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被引次数、被引广度分析中医药学期刊的被引情况、影响面和认可度。【方法】 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所收录之19种中医药学期刊2004-2012年的发文和引文数据作为统计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医药学期刊的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学科被引次数、被引次数综合值、被引广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我国中医药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不断提高,总体状况良好,各个期刊在不同指标显示出自己的特点。【结论】 被引次数同被引广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我国中医药学期刊表现出清晰的学术层级性,影响力很不均衡。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论文低被引情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低被引论文所占比例及分布情况出发考察期刊学术质量,呼吁编辑同行做引文分析时可适当关注低被引论文情况,以期全方位认识刊物存在的问题。【方法】 选取零被引率、一次被引率、一次被引率减零被引率、二次被引率减一次被引率4种指标,定量考察光电类期刊、电子通信类期刊、工程技术综合类高校学报的载文低被引情况,同时将其和主流正向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二者排名并非一致。【结果】 我国科技期刊普遍存在低被引论文所占比例高的现象,收稿范围越大类别的期刊问题越突出,且反向考察期刊论文低被引情况能对正向指标表征的期刊评价信息予以补充。【结论】科技期刊编辑可从低被引论文所占比例、指标历年变化趋势、被引次数分布等几方面对期刊现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有效地检测期刊过度自引,更好地遏制操纵影响因子的行为。【方法】以食品科技SCI来源期刊为例,运用SPSS作箱形图筛选出过度自引的期刊,采用理论分析与比较分析法,探讨了2年自被引率作为期刊过度自引检测指标所具有的优势。【结果】与自被引率相比,2年自被引率的离散程度更大,更利于识别过度自引,对过度自引更加敏感、反应速度更快,更利于在第一时间内检测到过度自引的期刊。【结论】2年自被引率可以作为一种更好的定量指标用于检测期刊过度自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国内外眼科学、数学和环境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差异,为期刊编辑今后制定工作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国内外眼科学、数学和环境科学期刊各10种,收集期刊的被引半衰期以及其他期刊评价指标,比较国内外相同学科期刊被引半衰期的差异;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法,对国内外眼科学、数学、环境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眼科学和环境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均短于国外相同学科期刊,我国大多数数学期刊被引半衰期长于国外数学类期刊。我国眼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环境科学期刊被引半衰期与平均引文数呈正相关;国外3个学科期刊被引半衰期均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P均小于0.05)。【结论】 我国眼科学和环境科学期刊编辑今后首要任务是提升期刊国内显示度和持久影响力,数学期刊则需提升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国内编辑出版类作者的选题及同行编辑组稿、选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期能对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高有所裨益。【方法】 以7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2009年刊发的文章在6年内(2009-2014年)的零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的不活跃性入手,参考相关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思路,对这些论文的相关文本信息、相关作者信息、主题内容、基金资助情况、论文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零被引论文的出现与期刊的H指数、影响因子及其论文的语种、类型、学科分布等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结论】期刊应该减少或避免零被引论文的出现,在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要能够发现那些具有较大创新的优质稿件,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以判断使用次数是否可作为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WoS)新推出的“文献级别用量指标”,对《中国天然药物》高使用和高被引论文的使用次数和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研究整合替代医学学科论文使用次数对被引频次的表征意义。【结果】 被引频次、使用次数及使用次数(180天)三者之间互相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014年和2015年高使用论文获得高引用,表明期刊可以利用论文发表2年内的使用次数预测其未来是否高被引;年代越久的高被引文献,也可能带来后续使用次数的二次提高。【结论】 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研究未能形成定论,时间跨度的选择可能是造成矛盾结果的主要原因。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峰值出现时间不同,但二者呈正相关,使用次数可作为论文影响力早期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排除发表时间影响后论文传播引用的真实情况,从而为各期刊能够针对性地邀约到高质量的文稿、保持办刊特色、创办精品期刊提供参考。 【方法】 以加权被引频次对5种林业科技期刊近3年发文的被引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月刊在发文优势上带动了加权总被引频次的增加,但不应忽视重点学科、重大课题发文。对加权被引频次TOP20的论文分析发现,主要以森林生理生态方面论文为主,其中森林碳汇研究、林权制度改革等切合当时研究热点类论文被引较高,而综述类论文特别是由资历丰富的专家执笔时,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同时,排名20以内论文的较高他引率说明其刊载内容更易被广泛传播,有利于期刊的影响力提高。此研究也是限于在国内数据库基础上的分析,有些外文论文在国外数据库中有可能已被引用。 【结论】 吸引优质稿源、保持特色对于期刊影响力至关重要。缩短出版周期,专家综述以及结合研究热点可显著提高被引频次。此方法有待在其他专业领域、大型数据库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国内高被引论文在国外的被引情况与国外高被引论文在国内的被引情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以了解国内外高被引论文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医药大学学报类综合评价总分排名前5位的期刊,选取2008—2017年各期刊在CNKI中的高被引论文共512篇及WoS中高被引论文共486篇,统计分析所选文献的被引频次等相关指标。