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学好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内能》关键是物体的内能是指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势能的总和.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应从下列两个方面下功夫:1.理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I)做功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方法之一,例如克服摩擦做功和物体相互碰团做功,都能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一般说来,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加;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减小.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机械能与内能间相互转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用做功…  相似文献   

2.
柳福提 《物理教师》2005,26(1):2-22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与大量的摩擦生热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学生们凭经验知识不难理解.但对于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相反,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学生们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理解起来存在很大  相似文献   

3.
<正>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理的内能。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在热传递过程中被转移的内能叫热量。理解内能与热量的内涵与外延,是应用相关知识求解物理问题的基础。一、规律方法总结1.等效法: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物体的内能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两种途径来改变,由于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我们说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注意:做功过程是其他形式能与内能之  相似文献   

4.
王文 《科学教育》2007,13(5):25-26
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内能”是重要概念之一,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内能概念抽象,且与温度、热量、做功、热传递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所以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往往具有片面性,表现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常有顾此失彼或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理清以下几个关系:1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热量是表示物体在热传递(包括物态变化)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它是一个过程量;而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物体处于某一物理状态时的特征,它是一个状态量。温度的高低实质上反映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是…  相似文献   

5.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尽管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方面是等效的,但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二者的区别是:1.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单纯由做功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其实质是;机械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和内能之间的转化.例如,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外界对空气做多少功,外界的机械能就会减少多少,而空气的内能就会增加多少,即外界减少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空气的内能,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单纯由热传递引起的物体内能的改变,其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例如,温度不同的两…  相似文献   

6.
内能是初中热学部分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内能的概念很抽象,并且与温度、做功、热传递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所以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表现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常有顾此失彼和捉摸不定的感觉、本文对于理解内能的常见误区进行简要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知识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势能的总和.单位:焦耳(J)影响因素温度(物体温度越高,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反之内能越小.)质量(温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反之内能越小.二、实例分析例1一桶水和一滴水,它们的温度相同,它们的内能也相同吗?如果不相同,哪一个大?量度:做功的多少.等效性: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内能实质:内能和其它形式能之间的转化.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做功改变方法如克服摩擦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2.根据分子动理论知识,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3.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并能区分生活实例中的做功与热传递.  相似文献   

9.
我们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虽然物理方式不同,但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上却是等效的。物体内能如果只由做功改变,那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等于物体内能的变化ΔU;如果物体的内能只由热传递改变,那么物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Q=ΔU。如果物体内能的改变既有做功,又有热传递,那么就有:W+Q=ΔU,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相似文献   

10.
一、核心知识阐释 1.概念辨析 (1)功与热 相同点:在引起物体内能的变化上是等效的。不同点:热传递是一个物体的内能转移为另一个物体的内能,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间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内能(教案)     
内能(教案)陈孝荣谷士传(安徽肥东张集中学,231618安徽肥东城关中学,231600)【教学目标】1.知道内能的初步概念及内能跟温度的关系.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2.
内能     
考点聚焦本考点涉及内能,主要内容有: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知道这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知道内能与温度、热量和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范例解析例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该物体内能越少;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思维导图二、解题方法归纳总结1.温度,内能,热量和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温度: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系统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的标志,是一个状态量.对于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一个状态量,由系统的状态决定.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只有当物体的内能改变,并与做功和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书本上所说,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热传递和做功.而且,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内能的效果完全是等效的.所以,摩擦很容易使物体温度升高.这样看来,利用摩擦的方法取火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实际做起来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修改的《考试说明》对高中热学部分做了很大的“颠覆”,极大地删除和降低了热学内容的考试要求,现行高考热学考点有: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3.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不要求知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修改的《考试说明》对高中热学部分做了很大的“颠覆”,降低了热学内容的考试要求,现行高考热学考点有: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3.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不要求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方式);4.能源的利用和能源开发;  相似文献   

17.
内能是初中热学部分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内能的概念很抽象,并且与温度、做功、热传递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所以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常常在脑海里形成一些错误的认识,希望同学们从下面常见的几种误区中得以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8.
1.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是把___能转化为___能;热传递实质上就是内能从___物体传到___物体.2·能的_和_.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其内容是:能既不会____,也不会_,它只能从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或者从______.___转移到另_____,_,而能的总量3、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全杯水变红了,这说明()A、分子间有引力B、分子间有斥力C.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有间隙4一块玻璃被打碎之后,用力压紧也很难利用分子力…  相似文献   

19.
内能和热量     
(一)热点解读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因为一切物体都由分子组成,且分子的运动永不停息,所以一切物体的内能永远不可能是零。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主要是物体的质量、温度和体积。因为质量决定了分子的数目,温度决定了分子运动,而体积与分子势能有关。2.物体内能的改变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事实上,这两种方法是等效的。(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如摩擦生热过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如水壶中的水烧开了,水蒸气推动壶盖…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内能”是重要概念之一,由于内能概念抽象,且与温度、体积、做功、热传递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学习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温度与内能的关系,而忽视内能与体积的关系,所以同学们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表现在处理关于内能的具体问题时只从温度去考虑,从而形成一个不完整的内能概念,给今后的物理学习带来障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同学们把内能这个概念真正的理解透,在学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内能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