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球》2006,(7)
Q:你最初的网球偶像是谁?A:比约·博格。直到现在他仍是我的偶像。我5、6岁的时候去温布顿,观看了博格的比赛,从那时开始,我想要做一名职业网球选手。一直到我25岁,才有机会见到他。那个时候,我已经参加了不少巡回赛了,有了跟他一起练球的机会。我走进练习场的时  相似文献   

2.
温网和雨水,既是老对手,也是老朋友。只有在夏天的那两周内,雨水是温布顿最不受欢迎的客人。没有网球赛的时候,近年饱受干旱之苦的温布顿,却期盼有更多雨水来滋润草皮。就像费德勒和纳达尔,没有比赛的时候,憨厚的瑞士人可以拉着小兄弟一起打牌聊天,但到了赛场上交手,谁也不会拍下留情。屡战屡败之后,费德勒恐怕希望每次站在他和冠军、纪录之间的最后一个人,永远不要是纳达尔才好。费德勒是草地上的王者,纳达尔是“闯入者”;网球是温布顿的名片,雨水是温布顿的“不速之客”;纳达尔暂时还无法在草地上“气”走费德勒,雨水永远都不能将网球赶出温布顿。温布顿的雨,在温网历史上扮演了一个独特的角色,温网也因雨水而发生了一些独特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网球》2006,(8)
1 2006年7月1日下午3点47分来自英国诺福克的弗兰西斯和中央球场的其他1万5千名观众一样站起来,她的眼睛里泛着泪花,手里举着相机。20岁的纳达尔用一记ACE球结束了这场温布顿男单第三轮的比赛。然而,出现在弗兰西斯镜头里的,并不是获胜者纳达尔,而是这场比赛的失利者——36岁的安德烈·阿加西。弗兰西斯原本打算在7月1日这一天去肯辛顿宫前悼念黛安娜王妃的,因为这一天正好是王妃的45岁诞辰。"但是我不想错过安德烈,我不知道他会在哪一天在这儿和我道别,但如果错过了,我会非常遗憾的。"早在2003年,当桑普拉斯含泪告别职业网坛的时候,人们就把对上一个时代的所有怀念和景仰给了阿加西,人们比以往更加盼望看到他在球场上的身影,盼望看到阿加西传奇的延续,但几乎所有人也都在暗暗地猜测他的退役时间。人们知道,阿加西会在不久的将来告别网坛的,只是,不知道那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方式?今年温网开始前两天,人们终于等到了那个决定,带着复杂的心情:在今年的美国网球公开赛之后,阿加西将正式退役。也就是说,本届的温布顿网球锦标赛将是他草地网球的告别演出。现在人们终于明白了,他放弃今年所有的红土赛事,来到温布顿,带着伤病踏上青草覆盖的温布顿,是为了告别,为了向曾经留下  相似文献   

4.
声音     
《网球》2006,(6)
"等我老了,就会告诉孙子们:他们的爷爷击败过约翰·麦肯罗!当然,我可不会提起我和他之间的年龄差距"。——詹姆斯·布莱克 5月3日,布莱克与前辈约翰·麦肯罗为帮助患病儿童筹集善款参加了一场表演赛,黑人帅哥以6-4、6-2获胜。"他的比赛颇具观赏性,我希望他能够赢得温布顿网球锦标赛的冠军。"——比约·博格在纳达尔打破了自己在红土赛事中的连胜纪录后表示,"她还很年轻,即使申诉被驳回,我们也不会担心。2年后,她才年满18岁,有机会自己挑选赛事重新出发。"——拉多斯拉夫·卡拉坦切夫保天才少女卡拉坦切娃,向国际奥委会体育仲裁机构提出上诉,要求撤销 ITF做出的禁赛两年的处罚规定。他的父亲对女儿的未来保持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5.
金路 《网球》2008,(7):96-97
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打法纳达尔是红土场上的大师,刚刚完成了连续四次摘得法网桂冠的伟大成绩。但是想要在温布顿的草地和美网的硬地获得胜利,纳达尔需要改进他的打法。在这里,我们要来研究一下,这些不同的场地类型,对网球选手有什么要求,看看纳达尔该如何调整他的打法。  相似文献   

6.
“职业网球王博格婚姻生活触礁了,假如离婚的话厂他的妻子玛丽安娜将提出一千两百万美元赡养费的要求”。这是去年温布顿网球大赛闭幕当天,出现在意大利一家报纸的新闻。随后类似这样的报导不断出现:“终于在四个月前,博格和妻子玛丽安娜的婚姻生活暂时结束,他们分居了。他们于一九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在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结婚,而现在他们的两栋豪华房子已经空了下来”。“最近博格开始和许多位年轻的女性约会,有二  相似文献   

