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报纸版面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浏览一下书市报摊,标新立异的各种版面令你耳目一新。在这些版面中,不乏图文并茂、匠心独运、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精美之作。然而,冷静下来仔细观察一番,不难发现某些“新潮”组版编辑大胆“突破”的同时,却遇到了一些无法回避的新问题。问题之一,改革后的版面会不会减弱原报具有的权威性、信誉感?这里的权威性、信誉感是指报纸在长期的舆论影响中所形成的严肃性和可信度,它是一张报纸得以长期生存下来的根本保证。虽然由于中国报纸结构所形成的权威背景使中国报纸极少对自身的可信性担忧。但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孙佩玲 《新闻实践》2011,(10):62-64
与新媒体相比,报纸的最大优势就是专业性、权威性,而报纸的权威性又突出体现在时政新闻报道上。为了提升权威性,都市报也纷纷扩充版面加强时政新闻的报道。都市报确立主流地位的必争领域 定位“市民生活报”的都市报素以其内容可读性、形式多样性、叙事平民性、版面活泼性的特点而广受百姓喜爱,也曾因此创造了报业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3.
郭瑞璜 《今传媒》2003,(1):21-22
近几年来,在一些地方报纸上,消息头使用“×报综合消息”(或“本报综合报道”等类似形式)的情况逐渐多了起来。有的报纸的某些版面所发的消息,大多数都使用“×报综合消息”的消息头,个别版面甚至每条消息都是“×报综合消息”,给人以使用过滥之感,亦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4.
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中,党报所具有的优势,即它的权威性、严肃性,是都市报、晚报、行业报等无法比拟的。党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包括有形的稿件,还包括稿件在版面中的位置,即版面的编排,这是一种无形的语言。党报的权威性、严肃性也体现在版面的安排中。  相似文献   

5.
去年12月31日的《宜兴报》出版后,我们编辑部接到不少来信、来电、来访,赞扬这期《宜兴报》一版版面,有新意,惹人看。为什么这期《宜兴报》一版版面如此受欢迎呢?这是我们进行版面创新的结果。我们认为,新闻改革,不仅新闻内容要更新,而且新闻版面也要创新。版面有新意,惹人看,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相反,版面“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不“抓人”,再好的新闻内容也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因此,我们提出了“不拘一格选要闻,精雕细刻划版样”的要求,鼓励编辑拿出好版面来。  相似文献   

6.
将改进会议报道与落实“三贴近”相结合 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会使党报体现权威性及读者产生可亲感、可近感和可信感,也才有可能腾出一些版面,让“鲜活”的新闻进入一版“黄金地段”,办出一张联系群众的权威党报。  相似文献   

7.
企业报立足企业,植根于企业,肩负着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舆论环境,提供思想保证的神圣使命。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企业报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服务于企业,这已是摆在企业报办报人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有益的尝试。一、适时对报纸的内容和形式进形成的黑白对比度来达到版面效果,增强了版面的层次感、立体感和纵深感。四是大照片和大题区。大照片、大题区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这种“一题胜千言,一图胜千言”的做法,增强了形象新闻的意识和版面的视觉冲…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报纸这一新闻媒体,必然要受到深刻影响和剧烈冲击。面对着众多版面新颖、内容活泼、信息丰富的小报、专业报,党报的社会新闻宣传,该如何发挥其应有的权威性,使之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既保持党报的“大家气派”,又能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9.
2003年,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坚持把贯彻落实“三贴近”作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报道工作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以“创新新闻报道、创新版面编排、创新管理机制”的“三创新”为突破口,抓好“三创新”,落实“三贴近”,在提高党报公信力和权威性,增强党报的引导力和感  相似文献   

10.
如何运用版面形式对报道内容的能动反映,强调报道的表现力,从而赢得读者,已成为越来越多报纸编辑们讲究的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我们看到,一些有着数十年历史的党报在注重自身原有庄重大方的基本风格的同时,也很重视标题、照片和线条的使用,体现版式上新的变化和追求;而那些新办的报纸,版面更是新颖活泼,更富时代气息。这是个可喜的景象。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版面创新之路尽管非常广阔,但这应该在遵循基本要领基础上进行。特别是党报,一定要维护其权威性和信誉感,版面编排基本  相似文献   

11.
时事新闻以其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权威性高等特点.在新闻家族中占居了特殊地位,成为受众“信息餐桌”上的“佳肴”。在新闻编辑处理过程中,及时抢先编发时事新闻,已经成为诸多媒体竞争的重要战场。也正是因为追求快捷的原因,在报纸时事版面的编辑处理形式上,难免失之粗糙,导致读者形成“时事新闻版可读性强但不‘受看’”的印象。 常言道:“秀色可餐。”时事版面同其它类型的报纸版面一样,形式美感是版面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宜传效果上,形式和内容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好的宜传素材…  相似文献   