【结果】 5种期刊的CNKI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较小,而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较大;CNKI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远高于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除《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外,CNKI/WoS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其在WoS/CNKI中的被引频次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5种国内学术影响力较高的医药大学学报的国际影响力均较低,这些期刊国内/外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与其在国外/内的被引频次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明显,国内外对5种期刊的引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国内科技期刊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文献,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以提升其学术影响力并推动中国科技期刊能力建设。【方法】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应用软件对中国知网中以“科技期刊”为关键词的高被引文献的发表时间、期刊来源、作者和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国内科技期刊研究的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2005—2007年和2011—2014年两个时间段,《编辑学报》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是主要刊载期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为主要研究机构,研究者主要关注期刊编辑、变革与转型、影响力提升与评价体系等议题。【结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以实践为主要导向,重点探寻期刊的影响力提升和发展路径。未来研究应加强学术合作和理论探索,以问题意识为驱动,持续关注技术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病学核心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19种神经病学核心期刊2012年的零被引率,并与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直线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呈正相关,与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呈负相关,而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复合5年影响因子、复合他引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学科影响指标与零被引率无相关性。【结论】 零被引率与引用半衰期、基金论文比、学科扩散指标相关,可通过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论文的创新性及学术性来降低零被引论文数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排除发表时间影响后论文传播引用的真实情况,从而为各期刊能够针对性的邀约到高质量的文稿、保持办刊特色、创办精品期刊提供参考。【方法】以加权被引频次对5种林业科技期刊3年发文的被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月刊在发文优势上带动了加权总被引的增加,应保持重点学科、重大课题发文。对加权被引频次TOP20的论文分析发现,主要以森林生理生态方面论文为主,其中森林碳汇研究、林权制度改革等切合当时研究热点类论文被引较高,而综述类论文特别是由资历丰富的专家执笔时,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同时,排名20以内论文的较高他引率说明其刊载内容更易被广泛传播,有利于期刊的影响力提高。此研究也仅限于是在国内数据库基础上的分析,有些外文论文在国外数据库中有可能已被引用。【结论】吸引优质稿源、保持特色对于期刊影响力至关重要,缩短出版周期,专家综述以及结合研究热点可显著提高被引频次。此方法有待在其他专业领域、大型数据库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期刊和会议论文集的影响力差异以及二者的关系,探索期刊与会议论文集的混合共被引分析方法。【方法】 以计算机科学领域为例,从澳大利亚计算研究与教育协会的期刊和会议排名系统中获取A类期刊和会议组成的数据集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计算机协会的计算机学科分类对期刊和会议名称进行学科标注。从Scopus数据库中抽取出大型混合共被引关系。最后构建期刊-会议混合共被引网络进行共被引分析。【结果】 期刊与会议论文集倾向同类内引用;同一学科聚类不明显;会议论文集在核心共被引网络中具有更强中介中心性,期刊文献在总体共被引网络中具有更强的中介中心性。【结论】 期刊与会议论文集倾向同类内引用;计算机科学领域内各学科融合程度高;高水平会议论文集应纳入部分学科学术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学术期刊自引率与自被引率指标进行改进和结合分析,了解新时期图情档领域期刊自引特征,为其他领域期刊自引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设计两年自(被)引率、两年自(被)引比等指标,结合自引率与自被引率提出期刊四分类模型(独立型、普通型、开放型、权威型);运用文献计量法对2012—2021年图情档CSSCI来源期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2012—2021年,图情档领域发文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自(被)引率逐年增加,两年自(被)引率相对稳定。整体上,各期刊的两年自(被)引率要高于自(被)引率,两年自(被)引比较高。图书馆学期刊自(被)引率相对较低,情报学期刊自(被)引率较高,2种档案学期刊的自(被)引率最高。通过绘制期刊自引率与自被引率坐标图,可将期刊归为四大类。【结论】期刊两年自(被)引率、两年自(被)引比、四分类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能深入揭示期刊自引特征。大部分图情档领域期刊属于独立型和开放型两大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国内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的零被引论文特征,为地理学科技期刊选题策划、稿源筛选、提高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以4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16家地理学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2009—2010年零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作者、基金资助、页数、摘要、学科和类型等的特征。