7.
男孩的典礼     
serra 《网球》2008,(8):60-61
纳达尔结束了新王的庆典,凌晨又向新的目的地进发。这是他的习惯,凌晨三点,他带着一丝香槟酒的味道沉沉睡去,然后不到9点,他就突然醒来,伦敦的天空此时寂寥得没有星星,温布顿的庆典还像是童话,黑麦草那时候在吸吮着晨露。那个清晨其实和任何清晨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他真是一个伟大的冠军了吗?那场终极的决斗真的发生了吗?  相似文献   

8.
Grace 《网球》2011,(8):62-65
温布顿是所有网球迷心中的圣殿,自从2002年开始看网球以来,那片绿草就承载着我对网球的所有梦想。在网球界,似乎只有温布顿才配的上“经典”这一修饰语。又因为我最喜爱的球员费德勒一直将温布顿视作他自己的后花园,我对这片场地的情感更加深沉。我一直梦想着可以亲临温布顿见证费天王捧起金杯,这个梦想支撑着我对网球的所有热情。  相似文献   

9.
serra 《网球》2008,(8):48-57
英格兰人是全世界最爱乡镇生活的民族,温布顿的居民同样如此,他们通过每天为小镇履行一项义务,或行使一次权利来实现自己的爱。对于温布顿的居民来说,那可能是雨后的某次散步,或者喂鸽子,修剪下黑麦草的草皮。这样的好习惯,使温布顿实现着年复一年的恒定,即使百年也大体没有走样。他们的乡镇生活是幸福的,他们从这里静观纳达尔和费德勒,当然还有郑洁,因为他们不能不珍惜自己的命运,选手的命运同样也是小镇命运的一部分。在两周之后,当中心球场的草皮已经被磨得荒凉,纳达尔沐浴着银河样的光辉离去,他们仍要在这里,回味他们看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网球》2006,(8)
1、麦克·阿加西在自己的书里详细记录了1992年儿子在温布顿夺冠的细节:"在最后的这场比赛中,真正感到快要崩溃的是戈兰。戈兰的两次双误送给安德烈两分之后,追到了30平。随着戈兰的一记绵软无力的截击被安德烈成功正手穿越之后,安德烈拿到了赛点。伊万尼塞维奇抛球,挥拍,下网。失误。我不断的深呼吸。戈兰弹了几次球,发出了他的第二个球。安德烈,反拍回击。戈兰,反拍上网。球落网。安德烈成功了,他赢了!当他扑倒在场地上,留下喜悦的泪水时,我和贝蒂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尖叫!"2、1992年,阿加西在半决赛上击败了前辈约翰·麦肯罗,这也是后者在温布顿的告别赛。在这场比赛中,阿加西的一发得  相似文献   

11.
汪涛 《网球》2013,(8):56-61
每个来到温布顿的球迷都感受到了这片草地散发出的"寒意",男单的3/4区成为被雷电击中的第一颗大树,开赛第一天,七年中五次闯入决赛的纳达尔就从这里消失了,紧接着斯塔霍夫斯基用传统的草地打法将另一个振聋发聩的名字——罗杰·费德勒从签表中抹去。在这个1/4区,人们为"费德勒VS纳达尔"预备的掌声最终送给了两位波兰人。  相似文献   

12.
李元元 《网球》2008,(8):78-79
对于普通球迷而言,伊恩·瑞奇就像是温布顿网球锦标赛的大管家:他通常在决赛结束之后的颁奖典礼时才出现,负责告诉球员他们接下来要做什么,或者如何配合摄影记者们拍照等等细碎的事情。在BBC向全世界传送的电视转播信号中,有时甚至会忽略将他的名字标刻出来。但是,这并不会影响球员和全英草地俱乐部的会员们对伊恩·瑞奇的尊重。他的身份是俱乐部主席,他的工作是管理好这里的一切,而他的职责是告诉全世界,温布顿网球锦标赛在超越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是如何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Dean 《网球》2014,(4):26-29
一个倒下又站起的英雄,这样的桥段曾经属于2011赛季的费德勒,那一年他的排名曾掉出TOP3,自2003年八年来首次在大满贯赛场颗粒无收,之后的2012赛季,费德勒强势爆发,再次拿回了世界第一的头衔,并将自己的大满贯冠军数量增加到17个。上个赛季,穆雷为英国人实现了等待76年的温布顿冠军梦想,纳达尔重新登上了球王宝座,小德在赛季末上演了24场连胜的疯狂,费德勒收获的却是反复不断的背伤,以及一段不成功的换拍经历,在温网、汉堡和加斯塔德,他分别输给了116  相似文献   

