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记者于国家教委在津组织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总结、规划和统计会议”上获悉:自1982年以来,我国中小学勤工俭学事业发展迅速.1985年共有62万多所中小学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66.6%.学生参加劳动人数为8,859万,约占在校应参加劳动人数的60%.校办工农业总产值达50.5亿元.纯收入达13.2亿元,比1984年增长了36%.“六五”期间纯收入共计42亿元,其中用于补充教育经费的22.9亿元,占纯收入总数的54.5%. 国家教委副主任刘忠德出席了会议,他在大会上说:“勤工俭学虽然必须讲求经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省的勤工俭学活动开始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1986年全省已经有12,582所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占学校总数的57.31%,有292.92万名中、小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占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总数的78%。全省有591个校办工厂,5,975个农、林、牧、渔场,劳动基地总面积30.59万亩。全省的勤工俭学纯收入,已经由1984年的626万元,递增到1986年的1,579.9万元,增长152.4%。学生人平均收入也由1984年的1.47元,递增到1986年的4.21元。  相似文献   

3.
江淮一览     
1991年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收入突破亿元我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在战胜特大洪涝灾害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1年全省校办工业总产值为4.6亿元,勤工俭学总纯收入为1.024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21.2%和16.9%,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自1980年1月国务院和省府下达关于勤工俭学的两个文件以来,我省中小学的勤工俭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据1981年统计,全省已有校办工厂1614个,校办农场19547个,工厂、农场兼办的有1904个,开展其它活动的学校有30125所。勤工俭学的总产值、总收入已达7.021万元,比1979年增产199.3%;纯收入达2047万元,相当于全省普教经费的3.6%。有25所学校的勤工俭学项目和产品,获得省地县科研项目奖和科技成果奖。开展勤工俭学不仅使学校增加了经  相似文献   

5.
中卫全县已有102所中小学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占全县中小学总数的67%;有农、林基地2个,土地835亩;校办工厂13个,校办商业网点10个;县勤工俭学办公室自办经济实体2个.全县勤工俭学固定资产总值达83.9万元,校办企业从业人员达148人.许多学校还组织学生收集废旧物品,采集草籽、中草药,给农场插秧、收割,为粮库装米,靠“勤”增加了学校的收入.到1990年,全县勤工俭学年总产值达250万元,纯收入达34万元,全县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达10.9万元,用于解决教职工集体福利的资金达6.9万元.1988年西园中学被国家教委树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集体”,1989年,西园中学、中卫一中被自治区树为“全区勤工俭学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6.
据1987年统计,全国校办工业纯收入为11亿元,占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总收入的61%。可以说,校办工业是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进行创收的一个主要方面。现在的问题是,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校办工业,增加校办工业的纯收入。研究一下校办工厂的现状,对探讨它今后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市勤工俭学有了较大发展。校办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了原计划的千万元大关,达到1275万元,比1983年807万元增长57.99%;利润达到252万元,比1983年同期的160万元增长57.40%,实现了产值、利润、税收三者同步增长的好效益。勤工俭学的面也扩大了。1983年开展勤工俭学的学校数只有56个,1984年猛增到105个,翻了近一番。目前,市区已基木实现校  相似文献   

8.
校办农业生产是我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据1989年末统计,全国中小学共有农业基地39.9万个,农田土地面积(包括草场、果园、林地、渔溏等)680.1万亩,校办农业总产值为11.3亿元,校办农业纯收入为3.7亿元,占全国中小学勤工俭  相似文献   

9.
1993年湖北省勤工俭学实现产值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34.32%,勤工俭学纯收入3.29亿元,比上年增加7423万元,增长29.12%,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目前,全省35933所中初等学校,有33814所开展了勤工俭学,共有校办工厂3519家,农业基地38万亩,第三产业网点14148家,固定资产净值2.7亿元,年末流动资金4亿元,校办产业职工总数7万余人。  相似文献   

10.
岳阳市一中放开手脚大力发展勤工俭学,取得显著效益。去年实现产值649.24万元,税利达到99.77万元。4年来,共实现产值1663.7万元,税利293.7万元,上交国税44.87万元,连续三年获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产值和税利第一。这所学校从1984年起开展勤工俭学。他们以工业为主导,农工商一起上:校办化纤漂染厂有5个车间,153名工人,固定资产80万元,  相似文献   

11.
最近从有关方面获悉,1984年全国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活动有了新的发展,全年总收入达9.7亿多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据统计,全国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中小学有590,411所,占中小学总数的62%,比1983年增加37,252所,增长6.7%;有10,698万余名学生按教学大纲规定参加了生产劳动或公益劳动,比1983年增加628万名,增加6.2%;勤工俭学纯收入达97,704万元,比  相似文献   

