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对自动化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依托传统合作单位,挖掘整合内部资源,建立自动化专业综合实践基地,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创建高校和企业之间"双赢"的合作模式,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面向创新人才培养,按照工程认识、工程实训与实践、工程综合以及研究创新4个层次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占据重要地位,但当前实践教学基地多为"人情式"建设模式,难以持续发展。建设"共赢式"实践教学基地需获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需与地方政府及小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队伍;需共同制定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丰富工作内涵以及完善监督机制和反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杨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二平台+三阶段"人才能培养模式,并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选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等配套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以职业为载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以训练学生基本实践技能为目标,实行实验室开放式管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动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示范建设的契机,在专业建设中,通过探索"政、企、校联动"专业建设机制;创新具有煤炭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力模块化、考证岗位化"人才培养方案,与订单企业共建学生学习激励机制;构建"以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打造"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与企业共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生产型、开放式"实训基地,并在具体人才培养中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建设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为煤炭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发挥了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专业认证是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高校加强专业建设的有力抓手.本文通过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专业建设实践,提出了坚持学生中心、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突出成果导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聚焦持续改进、优化教学质量评价;聚力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等加强工科专业建设的有效举措,对推进工科"一流专业"建...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及所在团队关于建立完善护理专业海外国际实习基地的构想与探索。具体实践路径为:确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准确定位国际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学校、医院、国际合作机构共建团队,共同开发和实施海外临床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项目;严格执行语言、职业技能"双证"制度,选拔优秀的国际实习生。意图通过国际实习基地的建设,创新高职教育专业实践路径,提升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推进护理专业发展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实践,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教学与就业岗位的贴近度,实现校内学习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打造"贴近岗位、突出应用、培养能力"为特色的教学新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最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相似文献   

8.
黄锡远 《考试周刊》2007,(29):26-27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校面临着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问题。高校通过构建"双平台、双体系、多模块"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体系、"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测绘工程专业认证为切入点,指出教师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专业认证能力标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借鉴CDIO教育理念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将基于"注册测绘师"和"卓越工程师"的职业资格培养引入课堂和实践教学,设置"工程师模块课程",同时重视科研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以提高我国高校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加旺 《广西教育》2013,(11):107-108
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民族陶艺专业建设为例,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应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技能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从而使特色专业办出特色,形成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11.
职业院校就业导向的深层次内涵渗透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专业建设彰显就业导向,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满足社会需求这一原则;牢牢把握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课程建设这一核心;紧紧抓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努力完善与真实职业情景相似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一保障。  相似文献   

12.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旅游专业与国情形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紧密相关,具有课程思政建设的先天优势.应从"课堂授课—实习实践—考试设计"等三个环节构建旅游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旅游产业发展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意识,对学生进行国情形势教育;以旅游专业规划设计类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和文化自信,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以"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行业责任感和忠诚度,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云南大学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实践阶段,"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和夯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文章初步探讨了云南大学地球物理学的本科教育建设问题。首先讨论了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其次分析了专业课程设置总体思想、学科教学和实践教学;最后探索了地球物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建设问题一致是困扰本专业发展的基本问题。小学教育专业特色主要由儿童性、综合性、实践性等"三性"构成,以此为基础,才能凸显本专业的基本价值与独特优势。构建"三性"为基础的专业特色的基本策略与实践是:重新确定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独特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要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需要改革用人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开展教研教改,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实验实训平台,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双向互动、反馈调整"机制;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体系,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从总体上来说还没有形成令人满意的特色,还不能妥善地处理好职业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关系,许多专业建设方面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也正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在专业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其发展趋势: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群和专业体系;转变观念,深入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好实训基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章喆 《教育教学论坛》2020,(17):145-146
该文根据教育部指出要"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专业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的精神,针对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三全育人"为引领,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培育卓越的教育教学质量文化;以"闭环"机制为手段,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和保障体系的建设等几方面的建设思路,以期为省属高校工科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4):128-13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有效运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石家庄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能力要求设计相应实践环节,并且将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理论核心课程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建立起"递进式四阶段"实践教学体系,在明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完善了实践教学内容,健全了实践教学环节保障措施,丰富了实践教学形式,改进了实践教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建设国家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特色决定生存"已经日益成为共识.我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经过长期的"突出计量特色,加强专业建设"的努力之后,取得了"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良好人才培养效果,并于2007年成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实践教学是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讨论,最后介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着力实施"三关"工程:一是关切教师情感需求,坚持一日三巡,用交心谈话代替随堂听课。二是关注教师不同追求,妥善安排各类岗位,同时强化书香校园建设,丰富精神生活。三是实施5个"关切":组建青年行知班,关切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搭建教科研活动平台,关切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走教教研,关切全科教师特色发展;创新科研实践,关切骨干教师学术领军;狠抓师德师风,关切提振精气神,从而有效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