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苯的溴代反应实验演示仪苯的溴代反应实验是中等化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演示实验。现行中等化学教材中虽有介绍 ,但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 ,按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存在着以下不足 :①溴蒸汽容易干扰生成物溴物氢的检验 ;②外逸的溴蒸汽及溴化氢气体污染室内空气 ,影响师生健康 ;③药品用量大 ,不利于勤俭节约。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和设计 ,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现介绍如下。1 1 实验用品分液漏斗 1个 ;吸滤瓶 1只 ;具支试管 1支 ;干燥管 1支 ;90°弯管 3支 ;玻璃管 1根 ;橡胶塞 3个 ;气球 1个 …  相似文献   

2.
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化学2(必修)》教材中,编者设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3个实验,通过不同条件下观察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气泡的快慢,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但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发现该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一是【实验1】由于气泡产生的泡沫逐渐增加,通过肉眼观察,2支试管中的泡沫差不多,现象区别不大;二是【实验3】在溶液中产生的气泡较小,3支试管中气泡的多少、快慢区别不明显。为此,我们对该实验做了重新设计,用注射器对气体进行定量实验。实验改进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实验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光具座主要供中学物理学生分组实验使用,用以研究凸透镜成象规律并验证透镜成象公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1”字屏 2.透镜 3.白屏 据学校物理教师及实验员普遍反映,该实验的测量数据与用透镜成象公式计算的理论数据相差很大。为此笔者进行了探索,找到了改进方法,兹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人教版(必修)高中化学第一册[实验2-6]用脱脂棉花包住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采用滴水的方法使温度降低,会导致实验成功率不高,石棉网易破损等不足。笔者在实践中对该实验进行了小改进,以供同行参考。图1①实验装置(如图1)②实验方法及现象。在250mL的烧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让H2在充满Cl2的集气瓶内燃烧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一是Cl2使用量大,造成浪费;二是Cl2和生成的HCl直接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实验室的污染严重。基于以上两点,笔者特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为使浓硫酸特性实验的实验现象明显,减少实验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逸散而污染教学环境,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有效的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 浓硫酸与铜反应装置其实验操作如下:往具支试管1中注入5mL98%硫酸,在其内侧贴一润湿的品红试纸条7,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待管内浓硫酸6沸腾,慢慢插入上端带有大、小橡皮塞4,内装长铜丝3,且内壁贴润湿蓝石蕊试纸5的玻璃管2,当预热的铜丝与沸腾的浓硫酸接触反应时(较为激烈,若采用铜片会更剧烈),立即塞紧橡皮塞,并把导气管插入盛加有3—5滴酚酞试液显红色的NaOH溶液8…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 ,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一直使化学老师们感到发怵 ,原因是在一般条件下 ,该实验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实验效果 ,成功率很低。为此 ,笔者对该实验的反应条件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摸索 ,使该实验的成功率几乎可达到 10 0 %。  一、该实验成功的 4个关键点1.温度要高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在常压下于敞口容器中进行的 ,根据热力学定律 ,可以计算出该反应的标准焓变ΔH°、标准熵变 ΔS°和标准自由能变 ΔG°。以下表各物质的标准热力学数据可知 :物质 Δ H°2 98( k J· mol- 1)Δ G°2 98( k J· mol- 1)S°2 98( J· K- 1·mol- 1)…  相似文献   

8.
高一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实验4—3],钠跟水起反应一实验,演示时,要反复做二次,第一次是让学生观察:“浮”、“熔”、“串”、溶液变红色。第二次是观察气泡、气体的收集、检验。笔者认为这样演示此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①该实验二次,耗费时间多。②检验气体时,现象不明显。因此,现将此实验改进如下: 1.器材 250ml烧杯一个,20ml透明  相似文献   

9.
SO2和H2S均为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教师和学生中毒,笔者对实验装置作了改进,可以用图1所示的全封闭装置进行SO2气体的一系列性质实验。1实验装置(图1)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内的渗透作用实验 ,存在着操作麻烦 ,出现效果较慢 ,没有对照等不足。尽管报刊曾刊登过改进的方法 ,但都不尽人意。故此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实验效果不错 ,愿与大家共享。(一 )装置介绍1.装置架采用 A、B、C、D四块大小如图 1所示的普通木板钉做而成 ,沿 A木板中线均匀地钻四个孔 ,每孔向一侧有一开口 (便于长颈漏斗的取放 ) ;在开口边的侧面两端各钉一个铁钉 ,使其稍向上倾斜 ,以便能挂上一块带有刻度的透明硬质塑料板 (注意 ,该板植上后应能自然下垂于木板之间 ) ,目的是 :使液面高低变化能看清楚 ,同时防止长…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自然》第十二册教材中的“光的折射”实验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此实验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 :1.在教室内做实验 ,阳光的采用不方便 ;使用电筒光 ,实验效果不明显。2 .学生做实验时 ,很容易做成光线垂直入射 ,根据光的折射原理 ,我们知道“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 ,传播方向不改变”,这样就达不到实验目的了。为了弥补以上不足 ,本人在教学时对实验进行了以下设计和改进 :一、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 :玻璃砖一块 ,缝衣针 4枚 ,泡沫板一块实验要求 :1.在垫有泡沫板的玻璃砖的一侧斜插 2枚针成一直线 ;(如图 1所示 )图 12 .在玻璃砖的另…  相似文献   

