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 ,如果实验室内没有适用的钟罩 ,或市场上又无供应 ,我们可以用如下装置来完成此实验。制作材料 :广口瓶 大烧杯 单侧有孔橡皮塞 燃烧匙  90°玻璃管 软胶管 直玻璃管 弹簧夹 橡皮筋 5条等制作方法 :(1)在广口瓶内装入少量水 (最好是红色水 ) ,把剩余的容积用 5条橡皮筋均分成五等分。(2 )瓶口配一带有燃烧匙和 90°玻璃导管的橡皮塞。(3 )将 90°导管的另一端用软胶管与另一直玻璃管连接 ,并夹上弹簧夹。(4 )烧杯内装入水 (最好是红色水 )。(5 )如图 1连接装置。图 1实验方法及原理 :(1)在酒精灯上点…  相似文献   

2.
正1关于"氧气性质"的实验创新设计(1)设计背景在探究氧气的性质时,一般会安排C、S、Fe三种可燃物燃烧的实验,通过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的对比,得出氧气具有助燃性。通常的做法是在三个集气瓶中依次完成,现象短暂且不具有连续性,对比不明显,而且Fe燃烧时对操作要求较高,容易失败,硫的燃烧也会产生污染。是否可以在一个装置中完成课本中有关氧气助燃性的相关实验,并且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操  相似文献   

3.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①本教具把氧气的制备简化成试管实验 ,而且免去了加热操作 ,方便即需即制。②本教具在进行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时 ,突出了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但达到着火点而不与氧气接触 ,白磷仍不能燃烧。③本教具通过较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明显的实验现象 ,说明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④本教具在进行燃烧实验时 ,学生可观察到白磷在水中燃烧的特殊现象 ,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⑤本教具中仪器通过专用仪器架固定成一整体 ,使实验能…  相似文献   

4.
1分析原实验不足之处(1)原实验装置(见图1)(2)不足之处①颜色辨别阻碍大:在整个金属离子焰色反应的过程中,酒精灯的燃烧颜色干扰很大,不利于金属离子颜色的辨别。  相似文献   

5.
原实验采用开放式的装置如图1所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弥漫在教室的空气中,白烟中的五氧化二磷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与水反应生成有剧毒的偏磷酸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各版本的教材都注明该实验要在通风橱中进行,但教室内一般没有安装通  相似文献   

6.
正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课本上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如图1,是将燃烧匙内的红磷从酒精灯上引燃再放入集气瓶中。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扩散出去导致实验误差较大,另一方面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改进方法:如图2,取绿豆粒大小的白磷放在注射器中,注射器置于装有沸水的烧杯上方,利用水蒸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  相似文献   

7.
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值得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我所知,在我国自编的中学化学教材里用燃烧磷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最早出现在1956年3月第1版许国培等编的初中《化学》77页图52(见图1):  相似文献   

8.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5个金属燃烧实验:初中教材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高中教材中“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实验、“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和“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这5个实验存在着共同的弊端:①燃烧前的预热时间过长,成功率不高;②反应极为剧  相似文献   

9.
正1原实验存在的不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将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燃烧,再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燃烧的钠上面。教学中笔者发现其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对钠加热时间长,则消耗钠的量多,与氯气反应的量就减少;对钠加热的时间短,则可能观察不到钠与氯气反应的现象;对钠加热时会生成氧化钠,将钠与氯气隔开,反应可能无法继续进行;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集气瓶倒扣时,容易造成氯气泄露而污染空气,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中学化学课本中涉及到许多气体的可燃性实验。气体纯净,则可平静燃烧,但若混入了空气,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因此在教学中做这些气体可燃性实验时,必须先检验该气体的纯度,这就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和难度。为克服这些矛盾,本人研制出“可燃性气体燃烧与爆鸣实验器”,简称:燃烧爆鸣实验器。  相似文献   