14.
他击败了永远徘徊在法网第三轮的同胞蒙塔内斯,他击败了跑不死的休伊特,他击败了老迈的莫亚,他击败了新锐的硬地大师迪约科维奇,他击败了球王费德勒。他的全部法网之旅只输给了费德勒一盘。纳达尔的三连冠维护着法网红土的光荣传统,维护着没有被费德勒掠夺的最后一块领地,纳达尔也由伟大蜕变为传奇,在红土之王的序列中,他仅仅排在曾经法网四连冠的博格之后。但此时的红土,也只有一个纳达尔。  相似文献   

15.
赵雪湄 《网球》2013,(8):62-62
记者和全英草地俱乐部商务总监米克·戴斯蒙德并不算陌生,早在两年前就与他有过一次对话经历。那时他和记者畅谈温网的悠久历史、温网环保的情况、温网众多的参赛选手、温布顿与伦敦奥运等各类话题;而这一次,戴斯蒙德放眼未来,与记者聊起了温布顿未来的全面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6.
Marina 《网球》2013,(8):155-155
夏天的两个大满贯,总会给球迷带来不一样的兴奋。对于中国球迷来说,今年最抢镜的既不是八捧火枪手杯的纳达尔,也不是冷门女皇巴托丽,更不是英国指数瞬间爆表的穆雷,而是李娜新闻发布会上的那股硝烟。从罗兰·加洛斯延续到了温布顿,原本也许只是一个误会,最终演变成了一场闹剧。球场外的这场"战争"让人哭笑不得。回头看这场闹剧,法网的时候,不管是当事记者还是娜  相似文献   

17.
美国网球明星麦肯罗在英国面对着两场战事。第一场当然是即将开幕的温布顿网球大赛。另一场则是他与英国报界各不相让的唇枪舌剑。第二场战斗实际上已经开始了。他在刚刚结束的女王杯比赛中虽然拿到了冠军奖杯,但与裁判员大大争吵了一番,而且出言不逊。在女王杯的决赛中,现场裁判判他打的一个球出线,马上起了争执。麦肯罗大骂裁判是Moron,停赛十分钟。 Moron这个字并不常见,意思是痴人,笨人,其智能程度仅象八岁儿童的大人。这比骂人为先天的  相似文献   

18.
童可欣 《网球天地》2013,(7):143-143
前ESPN卫视体育台主播,现任CCTV体育频道解说。解说领域横跨网球、体操、田径、花样滑冰、游泳、跳水、羽毛球等诸多领域。 纳达尔创纪录地第八次拿下法网冠军,在无数已经创造的记录中又增加了一笔,他成为连续九年都至少有一座大满贯冠军奖杯入账的第一人,超越了此前由比约·博格,桑普拉斯和费德勒其同保持的连续八年都能赢大满贯的记录。而纳达尔今年才刚满27周岁!对我来说,今年法网印象最深的镜头是纳达尔捧杯时的热泪。要知道这条刚猛的西班牙蛮牛在人前落泪并不寻常,然而,从颁奖仪式上淡定和矜持中,我们足可以想见半决赛五盘苦战击败乔科之后那些独自流在更衣室里的泪水该是怎样的汹涌澎湃?如他所言:“真的不能想象受了那么重的伤,我今天还能站在这里。”  相似文献   

19.
红土法则     
你发现没有?曾经六次在法网封王的瑞典金发"冰山"比约·博格和他的劲敌圭勒莫·维拉斯,还有当今最耀眼的红土旋风小子纳达尔,这三位红土之王的技术有三个共同的特点:击球带有强烈的上旋、稳定性超凡外加一双飞毛腿。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     
serra 《网球》2008,(8):40-45
纳达尔和费德勒的决赛在最后一刻下起了大雨,像是知道这是它们的最后机会,它们贯穿了黄昏和黑夜,也像是预知了这场伟大的决赛会汇集网球故事的所有情节。从2009年开始,中央球场会有一个新的屋顶,我们不再有7个多小时漫长而焦灼的等待,也不再有绵延了整个夜晚激动和彻夜难眠,这是温布顿的新世纪,是网球的新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