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   

2.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艾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遵守法纪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必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董会康 《考试周刊》2010,(44):73-74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更应当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杨川贵 《文教资料》2005,(22):167-168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杨泽敏 《考试周刊》2014,(37):59-59
<正>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到了很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  相似文献   

11.
董建兵 《成才之路》2009,(23):11-1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培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学科教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主要谈以下几点:一、在课堂讲授中渗透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途径。各课教学在…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为人民服务,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必须重视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中增强道德素养.因此,充分挖掘数学的德育内涵,扩大数学课程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有义之举.  相似文献   

18.
莫兴文 《考试周刊》2009,(30):78-7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德育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尤其突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要求.体育教学是提高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掌握锻炼能力,渗透德育教育,发展各种综合智力和能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造性的人才,接受的应是现代德育观.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总是与一定的知识、技能的传授相联系的,体现出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热爱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中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