【结果】所统计期刊论文零被引率较低,仅为1.79%;作者中学生占比较大,以博士为主,高等院校占比大于研究所;基金资助论文占比大于无基金资助;论文页数大部分<6页;摘要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学科分布上以天文学、地球科学、经济学、农业科学等为主。【结论】减少或者避免零被引论文需要期刊主办者、科研工作者、科研评价机构等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的现状,并探讨期刊类型与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相关性,为学者选择期刊宣传科研成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2016年SCI收录的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作为研究对象,提取论文的引用频次、发表国别、期刊影响因子、期刊类型等信息。【结果】 目前我国发表的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数量虽位居全球第一,但篇均被引频次最低。2011—2016年,开放性meta分析论文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肿瘤学meta分析论文的被引频次与期刊类型具有低相关性。肿瘤学meta分析的非开放性期刊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开放获取期刊论文,高被引论文的来源期刊平均影响因子比低被引论文高。【结论】 肿瘤学meta分析的开放获取期刊不存在引用优势,论文质量仍然是meta分析论文被引频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医学学报类期刊零被引论文的特点,提高稿件处理效率。【方法】 选择北大核心收录的6种代表性医学学报类期刊,在CNKI中检索各刊2010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及其下载频次,结合下载频次的高低分析6种期刊零被引论文的文章类型、内容、研究方向和基金资助情况。【结果】 该类期刊的零被引论文率不一,与期刊质量有一定关系。零被引论文类型以基础研究类占比最高,病例报告占比较高且篇均下载频次最低;论文内容中,技术方法类占比不小,但下载频次高于非技术方法类;不同研究方向的论文下载特点存在差异;零被引论文中基金论文占比不小。【结论】 掌握医学学报类期刊零被引论文的规律,对减少发表零被引论文,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7.
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有关研究显示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并不令人乐观,主要表现为: 期刊数量相对较多而影响力相对较低;发表论文数量较多而被引次数相对偏低;期刊进入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数量不尽人意;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期刊的发行量有限.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现状,本文分析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构成要素;探讨了高被引论文与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质量决定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深度,数量决定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范围;提出了挖掘高被引论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普通高校学报零被引论文产生的原因,为提升普通高校学报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从作者群特征、学科分布、基金项目情况等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发表年限为6~10年的零被引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作者群方面,零被引论文作者呈现年轻化、学术影响力偏低等特征;学科分布方面,零被引论文多来自非优势学科;项目资助方面,零被引论文获得的项目资助较少且层次较低。【结论】来稿质量难以保证、传播形式单一以及引用偏好和规范等问题,都导致普通高校学报零被引现象的产生。因此,应当通过丰富和优化稿件来源、提升稿件规范性、开辟多元化宣传推广途径、加强软硬件建设等方式,提升普通高校学报的综合实力和学术影响力,推动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所收录的眼科学期刊历年被引用论文数的统计,发现期刊被引用论文数在期刊出版后的3~5年达到峰值,然后又下降;期刊的被引频次也呈现同样的被引分布。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论文数与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来作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可以作为反映期刊论文被利用概率大小的测度指标。进一步随机选择生物学基础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学类、数学类、冶金工程技术类期刊,计算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对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做相关分析,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均无相关性。由此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不能作为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但是它能反映出期刊论文发表后被引用概率的大小,能提供给作者论文发表在哪些杂志上被引的可能性更大,哪个杂志受读者的关注度更高。这些信息对于读者选择期刊投稿非常有用,对于研究人员评价期刊的整体被利用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期刊引证报告》(JCR)内的6门学科为基础,分析期刊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IF),为深入解析自被引率(SCR)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分别在SCI和SSCI中各选择相互独立的3门学科,充分考虑学科规模和影响力大小的差异性,计算各期刊的SCR、SCR-IF,以及非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NIF),对比分析不同JCR学科以及不同期刊分区中SCR-IF的分布特征。同时,对SCR-IF与期刊其他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列入研究的401种期刊中,SCR-IF大于0的期刊占93.77%;6门学科内,SCR-IF的平均值大于SCR的平均值,SCR的平均值大于SCR-NIF的平均值;Q1区和Q2区期刊的SCR-IF均小于Q3区和Q4区期刊的SCR-IF;SCR-IF与期刊其他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具有相关性,但是相关系数较小。【结论】 各学科期刊的SCR-IF均大于SCR和SCR-NIF;SCR-IF在影响力较高的期刊中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