12.
1实验用品①试剂:浓NH3.H2O、生石灰、固体NaOH、酚酞试液。②仪器:烧瓶1个,90°弯管4支、玻管2支、乳胶管3节(4~5cm长),止水夹3个,带孔胶塞3个,带针眼滴帽1个,锥形瓶1个,10mL一次性注射器1支,大、小烧杯各1个,带孔塑料瓶1个。2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1)氨气制备的实验原理①浓氨水易挥发。②氨水中存在如下的平衡,NH3 H2ONH3.H2O NH4 OH-。因为CaO与H2O生成Ca(OH)2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氨气逸出,OH-的浓度增大,平衡左移,利于氨气挥发。加少许固体NaOH,也是增大OH-的浓度,加快氨气的制备,同时给反应装置(锥形瓶)70℃~8…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电学演示实验“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因素”(装置见图1),是一个很难做成功的静电学实验。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略加改进,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密度变大,即热胀冷缩。为了揭示这一物理规律,人教版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笔者实验后发现:把气球放在炉火旁和冷藏室几乎没什么变化。实验现象不明显,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况且这一实验不便于课堂演示,不利于课堂教学。以下是笔者设计的实验,效果较好。(1)实验器材铁架台及铁夹、玻璃管(长约40cm、口径约1cm)1根、吸管1支、红墨水少许、酒精灯1个、细铁丝或…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采用传统方法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传统的实验方法存在几点不足:1纸带与打点计时器表面不可避免的摩擦,影响实验的精度;2提纸带的手会有抖动,很难保证重锤在速度从零开始计时;3纸带上的点存在拖痕而较粗,影响处理精度;4数据获取(测量)和处理比较繁琐,学生实验时间比较长。  相似文献   

16.
一、仪器装置图 (图 1)图 1二、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本教具在全封闭的环境中可完成一系列实验 ,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 ,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同时 ,实验中消除了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综合性很强。2 .用途本教具可演示下列实验 :( 1)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 NO2 的实验。( 2 )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 NO的实验。( 3) NO难溶于水的性质实验。( 4 ) NO的还原性实验。( 5) NO2 易溶于水的性质实验 ,并能检验 NO2 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 NO和硝酸。三、制作材料10 0 m L锥形瓶 2个、50 m L分液漏斗 1个、31mm× 170 mm具支试管 1个、弹…  相似文献   

17.
初二物理课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往玻璃管注水银容易外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仅不安全,而且玻璃管易损,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细透明胶管代替玻璃管,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效果良好。一、实验器材制作(如图1)1.底座:25cm×15cm(木板)2.立杆(木标尺)110cm×4cm×2cm3.木斜杆(附铁片夹)110cm×4cm×2cm4.转轴(带螺母的螺丝固定)5.指针(30cm×0.7cm铁片)在竖杆上下可移动6.250ml葡萄糖瓶7.透明细胶管110cm8.废油笔芯9.注射器(10ml)图110.细胶管11.排气阀二、水银瓶制作1.向瓶内注入适量水银,将细玻璃管、油笔芯插入胶塞,然后塞好瓶口。2.在胶…  相似文献   

18.
一、沉积实验的改进《地层的形成》(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九册 )一课中的沉积实验 ,现象不明显 ,不利于学生观察。原因是实验使用的粘土会使水浑浊不清 ,而无法看到小石子、砂的运动与沉积。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尝试 ,效果不错。实验方法如下 :1.把适量的小石子、粗砂、细砂搀和起来倒进瓶中 ,再往瓶里倒一些水 ,用塑料直尺搅动水 ,使水很快地运动起来。你就会清楚地看到细砂、粗砂、小石子跟着运动起来。2 .停止搅动 ,使水的运动逐渐慢下来 ,就会看到小石子、粗砂、细砂沉积下来 ,最后还能看到沉积物的分层现象。二、水有压力实验的改进小学…  相似文献   

19.
1 实验用品(1)试剂 :白磷、红磷、紫色石蕊试液、Cu SO4 溶液、蒸馏水(2 )仪器 :离心试管两支、试管 2支 ,小烧杯 1个 ,双孔塞 3个 ,玻璃导气管、乳胶管、Y型管 ,二连球 1个 ,酒精灯 1盏 ,铁架台 (带铁夹 ) 1套。2 实验装置  (如图 1)图 13 实验步骤(1)在两支盛 13体积蒸馏水的离心试管中 ,分别加入一小块白磷和红磷 ,使白磷、红磷分别固定于离心试管的底部。另取两支试管盛 13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 ,在小烧杯中盛 Cu SO4 溶液 ,然后按装置图的顺序连接好各仪器。(2 )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离心试管底部加热 ,使水温上升至 4 4℃以上 (可…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一课本中 ,讲硝酸的氧化性时 ,用浓硝酸和稀硝酸与铜片反应。该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是在试管中进行 ,由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氮是有毒气体 ,直接散布在空气中易造成污染 ,尤其是学生分组实验 ,班额多课时安排密时 ,实验室内空气污染会相当严重。为此对该实验进行改进 ,其操作简单 ,现象明显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一、铜与浓硝酸的反应装置如图 1(甲 )所示。由 2 50 m L集气瓶 ,单孔塞、滴管及加工过的带支管的 15mm× 150 mm试管组成。图 1在集气瓶中加适量 5%Na OH溶液 ,再加入几滴酚酞 ,试管内加 2~ 3片铜片 ,将带塞的滴管吸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