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创造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中指出:"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刘呈德 《考试周刊》2010,(34):24-24
江泽民同志说:"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那么,如何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我认为,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其关键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创造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在体育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教,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把创造性的培  相似文献   

4.
陈卫彬 《教育艺术》2002,(10):22-24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 ,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创造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中指出 :“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 ,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实施创造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 :“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有所发现的人 ,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对于以全力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为己任的我国教育界 ,深刻认识以发…  相似文献   

5.
谈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任,大学生是否具备创造力,拥有创新才能,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发展。创造性人才从何而来?必须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创造教育十分强调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素质的培养,而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涉及许多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现代工程的综合化和复杂化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创新和创造的根本在实践,工程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因此,工程教育只有面向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世纪国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综合性考试改革的需要,我国大力推进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开展创新教育。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学进步和知识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职责。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要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能,就必须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旨在造就富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是改革传统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创造教育的主阵地在高等院校,基础在中小学。创造教育的开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中小学抓起。  相似文献   

9.
创造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复兴,一个国家持续发展所必须的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样重要。当今社会的竞争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采用恰当合适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培养更高品质,创造创新能力更强的学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学生想要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它的创新创造能力必须持续发展,持续进步,跟上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本文将概括初中实验教学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呼唤“创造型”人才,培养大量的“创造型”人才是科技发展的要求,是国家富强的必备条件。如何培养“创造型”人才则是当今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在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