的山寨文化的勃然兴起与社会不公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力分配不公的晴雨表.山寨版<百家讲坛>是亚群体运用"权且利用"战术对话语权力分配不公的一种抗争,亚群体能在抗争中体会到一种冒犯式的快感.  相似文献   

18.
马路 《出版经济》2003,(11):20-22
<纽约时报>是由雷蒙德和琼斯于1851年创办的,经过了150多年的苦心经营,如今这家报纸已经成为北美发行最大的日报之一,并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媒体集团之一,不仅出版<纽约时报>,还拥有<波士顿环球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另外16家报纸,同时还有8个有线电视网、2个广播电台和40多个网站,年收入达30多亿美元.在<财富>杂志的"最值得羡慕的美国公司"排行榜上,<纽约时报>名列出版业首位.<纽约时报>的社论评论到位,内容信息量极大,新闻观点新颖独到,对社会负有极强的责任感.她的头版新闻经常被其它媒体参考和引用,这也充分反映了她在社会中的独有价值.<纽约时报>能有这样的地位是和她长期的坚持自己的品质追求和坚持自己特色经营密不可分的.她的经营之道就是她的成功之道,分析一下她的经营历史和经营方略无疑对我们是有益的.<纽约时报>的经营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1995年河北日报于一版开辟了言论专栏<燕赵论坛>,至今已有9年了.该专栏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河北大学新闻学院以及河北日报社组织的多次受众调查中,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一直位于各言论专栏榜首,已经成为河北日报的"招牌菜"之一.1998年,该专栏发表的<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一文获得中国新闻奖评论一等奖;2001年,该专栏发表的<"真抓"与"假抓">再度荣获中国新闻奖评论一等奖.一个省级报纸的言论专栏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两次获得全国新闻最高奖的一等奖,这在全国都是非常少见的.近年来河北报界总共获得的两次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全部出自<燕赵论坛>,可见该专栏在河北报界的地位和影响.<燕赵论坛>除了两次摘取中国新闻奖的桂冠外,在河北省新闻奖、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好新闻评选中更是捷报连连,屡次折桂.  相似文献   

20.
谢菊 《大观周刊》2013,(9):83-83,96
由廖一梅编剧、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所呈现出的舞台艺术表现力,将艺术探索与商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它的出现与成功,让人们看到当下小剧场戏剧更好地发展的希望,也给当下小剧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