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与“相对真理”相对的概念,“绝对真理”是不应摒弃的;作为人类真理性认识的逻辑终点.“绝对真理”有其存在的独特功用。首先,“绝对真理”是说明和理解相对真理的前提条件;其次.“绝对真理”反衬出人们把握的真理都是有待发展的相对真理;第三,绝对真理标志着相对真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真理问题的讨论中,有些同志主张摈弃“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这两个概念,并认为在哲学理论上坚持这两个概念就会导致形而上学。反对“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这一命题,并认为承认这一命题,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唯物辩证法。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意见,讲得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析绝对真理的两个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庆春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6):10-12,19
对绝对真理的界定,至今仍然存在着很大分歧。每一绝对真理的基本涵义都有两个方面:一是绝对真理是具有不可被推翻性的认识,二是绝对真总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其中,对“无数”与“总和”应用辩证的观点去理解。理之,绝对真理乃是具有不可被推翻性的认识,是此前的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绝对真理本身就是矛盾,它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绝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并不是等值的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5.
绝对真理本身就是矛盾,它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绝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并不是等值的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6.
绝对真理本身就是矛盾,它是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绝对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它们并不是等值的两个范畴。  相似文献   

7.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长期纷争的一个焦点,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着力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围绕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提出了种种见解。争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究竟什么是绝对真理;其二,怎样理解“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  相似文献   

8.
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含义的传统阐释存在简单化弊端的基本价值认为,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不等同。绝对真理并非地相对真理之外的某种“真理”。列宁的“总和说”没有错。  相似文献   

9.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正确理解这一命题,对于正确认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澄清在真理问题上的模糊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提法是不恰当的,应当摒弃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概念,而代之以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真理的过程性、思维的非至上性与至上性决定了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在不同的论域里说明真理辩证性质的两对概念、不能简单混同。重新解读两对概念的内涵,走出真理的“迷梦”,为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2.
绝对真理辨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使用的大多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 ,在有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理论中 ,对于相对真理的论述是比较清晰准确的 ,但在对绝对真理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的论述中 ,存在着逻辑上的混乱和理解上的问题。本文认为 ,绝对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完全符合的认识 ,即绝对正确的认识 ,相对真理是包含着绝对真理内核 ,但条件性和局限性未认清的认识 ,即不完全正确的认识 ;作为正确认识的总和的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存在的是包含和转化的辩证关系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相对真理所具有的两种属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科学价值,在此基础上认为中庸之道与折中主义、不思进取本质上不同,指出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当时的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于修德、为政、为学仍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善说“第一义谛”是文殊助佛弘法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异风格,其中所蕴含的极具东方智慧的终极之思可给现代人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都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新观点,阐述了转化不是仅仅是对立面的同一,更不只有相对性的同一,转化是一种基本过程,具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16.
论真理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真理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其基本规律主要有:真理在实践基础上得以产生、检验和发展的规律;真理在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存在和发展的规律;真理在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辩证转化的规律;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规律。深入探究和掌握这些基本规律,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民事诉讼中以“客观真实”为证明要求具有明显局限性,确立以“法律真实”为证明要求因其现实意义、可操作价值而更具合理性。追求客观真实作为一种司法理想应是证明目标而非证明要求。而法律真实是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是具有高度盖然性的相对真实,人民法院应当据此依法作出裁判。  相似文献   

18.
西方古代和近代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强调绝对观念的绝对主义。西方现代哲学中居于主流地位的则是强调相对观念的相对主义。这种相对观念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实体”,事物只是相对于人的观察系统的性质的集合;没有绝对的真理,真理都是假设,是相对的、可变的、可错的;没有绝对完满的解释,解释是相对的、多样的、无限的。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相对观念对克服教条主义有一定启发意义,但它导致相对主义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三老"语文教育"工具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先武 《教育学报》2007,3(3):54-59
“工具论”是“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工具性”的制约,走进了科学化、技术化的误区,并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然而,语文界至今仍有人把“三老”的教育理论视为圭臬,对于片面强调工具性所产生的弊端缺乏认真的反思。这将给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造成极大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20.
真理类型的划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可以按真理的不同形态将其划分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按真理的发展阶段将其划分为感性真理和理性真理,按真理的反映对象将其划分为必然真理和或然真理,按真理所包含的内容将其划分为自然真理和社会真理。正确划分真理的类型是每位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