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有针对性的加强实验室建设,实施不同专业方向开展不同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教学计划,有效地解决了煤矿主体专业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专业特色实验不明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建筑力学是土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个部分。结合《建筑力学》课程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阡情况,采用灵活、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在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卓越创新人才培养的驱动下,依据专业特色创建精英人才培养实验班已是当前各高校重要的人才培养举措之一。该文以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成效为典型,分析在统一的理论力学培养要求下,专业特色分流所形成的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成绩差异及成因。通过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教学成效之间的关系,提出教学设计与改良建议,为理论力学等基础力学课程面向不同培养群体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理论力学是许多专业必学的基础课程,众多本科生反映理论力学是一门难学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练习、复习、总结等学习能力,从而提高理论力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2008年“多场耦合理论与智能材料”高级讲习班暨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该讲习班对智能材料的多场耦合理论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主要结论归纳为三个方面:智能材料及其电子装置的发展为多场耦合力学提出的挑战与机遇;用于新型存储器等相关器件的智能材料及其相关物理力学问题;器件微型化、集成化拓展了微电子、材料、力学交叉学科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宋洁  张军 《科学中国人》2014,(2):106-107
李新亮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并于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流体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做博士后。2002年博士后出站后,李新亮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投身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及教学中.并对湍流这一百年难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宋洁  张军 《科学中国人》2014,(3):106-107
正李新亮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并于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流体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做博士后。2002年博士后出站后,李新亮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投身于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及教学中,并对湍流这一百年难题进行了深入探索。致力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8.
改变.发生自这一个十年。作为物理力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复杂流体研究的突破也刻下了耀眼的“中国坐标“。物理与力学结合,微观与宏观结合.理论与创新实验手段结合.  相似文献   

9.
经福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凝聚态物理学家,长期从事爆炸力学和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研究工作。 从1960年开始,经福谦教授在内爆动力学领域的研究中,对半球模型实验提出了“严重稀疏范围”的概念及其设计方法,后经实验验证成立,从而增强了半球实验的意义及其应用范围,对加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形理论的岩石节理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石节理是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岩石节理力学行为研究一直是岩石力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总结了分形理论用于岩石节理力学行为研究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岩石节理表面几何形态的分形描述,介绍岩石节理的理论分形模型以及岩石节理表面粗糙度的直接分形量测,(2)岩石节理力学行为的分形研究,介绍分形节理接触力学的光弹实验研究,岩石节理表面粗糙度在载荷作用下的演化规律及其力学性质的实验分析研究,断层面分形效应的物理模拟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3)
高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高中物理作为高中学科中重要的课程之一,能够帮助同学们了解力学,了解生活中力的形成和相互作用,高中的物理学与初中相比所涉及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加丰富,其中力学是物理学中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而在力学的学习中不仅有课堂中的理论课程,还需要有力学实验,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力学,并通过力学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力学如何在生活中进行运用。在力学的实验中也会存在各种故障,本文就高中物理力学实验中常见的故障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形理论的岩石理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石节理是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岩石节理力学行为研究一直是岩石力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总结了分形理论用于岩石节理力学行为研究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岩石节理表面几何形态的分形描述,介绍岩石节理的理论分形模型以及岩石节理表面粗糙度的直接分形量测;(2)岩石节理力学行为的分形研究,介绍分形节理接触力学的光弹实验研究,岩石节理表面粗糙度在载荷作用下的演化规律及其力学性质的实验分析研  相似文献   

13.
在几年的理论力学教学中,针对三本学生的特点,对比国内外大学理论力学的教学方法,作者经过反复摸索,对理论力学课程采用主动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力学文献老化速度50年(1954-2003)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新  梁立明  刘则渊 《现代情报》2006,26(10):12-15,18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54—2003年SCIE收录的106种力学专业期刊近20万篇文献文末所附的2856324条参考文献进行研究.考察了力学专业领域文献老化速度在50年问的变化趋势。用同时法计算了引文的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后发现.50年来引文半衰期变得越来越长.相应地普赖斯指数越来越小。最大引文年限从50年前的2年变成目前的4年。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力学专业文献的老化速度正在减慢。  相似文献   

15.
理论力学是所有工科专业的力学基础课,课程思政是落实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力学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知识和哲学思想相结合,将课堂教学和网络资源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19)
力学实验教学作为工科类专业本科生所学习的基础性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力学实验教学的协同效应。为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改革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力学实训室为平台,从课内力学试验、学生进行开放实践创新试验以及对外进行钢材力学性能检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结合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以高职路桥专业学生在学习工程力学课程、参与工程力学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对其他高职实训室在开放性实验的实施方式、学生的考评改革以及对外服务方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义 《今日科苑》2007,(19):54-56
李子丰,1962年7月生,中共党员、民盟盟员,河北省迁安市人。1983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1986年于该院石油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于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92年~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博士后:1994年~1997年大庆石油学院副研究员;1997年~1998年大庆石油学院研究员,大庆市政协常委:1999年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做访问学者。兼任SPE Drilling & Completion Technical Editor、河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燕山大学学报编委、石油钻探技术编委、石油钻采工艺编委、河北省石油学会理事、河北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议人、“973”项目评议人。 独立出版专著《油气井杆管柱力学》、《井眼轨道控制理论》,与人合著《小井眼钻采技术》、《井眼轨道实用理论基础》和《石油钻井工程力学进展》。在《SPE Drilling & Completion》、《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 y》、《力学学报》、《工程力学》、《力学与实践》、《石油学报》和《天然气工业》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和EI收录20多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葛林:湖南省湘乡市人,1958年1月生。1981年12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84年7月获浙江大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8月任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副所长,1999年10月获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11月任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2000年9月在中央党校学习。2001年2月任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兼总师。2008年9月起任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所站的高度,决定了他的视野,就像平地和山尖,风光绝不相同。绵延山脉中,峰峰相连,一旦登上一个峰顶,就有了继续攀登更高峰,追寻"一览众山小"的渴望和信心。仇巍从1997年进入天津大学起,不断叩问,逐渐将研究方向定位在实验固体力学领域的实验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上。作为一位后起之秀,他离实验固体力学研究的山顶也许还很远,但他相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攀登,总会靠近。阴差阳错中迸发的热情至今,仇巍也不明白自己的报考志愿是怎么从"土木"转到"力学"的。但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