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国山 《教书育人》2014,(10):73-73
“生活教育”是我国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地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加以运用,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知社会和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常识。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是近代中国的杰出教育家。他在一生的教育实践中 ,十分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与培养 ,他提出并实践的“追求真理做真人”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要“建筑人格长城” ,要“学习人生之道”等观点与原则 ,形成了以“学做真人”为目的 ,生活教育为主体 ,教、学、做合一为主要特点的学生道德品质教育与培养的模式 ,内涵极其丰富 ,对今天的学校教育与学生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做真人”是陶行知德育思想的核心“做真人”是陶行知一贯奉行的人生准则和终生追求目标 ,是陶行知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同时也是他提出并遵行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恋爱的标准     
有青年向陶行知请教,恋爱的标准是什么?陶行知不假思索地回答:“志同道合,互相爱悦。”青年说:“这不够,德行才是恋爱的惟一标准。”陶行知忍住笑说:“你才20多岁吧?好,现在有个70岁的老太婆,品德高超,你会爱她吗?我看你还是要年轻貌美的女郎吧?”大家都笑了。有学生来告状,说有些人恋爱当饭吃。陶先生说:“你每天吃一顿饭,大概半小时吧?一天如用一个半小时,像吃饭一样谈恋爱,我看没有什么不好!何况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人不吃饭不行,青年不谈恋爱也不行。”他话题一转又说,“但有些人本末倒置就不行了。”他顺口念了一首诗:“做事读书不起劲,…  相似文献   

4.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最根本的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的第一特点是,“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农民是大众的最多数,教育首先要为农民服务。他指的大众也包括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他是为工农教育奋斗终生的。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以“工农劳动阶层”…  相似文献   

5.
陈善卿教授主持的江苏省“十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立项课题《陶行知德育理论和实践与我国转型期德育现代化研究》 ,已经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他发表于《道德与文明》 2 0 0 2年第4期富有创意的论文《陶行知的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 ,就是这一成果的集中体现。我们知道 ,陶行知的教育学说就是“生活教育”。对此 ,他本人有许多阐述 :“从定义上说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 ,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成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教育要服务生活,贴近生活。基于此,文章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为基础,谈谈小学科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旨在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勇 《生活教育》2014,(7):99-100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他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就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引领学生开展生产劳动、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和亲近大自然活动,引导学生过一种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和改造社会的生活,从而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是主张全面教育的教育家。他倡导全民教育、全面教育和全程教育(终生教育),把知识交给大众,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他把改造人与改造社会结合起来,面向社会,着眼未来,博大精深。本文不作全面论述,仅就其“全面教育”思想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读者。陶行知的“全面教育”思想,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影响生活;生活的变化就是教育的变化;过什么生活就要受什么教育;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①这是其“全面教育”思想的理…  相似文献   

9.
<正>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涵"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它包括了三个方面的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1.生活即教育含义: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教育又促进生活的变化,教育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发展。效能:"人生需要什么就供给什么教  相似文献   

10.
刘宝红 《考试周刊》2014,(30):180-180
<正>1.努力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髓"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主体和精华是生活教育理论。他对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陶先生说:"生活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种务实的生活教育思想,应该成为科学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近几年,我们把学习陶行知生活教  相似文献   

13.
“教育即生活”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陶行知先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教学走向生活,他认为:“未来之学校,未来之教科书,未来之教育,必须建立在生活经历上,始可谓活的学校,活的教科书,活的教学.”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自1923年以后,陶行知先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全面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农村小学教育改革,仍具积极的指导意义。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启示——变“脱离”为“携手”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主张教育要符合人民大众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主张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他认为“中国乡村教育之所以没有实效,是因为教育与农业都是各干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教育革命和社会革命相结合浅探张宝臣1917年,陶行知抱着改造旧中国,要使每个中国人都受教育的宏伟意愿,为民族解放与社会改革而奋斗的雄心壮志,从美国回到了祖国。他在一首诗中表达了他的愿望,“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行知...  相似文献   

16.
课程资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定义为:“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新课程的视野下,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立足生活经验是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提高课程资源开发认识的一个生动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而需要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来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先生又说:“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对目前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生活教育的含义 陶行知以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没有生活  相似文献   

19.
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陶先生这样说过:“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不仅有理论提出,还在学校里积极创设条件,给孩子们开了一扇实实在在的“生活的窗”。  相似文献   

20.
<正>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他强调“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可见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生活和教育相辅相成,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达到目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3~6岁是幼儿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应寓教育于生活之中,将幼小衔接与一日生活有机融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