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灾害性应激事件给人们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反应,极大地伤害人们的心理健康.本文从临床心理学的视角将灾害性心理应激事件的防范与应对机制分为心理干预和自我调适两种,论述了心理干预的对象、形式、对策、流程以及自我调适的策略,分析现有防范与应对机制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的心理危机往往是引发学生事故的导火索。在外部条件没有较大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自学自省自悟,自我调适心理危机。对于缓解压力。避免和消除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引发教师心理危机的因素以及教师自我危机的自我调试策略。  相似文献   

3.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的心理危机往往是引发学生事故的导火索。在外部条件没有较大改变的情况下,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自学自省自悟,自我调适心理危机,对于缓解压力,避免和消除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引发教师心理危机的因素以及教师自我危机的自我调试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性和恋爱心理等心理健康课成为大学生必修内容。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主要由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和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三部分组成,旨在帮助大学生识别心理危机、掌握初步干预方法。这次,各大媒体把教育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炒作点都放在了引人联想的"性心理"上,站在媒体的角度,无  相似文献   

5.
CISD课程简介及其对我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徽 《比较教育研究》2008,30(10):81-85
危机事件压力转化(CISD)课程是为了减缓个体在灾后可能出现的急性应激障碍(ASD)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实施的短时程会谈式团体支持活动,是当前各国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简要回顾了当代CISD课程的基本假设、基本过程与主要技术、组织形式与变式、效果检验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其对我国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启示:促进个体自我复原并引导个体在危机中成长;借助团体的支持并结合本土的文化;重视灾后心理评估与长期追踪.  相似文献   

6.
几经历灾害性事件的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受灾人群、救灾人员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悲痛、恐惧、绝望、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应激反应。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就会造成心理创伤,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功能的混乱,严重的会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造成终生的困扰。因此,积极开展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逆力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3):131-133,160
当学生遇到逆境自我调适效果不佳时,可诱发心理问题和其他严重后果。在分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自我调适取向的基础上,以抗逆力理论视角解析当前高校应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的路径与工作模式,探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与路径等,以此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实践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凡经历灾害性事件的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受灾人群、救灾人员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悲痛、恐惧、绝望、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应激反应.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就会造成心理创伤,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功能的混乱,严重的会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造成终生的困扰.因此,积极开展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灾后心理干预机制:当前政府管理中的新课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会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会给灾难相关人员的心理留下严重的创伤。构建我国灾后心理干预制度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笔者在论述构建灾后心理干预制度之必要性的基础上,强调政府在此方面的责任,并对构建这一制度的相关因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社会支持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水平、干预队伍、干预模式等方面。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加强社会支持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建立社区与人际支持网络,加强政府部门和志愿者的支持力度,并充分发挥干预对象积极参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灾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特殊需要,绘画疗法作为一种比较实用的心理疗法,在灾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本文通过介绍灾后儿童心理方面的表现及学校危机干预的特点,以及绘画疗法的概念、特点、作用、具体操作技术,讨论其在灾后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是心理健康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心理健康教师在危机干预工作中常常出现不敢应对、不堪重负、自我耗竭等困扰和误区。提升自身的心理危机处置能力是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学校具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预案,心理健康教师拥有应对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厘清定位和角色,与学校心理危机工作小组成员各司其责、共同协作,才能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做到快速应对,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13.
灾难后教师心理危机的存在会严重妨碍学生心理的重建,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恢复.教师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包括充分发挥行政干预的力量,利用教师团体内部的资源,调动社会支持资源,开发教师自我教育资源等.对灾后教师的心理危机主要从情绪、认知、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我国频频发生的地震使受灾人群心理遭受了巨大创伤。对震后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有助于减轻灾难对人的危害,帮助个体尽快恢复心理平衡。本文根据灾害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有:情感宣泄,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对沮丧者的干预,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必要的心理治疗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灾难带给人们身心的严重后果,探讨应激理论的特点及相应的应对策略,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的角度提出灾后心理危机的特点及相应的干预策略,并进一步指出建立完善的救助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重大灾难后灾民心理的特点、表现以及影响个体心理危机反应的因素,阐述心理危机干预在灾后重建中的意义,提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措施及有效实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缓解灾民心理压力和创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和竞争激烈的加剧,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显,心理危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从自我成长视角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我成长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危机自我成长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试论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外部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消除,除了其本人要注重自我调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首要的是要注意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普及教育、改善家庭教育方法、净化社会大环境等方面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检验标准.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系统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它能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构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系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充满压力和挑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心理援助工作者必须具备危机干预知识和技能,要做好自我的心理保护;早期的心理援助工作要多陪伴、多倾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