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指导性的鲜明体现。晚报自然也不能忽视评论的作用,但它的指导性不应游离于晚报的特色,就是说,晚报的新闻评论也应讲究贴近性。一、讲究贴近性是办好晚报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晚报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晚报强调的贴近性指报纸的内容要贴近百姓,贴近百姓的实际。这种贴近性是晚报基本读者———市民百姓对新闻信息的客观需求,是办报人遵循新闻规律的必然取向。离开这种贴近性,晚报就会失去生命力和读者市场。晚报发表的新闻评论,也必须讲究贴近性,允许有体裁特点上的区别,而不能允许在内容上远离百姓和百…  相似文献   

2.
贴近性,是新闻的特性,同样也应是报纸理论宣传的特性。尤其在报业愈来愈走向市场的情况下,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出来。报纸理论宣传若不能及时改变原有的办报思路,使其更加适应读者、贴近读者,必将被读者抛弃,被市场淘汰,失去在报业中的立足之地。这就迫使我们必须研究报纸理论宣传的贴近性,以新的思路和切实的措施增强其贴近性。增强报纸理论宣传的贴近性,首先要研究贴近谁的问题,也就是报纸理论宣传的读者定位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必须和整张报纸所处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联系起来。从北京三大党报来看,由上述方面决定,已经形成了各  相似文献   

3.
读者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希望文章能有贴近的内容或者贴近的语言表达方式,新闻评论在不能忽视评论指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讲究贴近性。讲究贴近性是办好报纸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黄振鹏 《新闻窗》2008,(4):35-35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地方的越有魅力。报纸副刊要赢得读者,必须坚持贴近性,坚持地方意识。只有迅速及时贴近当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引起本地读者的心灵共鸣,报纸副刊也才不会失去本地读者。  相似文献   

5.
党报的责任是党报的使命,党报的责任与生俱来,它的特殊属性决定它在公众传播中必须当主角、担责任。那么,作为党报怎样去践行它的社会责任?通过策划一系列与时代同步,主旋律高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履行党报的社会责任,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公信力和权威性,同时,也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一、突出时代性强调贴近性  相似文献   

6.
郭万江 《新闻三昧》2001,(10):42-43
企业报要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立足与发展,必须研究和了解读者,更好地贴近读者。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贴近呢?第一、加强策划,多做公众话题,吸引读者参与,这是报纸增强贴近性的一个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触动参与式报道,即新闻媒介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通过策划或直接  相似文献   

7.
贴近性的强弱,决定了区域都市生活类报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贴近呢?要素有许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引起读者共鸣。沂蒙晚报正是抓住了这一要素,采取多种手段贴近读者,千方百计寻找并激发读者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使报纸与读者产生共鸣,形成共识,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8.
贴近性的强弱,决定了区域都市生活类报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贴近呢? 要素有许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引起读者共鸣.沂蒙晚报正是抓住了这一要素,采取多种手段贴近读者,千方百计寻找并激发读者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使报纸与读者产生共鸣,形成共识,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两千种报纸中,城市党报仅占十分之一多一点。而在一个城市里,往往又是多种报纸并存,有省级党报、专业报,甚至还有晚报。城市党报要想更好地吸引读者,就必须把报纸办得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怎样才能增强贴近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近年来,杭州日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受到读者的欢迎。报纸发行量逐步上升,日报现已达到22万多份,下午版也已突破25万份。这些都与报纸增强了贴近性是分不开的。下面,我想结合杭州日报的实践,就如何增强城市党报贴近性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要从群众角度切题,抓好日常报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金融报道虽然说不上面目可憎,但在读者贴近性方面的探索相对滞后。那么,在现阶段,什么样的金融报道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贴近受众? 笔者以为,金融报道强调贴近性必与其报道领域的特质紧密结合。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具备专业性、政策性强的特点。金融报道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就是要向受众尽可能提供他们看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这是总书记为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报纸要讲究引导艺术,在这个“艺术”中,贴近性是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单就一张报纸而言,一个版面,一个栏目如何真正地贴近生活,贴近读者,那就要看我们办报人有没有  相似文献   