11.
高级中学课本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实验2—6]用脱脂棉包住约0.2g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脱脂棉上滴几滴水,观察发生的现象。而实际操作中经过反复实验验证,很难使其燃烧,实验难度大,不易成功。为简化实验,达到实验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装置将[实验2—5][实验2—6]综合在一个实验器中,实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喷泉实验系列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必修模块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实验,探究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喷泉产生的原理、条件及有关计算。1探究喷泉产生的原理(见图1)实验1(装置如图1a)推动注射器活塞,向锥形瓶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分析:锥形瓶内的水沿导管上升,形成喷泉。原因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第115页,设计的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如下:你能描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吗?分别把铁片(或铁丝)、铝片(或铝丝)和铜片(或铜丝)的表面用砂纸擦亮,然后按表1所列的项目进行实验,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从中概括出实验  相似文献   

14.
在做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许多学生在思考: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是与氧气反应,也能与二氧化碳、氮气反应。就金属活动性而言,钠比镁还,略强些,猜测加热时钠也能与二氧化碳、氮气反应。为验证学生们的猜想,我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  相似文献   

15.
香烟是吸烟教师身边物品,又是学生熟悉之物。因此,用香烟做物理随堂小实验不仅取材方便,而且显得亲切、自然,使实验更具有可信性和说服力。1.大气压强实验吸烟时香烟燃烧得旺,产生的烟雾又能被吸入口中。这是因为做吸烟动作时,口腔里形成低气压区,与口腔外的大气压强存在着压强差。在这个压强差作用下,烟头附近的空气连同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一起进入口中。这时,以香烟为通道,由外向里形成一股气流。因而加快了烟头处的空气流通,改善了对香烟燃烧的氧气供应,致使香烟燃烧得又快又旺。如果用火柴棒在香烟中段穿个孔,这时再吸烟就无效果了。其…  相似文献   

16.
由于实验能够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因而在教学中运用实验进行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塑料饮料瓶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很多实验。这样不仅变废为宝,而且也拉近了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更能增强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1)如图1a,此装置用于“气体热胀冷缩”实验。将饮料瓶盖扎一个小孔,插上玻璃导管,饮料瓶盖与玻璃接口处用密封胶密封,再把玻璃导管口系上小气球。实验时将饮料瓶放入热水中,可以看到气球鼓起来了,说明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接着再把饮料瓶放入冷水中,气球又瘪了,说明空气受冷体积收缩。(2)如图1b,此装…  相似文献   

17.
1 液态有机物的燃烧(1)操作 :取一支尖头粉笔 ,在其尖端部位滴几滴液态有机物 (如苯、苯的同系物等 ) ,使其浸润。手拿另一端将其点燃 ,即可观察液态有机物燃烧情况。(2 )特点 :就地取材 ,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适于课堂演示。启迪学生实验思维的灵活性及节俭意识。2 易燃气体的燃烧(1)实验装置 (如图 1)图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难溶于水 ,且易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烯、乙炔等。另外 ,气体其它性质实验 ,可在尖嘴处接上导管 ,后续完成。(3)特点 :简便、有效、安全。3 乙醇催化氧化为乙醛(1)仪器与试剂 :酒精灯、光亮粗铜丝。…  相似文献   

18.
高一化学课本上第一章红磷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存在如下缺点 :1.操作复杂 :此方法需制取氯气、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把燃烧匙移入盛氯气的集气瓶中三步操作 ,每步操作必须干净利落 ,否则要花费大量时间。2 .由于实验过程中有氯气逸出 ,造成环境污染。3.不能控制红磷与氯气的反应速度。为了克服上述弊端 ,现对本实验做如下改进 :一、实验装置1 .平底烧瓶  2 .内吸有浓盐酸的胶头滴管3.内盛少量红磷的燃烧匙  4.高锰酸钾晶体5 .氢氧化钠溶液  6 .烧杯  7.水止夹二、实验操作及现象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氯气的制取 :把胶头滴管内的部分浓盐…  相似文献   

19.
1教具装置图(图1)2特点和用途(1)特点制作简便,取材容易。既能充分演示纯净的氢气安静地燃烧,又能清晰地看到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爆炸,还能向学生渗透火箭升空时燃料燃烧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实验操作便捷、安全可靠、现象明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图1(2)用途本教具  相似文献   

20.
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是高中常见化学实验之一。根据教材实验装置,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很容易引起倒吸现象。铜与稀硝酸的反应,理论上应生成无色NO气体,在试管口与空气反应变为红棕色。但实际操作中,由于试管内不可避免的存在空气,生成的NO气体在试管内液面上就变色,看不见无色的NO气体。为此,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使操作简单,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