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校报的传播者是学校,信息的主要来源取自学校,接收者主要是学校的师生员工。这些决定了校报要以学校为中心,这是其“特”的地方。同时,每个学校又有每个学校的特点,校报所反映的学校形象、校园文化建设等就有该学校的个性,而且校报又是校园文化、学校形象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这些决定校报必须有其鲜  相似文献   

2.
高职校报要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走出困境,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网络时代受众的阅读特点,明确“以高职学生为主体”的受众对象,确立“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编辑方针;以职业工作信息为核心,组织校报内容;以信息传播效果为核心,寻求校报传播新途径;以信息沟通互动为核心,实现校报网络化.  相似文献   

3.
韩颖 《教书育人》2009,(9):106-107
高校校报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宣传学校政策、规定的重要喉舌,是传播高校教学科研、改革发展等新闻信息的主流媒体。在高校大力实施“人本化”教育模式、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今天,校报还承载着审美教育和文化引导的现实功用。要实现这些功能,不仅要求校报内容信息清楚、思想观点正确,还要有与自身定位相得益彰的版式风格和富有特色、谙熟师生心理的语言魅力,以及优选、精编、出彩的品牌栏目,而这些恰恰是高校校报编辑精品意识、把关能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是一个数字时代,在新媒体发展非常迅速和十分活跃的背景下,作为中小学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报校刊依然是校园文化的主流媒体。本文从校报校刊作为中小学校园文化核心载体的地位没有动摇、校报校刊服务学校教学的主流媒体的核心作用没有改变、校报校刊"教育引领、教材示范和文化积淀"的功能没有改变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7,(4)
目前,各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办起校刊校报俨然已成为一种潮流。在人们眼里,校刊校报已被看作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甚至有些学校还将校刊校报作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来加以打造。本文多次作为文学社指导教师及学生编辑的培训内容,为校园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本文作者曾于2006年8月在“第四届中国校园文学发展论坛”作专题发言,并获全国少工委、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单位的联合表彰。2006年12月在“首届全国校内报刊评比活动”中该校校刊荣获“全国最佳校刊一等奖”、“全国校刊最佳编辑奖”。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保障。校报通过策划学校成就、优秀事迹、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环境等系列“组合式报道”,会极大地促进校园和谐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校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探讨校报如何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在创造性的工作中正确引导、鼓励一种健康而活泼的校园文化,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高校校报通常是在校党委宣传部直接领导下,反映校园生活的新闻传播媒介。其工作主要为(1)宣传、传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2)报道学校决策和重大新闻;(3)反映学校生活与问题;(4)丰富学校文化生活。除第(1)项中一般报纸具有  相似文献   

8.
杨远远 《考试周刊》2011,(75):199-200
高校校报作为校党委的机关报,是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校园文化建设阵地,是学校联系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学校信息、政策发布途径和宣传渠道。校报特有的校内新闻、校园生活和文艺副刊等版面,能站在高校宣传舆论的制高点上,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育人功能。因此,高校校报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以及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学校更好发展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10月9日,"星光之约"记者团(筹)20多名学生记者在指导老师的陪同下,前往位于青浦的上海市工商信息学校进行了一天的互学采访活动。采访之前,身穿红马甲的小记者们参观了工商信息学校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随后根据各自的选题计划,针对工商信息学校校园文化节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了深入采访。在采访中,小记者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工商信息学校社团成果展示及个性化课程成果展示。采访结束后,学生记者  相似文献   

10.
郭光华  向群 《文教资料》2005,(33):23-24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校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谈起,阐述了校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的六大作用,并就如何利用校报的自身优势、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与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舆论中心与信息集散中心,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校报学生记者不仅要熟练掌握新闻策划、采写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与敏捷的思维。本文主要从校报学生记者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角度出发,分析对校报学生记者选拔与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办的校报,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们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良好舞台。办好校报,对于树立学校的形象,展示学生的才华,促进其素质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校报根植于校园这个特殊土壤里,与社会上的大报相比,具有特殊的要求。要办好校报,必须把这些特殊要求变成自己的特色。一、校报的特殊要求:报小功能多校报的特殊要求是学校这个特  相似文献   

13.
校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在高校的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校园文化所要达到的目标谈起,阐述了高校校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优势地位,以及校报发挥自身优势,以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才尚臣 《教育》2007,(2S):38-39
目前,各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办起校刊校服俨然已成为一种潮流。在人们眼里,校刊校报已被看作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甚至有些学校还将校刊校报作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来加以打造。本文多次作为文学社指导教师及学生编辑的培训内容,为校园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本文作者曾于2006年8月在“第四届中国校园文学发展论坛”作专题发言,并获全国少工委、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单位的联合表彰。2006年12月在“首届全国校内报刊评比活动”中该校校刊荣获“全国最佳校刊一等奖”“全国校刊最佳编辑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校报——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之一,其重要性正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校报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这些“育人”作用,既不同于教师“育人”寓教学活动之中,也不同于职工的“育人”寓热情服务之中。校报的“育人”则是通过其对新闻信息的传播,通过校报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的。翻开我们的校报,无论是消息报道还是通讯,无论是评论还是杂谈,甚至小说、诗歌、散文,尽管它们体裁不一,反映的内容也不尽相  相似文献   

16.
校报校刊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学校理念文化的引领者,教研文化的促进者,社团文化的承载者,形象文化的传播者,校史文化的记录者。文化兴校,校报校刊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7.
校园采风     
●中国人民大学“十五”“211工程”总投资1.4亿元 其中,中央专项资金7,000万元,北京市政府共建资金1,0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6,000万元。 (据《中国人民大学》校报第1146期)  相似文献   

18.
为了不让一个特困生失学 ,1999年度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共向40名学生给予经济补助30070元 ,这个数字不包括对患有严重疾病学生的近30000元捐款。受助学生及家长对学校、全体师生及时伸出温暖的手感激不已 ,学生们纷纷表示要更加发奋学习 ,不辜负学校师生的心意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不让一个特困学生失学@傅恭珊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报是学校党委的机关报,是学校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和培养“四有”人才上担负着重要任务。大学校报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因此,以丰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校报的特殊功能。在利用校报传递各种信息的同时,各高校...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校报发展迅速,目前已达七百余家.但是,中国高校校报始于何时,还是中国新闻发展史中有待研究的问题. 1894年甲午战争前,在一批批外国来华传教士先后创办的近二百种中外文报刊中,有一份与学校有关的报纸,这就是《中国教会新报》(初名《教会新报》,第301期后改名《万国公报》).1868年9月5日创刊,以上海“林华书院”名义印发,毛太纸,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