12.
版面意识是报纸从业人员对版面的认知程度,包括对版面的内容、形式、栏目等的认识和理解。一般来讲,编辑的版面意识强于记者,文字记者的版面意识又强于摄影记者,这在一些地市报尤为明显。实际上,报纸版面形成的过程,是采编人员的版面意识由隐性走向显性的过程,版面意识越早趋于显性越有利于版面处理。在读图时代,地市报摄影记者“前移”版面意识已是刻不容缓。“前移”版面意识是地市报摄影记者的必修课一、从版面需要看“前移”版面意识的必要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办报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向,也是地市报的办报优势。身处…  相似文献   

13.
报业市场的竞争,实则是争夺买方市场的竟争.大胆运用版面语言,创新版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读者想看“这一张”报纸,是现今各报努力的目标.近年,农民报顺应时代变革与发展需要,注重版式创新与服务内容相结合,创出了自己独的风格和特色,受到读者欢迎.如《农民日报》版式稳重大方,及时、准确地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各种信息,显示其权威性.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传媒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新闻媒介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报纸作为该产业的“长者”(指其历史悠久性),其参与竞争手段之一便是版面革新。翻阅众多报纸,无论是党报与党报之间、都市报与都市报之间,还是专业报与专业报之间,版面的同质化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在这个追求美感、强调美感的视觉时代,为在芸芸众报中获得一席之地或一举融入“主流”,报纸媒体创“品牌”版面和保护品牌版面的意识便日渐增强。本文对在创出精品品牌后如何对其进行保护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罗厚 《军事记者》2009,(7):14-15
自2009年1月1日开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推出“版面介绍有声版”,由报社领导、编辑、记者在《报摘》中用自己的声音介绍所在报社的独家稿件、重要言论,以及编辑思路、选题背景、采访过程等。《报摘》有声版面的推出,是中国之声系列改革中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6.
每年“两会”召开之日,即是新闻大战犹酣之时,首都各大报纸纷纷推出“两会特刊”争夺读者的注意力。今年,在林立的报丛中,首次创办“两会”特刊的《科技日报》,挟厚积薄发之势,以精当可读的内容、大气活跃的版面,一扫科技类报纸以往在人们眼中的枯燥感。“在  相似文献   

17.
在’92乌鲁木齐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凡读过报纸的人们几乎众口一词:新疆报纸的脸面变了,新疆报纸的版面活了! 如果说报纸是一种精神商品的话,那么版面就是这商品的包装,如果说报纸是一种群众喜爱的大众传播工具的话,那么版面就是使这种工具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的手段。并把版面改革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之一。而这种版面改革又主要着眼于对以往传统版面定势的突破上,新疆报界对乌洽会的报  相似文献   

18.
在媒介飞速发展的今天,报纸图文并茂的报道往往会成就引人入胜的版面,没有图片的版面,即使文字稿写得再精彩,也会给人一种缺憾感。视觉传播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直接、快速传播,并且具有审美功能,使平面纸介媒体在信息传播价值之上具备有效的视觉观赏性和全面的文献权威性。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1989年2月20日起,人民日报版面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尽管人民日报总编辑谭文瑞称这次版面调整“只是在进行新闻改革中迈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步子”,海内外对此仍反应强烈。广东《羊城晚报》2月20日载文说,“记者今晨看到的《人民日报》,有‘面目一新’之感:标题醒目了,新闻增多了,编排较活了。头条大字标题《义务植树七十亿株大多数人尚未尽责》,有褒有贬。《十堰市万人解囊相助女学生刘云伤愈出院》这样的“社会新闻”上了一版。国际新闻在一版多达三条,也为过去所少见。”“记者认为,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的这次‘版面调整’,实际上是一次版面改革。预料这次改革会引起公众(首先是新闻界)的注意,并将促进全国各大报的改革。”老新闻工作者、中顾委委员梅益认为改版后的人  相似文献   

20.
伴随新闻改革不断深入尤其是新闻媒体走向市场进程的加快,长期受到“冷落”的社会新闻“摇身一变”,“身价陡涨”。大批晚报、周末报的勃兴和都市报的崛起,不仅让社会新闻在这些报纸中正儿八经地坐上了“正席”,成了“主角”,连行业报、专业报甚至党委机关报也纷纷调整结构,腾出版面,为更多的社会新闻走进报纸大开绿灯。 应该说,社会新闻地位的不断变化和数量的急剧增多,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可喜的进步,是新闻改革的一种成功的标志,也是新闻媒体走向市场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然而,当大量社会新闻昂首阔步走进媒体的时候,也带来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