12.
县市报贴近读者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办报人。多年来,新闻工作者在这个问题上做了许多探索,但至今尚未尽如人意。作为县市报的总编辑,应该如何围绕报纸的总体导向、总体构想、总体风格进行宏观策划,以体现贴近读者;围绕报纸的稿件组织、标题制作、图文配置、版面构划以及印刷出版质量,调动编采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行微观指导,以保证贴近读者,这是深入进行新闻改革中总编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实践证明,有了这种策划,报纸就有可能受到读者欢迎;没有这种策划,报纸就有可能疏离读者,最终为读者所抛弃。因此,总编的策划对提高报纸的整体水平,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贴近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闻的贴近性直接关系到可读性,关系到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眼下,有一些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群众不喜欢,原因就是刊播的东西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要充分发挥新闻引导舆论、传承明、服务社会的功能,真正担负起用  相似文献   

14.
一张地方报纸,要在强手如林的同业竞争中立足,首先必须有自己鲜明浓郁的个性,这里说的个性就是地方特色。凸显地方特色,是地方报纸依据新闻发展内在规律运作的利器。众所周知,办报要讲究贴近性,要重视和依据受众喜好和关注的心理状况来选择新闻事实并加以传播。贴近性中,首先应加以重视的是地域的贴近性。事件发生地点和新闻传播地点距离的远近,往往是衡量受众关注度高低和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标杆之一,地域也就成了一张报纸采集、编辑和传播新闻的重要尺度。地方报纸要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就必须时刻密切关注自身所处地域里所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以经济建设、经济生活、经济现象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报道,应追求贴近性。因此,记者在浩如烟海的经济生活中,要善于寻觅和选择那些读者最关心、最渴望、最感兴趣而又最贴近读者的经济题材和素材去采写,去报道。追求经济新闻的贴近性,就要推出在地域上与读者最贴近的经济新闻。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读者都对自已所  相似文献   

16.
“三贴近”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突破口。在新闻实践中如何实现“三贴近”?《哈密报》根据党委机关报自身的特点和所承担的任务,强调既要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又要渗透现代办报意识:在改革中增强党报的新闻性、突出贴近性、强化可读性,并用这“三性”来统揽《哈密报》的版面,将《哈密报》办成高品位高质量的报纸。  相似文献   

17.
读者是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读者不需要一些高高在上、对他们指手画脚的记者,也不需要一张对他们疾苦漠不关心、对他们的麻烦事不闻不问的报纸。而需要能集中反映他们的根本利益,时刻在他们身边,为他们着想,给他们办实事的报纸。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除了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私利。作为党的机关报,理应做好为人民服务这篇大文章。这就必须坚持“三贴近”,不断强化报纸的“亲和力”。1.“亲和力”来自身子下移视角下移在新的形势下,党能否最终赢得市场,要看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能否与读者靠得更近,即所谓的贴近性。贴近…  相似文献   

18.
孝感日报近年来的新闻实践表明,把握时代,与时俱进,贴近读者办报,贴近群众引导,最能赢得读者,最能打动群众,最能引起社会的共鸣。一、“身”入基层,心贴群众,是增强贴近性的思想源泉。党报新闻改革的办法大家想了许多,诸如改版、增容、套彩等等,使党报的面貌不断改观。但是无论怎么改,关键的一条,是你搞出来的东西要和大多数读者贴得近,挨得紧。党报的贴近性从何而来?拼几条读者爱看的消息,博得点廉价的喝彩,就贴近了吗?迎合少数读者的趣味,搞些煽情报道,增加点零售,就贴近了吗?将天下“坏事”、“丑闻”一网打尽,堆…  相似文献   

19.
赵海燕 《新闻世界》2009,(12):27-28
《合肥晚报》今年末华丽改版,转型为都市报,采用都市报的话语体系和表现形式,强调新闻性和服务性,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时事新闻作为报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一家报纸的成败,这就要求时事新闻编辑在处理稿件时也要紧跟报纸改版脚步。贴近读者,突出都市报特色,走好自己的“三点一线”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一直都说让我们的报纸贴近读者,而且是强调要“贴近,贴近,再贴近”。那么,贴近读者的切入点在哪呢? 一、贴近,首要克服“疏远”。 “疏远”是一种意识。比如,以往长期存在的“报纸是指导者”的观念,虽说强调了改变,但“我说你听”“我写你看”类的报道还是时而见诸报端;新闻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常常不自觉地使用“要求如何”“应该怎样”之类居高临下的口吻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