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杰 《初中生必读》2011,(Z2):22-23
3·11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引发了区域海啸,导致了核电站的破坏,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核泄漏和核辐射的恐慌。这种灾难不仅影响了日本人民,更让千里之外的中国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盐饥荒"。因为核泄漏,有人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海盐遭受核污染,以致无盐可食;与此同时,民间  相似文献   

2.
你听说过“盐王爷”吗?没错,是指近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食盐紧缺现象。这是一次恶意“炒作”。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了9.0级特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核电站氢气爆炸等灾难使日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尤其是福岛核电站的氢气爆炸及核泄漏,  相似文献   

3.
事件背景:日本3·11大地震以后,原以为最受国内关注的词应该是"核",没想到因为一场大规模的抢盐风潮,各类讽刺味道很强的"盐语""盐段"忽如一夜春风,海量喷涌。  相似文献   

4.
董家龙 《辅导员》2011,(14):7-8
日本"3·11"九级地震导致核泄漏恐慌。这只扇动的蝴蝶翅膀竟然使中国上演了一幕抢盐闹剧。风波如何引发,如何平息,有那些启示?这些大人们的表演在同学们的心里留下了怎样的评价?且听同学们在班会上的发言吧!  相似文献   

5.
谣“盐”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那么谣盐呢?丁零零……我刚躺下,便听见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妈妈拿起电话和奶奶交谈起来。奶奶说:你买盐了吗?买了多少?妈妈满脸疑惑,不解地问:为什么要买盐?全天下的人都去抢盐了,你还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奶奶嗓音提  相似文献   

6.
从日本大地震的秩序井然、社会稳定,到随后我国的"盐荒"闹剧,形成了两国公民素质与公民教育的鲜明对比和重要启示,充分体现出我国公民教育的时代性与紧迫性,进而探讨了我国实施公民教育的具体方法和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7.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以“切腹”自杀为“美”却是我们难以理解的。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而这种自杀方式在日本几乎得到了全民族的支持。“切腹”思想在日本源远流长。樱花的美,武士道等导致了日本人死的美学观。而近现代以后日本的社会发展以及武力侵略也与“切腹”所体现的“忠”的精神不无联系。  相似文献   

8.
    
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时候,中国刮起了一阵来去匆匆的"抢盐风潮",大家主要担心"海盐将被核污染"——暂不论其事真假,其实就在日语的维基百科上已经说得清楚:世界上盐资源,6成多是矿物盐,从海水和盐湖里晒出来的,4成都不到。正是因为在生活中习惯了加工终端的精盐,才使得相关经验变得如此陌生——实际上此事原非超市里两块钱一袋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9,(4):53-57
日本是"食育"最发达的国家,已上升到法律层面,国家战略。日本的食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间充斥着各种经验和不足。深入研究日本的食育发展史,对于我国开展相关教育,少走弯路,增强功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日本的食育发展历程,总结了三次食育推进计划,提炼出了日本食育的经验和实质,对于发展我国的食育教育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淘”盐     
小时侯的我有点傻乎乎的,总做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常惹得爸爸妈妈大笑。记得有一年的暑假,妈妈正在厨房给我做爱吃的糖醋排骨,发现盐没了,就招呼  相似文献   

11.
日本前近代政要尽量减少与中国间落差式政治接触的思想和行动,展开于其努力实现"自中心化"目标的历史过程中。其由对华请封向自我册封的逐渐过渡直至近代以降的唯我独尊实践,凸显了东亚两极难以并立格局下日本政治不易改变的价值取向,也在文化基因的层面上反复播放了日本文化"原型"底部的执拗低音。然而,作为该"原型"背后之"原型","夏商古道"或许还曾为日本国家的性格塑造赋予过不容忽视的文化规定。日本后来所发动的军政行动虽不能说完全左右于斯,但"小日本"、"大日本"和"国际日本"的演变扩张轨迹,却凸显了这个国家对"神力"和"武力"的过度依赖和宗教偏执情结,也昭示了中国的商周合璧和合璧所必需的"中道"原则对矫正日本"固有"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姚哲贤 《生活教育》2011,(15):69-70
不知谁散布了谣言:吃碘盐可以防辐射。于是,热爱生命的人们纷纷购买碘盐,据说有些家庭都是成箱成箱地往家里买,很有点"屯盐"的架势。可不,仅3月17日上午,短短几个小时,市区各大超市里的盐就被抢购一空。  相似文献   

13.
不知谁散布了谣言:吃碘盐可以防辐射。于是,热爱生命的人们纷纷购买碘盐,据说有些家庭都是成箱成箱地往家里买,很有点“屯盐”的架势。可不,仅3月17日上午,短短几个小时,市区各大超市里的盐就被抢购一空。  相似文献   

14.
日本式的"拉面",是近代日本的产物,源于中国的汤面而最后演变成了具有浓郁日本风味的面类食物,是一种结合了中国和日本诸多食文化元素后形成的独特的食品,是日本将外来食物日本化的一个典型。从"拉面"形成的历史以及它的现状可以看出日本人对食物的嗜好倾向和近代日本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墙壁、家具,甚至睡床都是用盐块砌出来的!走进来,有没有觉得自己瞬间变成了童话王国里的"盐公主""盐王子"?这家用盐块建成的"全盐旅馆"位于玻利维亚,这里的乌尤尼盐沼是世界最大的盐沼。据考证,数百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随地壳不断上升,海水逐渐退去,就留下一个个盐湖。当地居民为迎接旅游  相似文献   

16.
2011年3月中旬,由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发我国各省市地区大范围的抢购食盐事件。通过对受众在抢盐事件中的信息接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为避免谣言传播泛滥,针对感染者应及时公开信息,针对易受感染者应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和公共知识水平,针对具有免疫能力者应发挥媒介意见领袖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以"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向'所有日本武装部队要求的,并不是向日本国家要求的','保留天皇制的国体是日本向盟国投降的条件'"为由的"日本有条件投降"的观点进行了反驳。指出,盟国允许日本保留天皇制的实质是一种诱降政策,与日本保留天皇制的投降条件有本质的不同。战后日本能够保留天皇制,是战后国际政治的客观形势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灵异记》中有几则"不孝"故事,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日本人的亲子观。由于古代日本不存在"孝"观念,在全面接受儒、佛思想后,必然会产生冲突。本文以《日本灵异记》中的"孝"与"不孝"为研究对象,从《日本灵异记》中展现的亲子关系、从亲子关系的变化看《日本灵异记》中的"孝"、《日本灵异记》中的"孝"的知识背景三方面来做出阐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从这几则不孝故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人虽然接受了"孝"思想,但并未完全消化,且具有儒、佛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前,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关于中国人的良心。不久以前,在日本我听说过由中国人抚养大的日本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很多日本人在中国。他们回日本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了中国人)到日本来找他们的亲生父母。有的找到了,有的没找到。找到了父母的孩子们(当然他们已经长大了,差不多成了中年人)不少定居在日本,跟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听到这件消息以后,我总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中国人民能把日本人的孩子抚养成人呢?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侵略者吗?怎么能照顾敌国的孩子呢?而且听说那时候中国不算一个富裕的国家。别说…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份的日本大地震居然造成中国内地“抢盐”事件,武汉有一人竟抢购了6500千克盐。本来,“该抢盐”的是日本人,为什么变成了我们中国人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人整体科学素质较低,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科学常识。由此,我想到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作为一名小学自然教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逐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