12.
我省中小学校勤工俭学活动贯彻“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统筹安排,抓好重点,提高效益,注重育人”的发展方针,坚持一手抓育人,一手抓收入,努力扩大开展面,办好重点项目,把勤工俭学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一九八八年全省有31700多所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占中小学总数的55%,比1987年增长11%;纯收入1565万元,比1987年净增546万元,纯收入增长一倍以上的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三年全省教育战线中、小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据统计,一九八三年度校办工厂总产值四千多万元,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二;勤工俭学纯收入总计约一千一百万元,比去年度增长百分之十七点六;开展勤工俭学校数占总校数的百分比,由一九八二年的百分之十五上升到百分之三十。成绩较为显著的合肥市,一九八三年校办工厂总产值达八百万元,勤工俭学纯收入总计达一百七十多万元,分别比一九八二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五和百分之五十三。  相似文献   

14.
这几年我县的勤工俭学逐步走上了正轨,经营规模、产值、利润出现了稳步增长的好势头。目前,全县25所学校有农业基地,5所学校创办了商业网点,10所学校开办校办企业,县勤工俭学办公室自办经济实体2个,全县勤工俭学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7.2万元,校办企业从业人员达到74人。1988年,全县勤工俭学总产值为109.4万元,纯利润为25.09万元,学生人均收入4.16元。到1989年,总产值达到246.4万元,纯利润达到31.45万元,学生人均收入达到5.24元。勤工俭学的收入,部分地缓解了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把勤工俭学作为办好社会主义学校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根据市场信息和办学育人的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人员和科技人员的知识优势,不断开辟新的门路,更新产品,扩大生产项目,使勤工俭学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单项的工农业生产发展到农工商综合经营,教学科研并举,年总产值和纯收入逐年增高。近五年来,学校勤工俭学总产值达210万元,纯收入78万元。预计1984年总产值可突破100万元,纯收入可达40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一个重要的经验是:要广辟勤工俭学门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湖南省勤工俭学战线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教财字(1999年)14号件精神,勤工俭学稳步发展。到2002年,全省有32842所中小学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接纳学生参加素质教育活动6000万人次,开展率达97%;全省有各类勤工俭学基地48641个,工业企业689个,三产业网点20033个。全省从事校办产业的各类职工达45528人,其中教职工12382人。  相似文献   

17.
伊犁自治州中小学勤工俭学发展势头良好1993年伊犁自治州中小学勤工俭学活动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较大成绩。截止去年12月底,全州中小学勤工俭学完成总产值4601万元,纯收入1999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用于补助教育经费1600万元.上缴...  相似文献   

18.
从最近召开的全省校办产业会议上获悉,近几年我省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截至1994年底,全省普通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活动普及率达到了97.13%,校办企业普及率达到了53.45%。1994年勤工俭学收入比1990年增长102%,达6.9亿元。4年累计总收入25亿元,补充学校经费15亿元。普通高等学校1991年到1994年校办产业年纯利润由0.38亿元增加到0.67亿元,增长73.5%。产业结构也有了较大改善,校办第二产业中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效益规模的企业。中初等学校中1994年税后利润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75个,其中24个超过百万元。第三产业有较大幅度的发展,1994年全省中、初等学校第三产业单位实现纯利润共1.3亿元。在农村中小学,以种养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经济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已成为我省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勤工俭学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1987年以来,勤工俭学产值、纯利润和生均收入数成倍增长。连上两个台阶。1989年与1987年相比,勤工俭学产值由1987年的540万元增长到2178万元,增长了303%;纯利润由140万元增长到529.7万元,增长了278%;生均收入数由1.4元增长到5.41元,增长了286%。勤工俭学收入用于补充教育经费,3年累计达400余万元,为改造危房、改善办学条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校办企业和校办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教职工解决不少后顾之忧,3年来安置教职工待业子女300多人,解决教职工住房困难、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  相似文献   

20.
银南地区各县(市)、各类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广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既抓“育人”,也抓“创收”,大力兴办校办产业,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地区872所学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占中小学校总数的50.2%,吴忠、青铜峡等县(市)开展率达100%;校办工厂发展到53个,第三产业网点133个;建农、林、牧、副、渔实习基地202个,面积6404.25亩,1992年学生在基地实习劳动约28万人次;校办产业职工779人,形成了一支生产、销售、管理队伍,安置了一批待业人员;1992年勤工俭学总产值1426.77万元,纯收入296.87万元,250万元用于补充教育经费不足,缴纳税金35万元;年末固定资产总值502.53万元,流动资金334.4万元,为进一步发展校办产业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