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每个人都需要尊重,作为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的尊重,我们千万不可忽视孩子的这一不亚于穿衣吃饭甚至比其还重要的需求。被尊重的孩子也会去尊重别人。我们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自信心,这是做好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问题。不尊重孩子,就谈不上教育,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爱好、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以及从属和爱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便会开始对名誉、地位、成就给予较多的关注,这就是尊重的需要。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得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这也表明了学生这个群体对尊重的需要。因此,在学生成长历程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3.
学会尊重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师道尊严”的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便是它最直接、最形象的写照。把教师尊为学生的再生父母,这诚然是一种美德,但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就会出现偏颇。因为作为完全意义上的人来讲,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对学习者的尊重。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长者转向平等合作中的首席,努力创建平…  相似文献   

4.
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首要品质是 ,尊重学生的人格 ,理解信任学生。一个人在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以及从属和爱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 ,便会开始对名誉、地位、成就给予较多的关注 ,这就是尊重的需要。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 ,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5.
一、尊重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前提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当他们被尊重、被肯定时会产生一种自愿的意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自身应尽的职责。所以,教师一定要把尊重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人格和他们的不同需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建议。比如设立“值班班长负责制”,让全班学生轮流担任值班班长,负责全班的日常工作,给每个学生机会,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会明显增强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极大满足学生自我尊重的需要。二、为学生自我教育创设有利的文化氛围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科研…  相似文献   

6.
孙威 《吉林教育》2005,(4):43-43
尊重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也是教师体现教学民主作风的体现。做为一名教师,应时刻意识到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而不能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更不能对学生任意发号施令或大声斥骂。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封建社会的一些“师道尊严”还在我们许多老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7.
<正>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很普遍的,但要做到人与人的和谐交往、友好交往,做到彼此的信任,就应该具备最起码的条件——尊重。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天天与学生打交道,要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必须认识到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更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这一点,教师的潜移默化很重要,要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仅会使学生在未来的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人更是班主任的首要职责。要做好育人的工作,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好、习惯,甚至为人处世的方式。当学生被教师认同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之举,会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尊重是一粒种子,只要把它撒进教育的土壤,就会不断长出更多的信任和爱。那么,教师该如何尊重学生,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呢?尊重学生,就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9.
全永日 《中学文科》2009,(18):140-140
尊重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懂得维护自我尊严并给与他们应有的人格尊重,这是因为自尊是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学生到了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自尊心理日渐强烈,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但由于他们毕竟年轻,阅历不足,而且因为稚嫩和脆弱的心理承受力,常常会在努力维护自尊之时易产生自卑,在渴望理解之时易自我封闭。这种自卑和封闭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直线下降。在老师眼里,他们是差生;在家长眼里,他们是不争气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庄子说:“心莫若和”,是讲没有和谐的人格,即使是天下太平,也会身心乖错。具有和谐人格特征的人心胸开阔,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有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有很强的自控力和创造力。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有效利用高中物理学科资源,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1.
尊重孩子     
尊重是每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尤其是孩子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基础阶段,我们应该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学会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荨重他们的人格,尊重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从而合理运用生成性资源来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许莉娅 《中国德育》2007,2(10):96-96
在社会学看来,研究生命教育需要特别关注下面几个概念。第一是尊重。一方面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品格,另一方面要思考我们的行为如何表现我们良好的品格,如何表达我们对他人的尊重。第二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丰富的概念,从法学意义上讲,人格意味着权利。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意味着尊重学生的权利。怎样尊重学生的人格?首先禁止诋毁和羞辱,这是底线;其次,要关注、关心、关怀、体贴学生。  相似文献   

13.
赏识教育的首创者和推广者周弘老师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诚然,如果一个人一直被质疑和被否定,那么他很容易自暴自弃;相反,如果一个人一直被尊重和被肯定,那么他也会不自觉地欣赏自我和完善自我。因此,在本文中,笔者针对赏识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展开研究与实践,希望以赞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鼓励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与认可中强化学习、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作者心语马卡连柯说,任何教育都应该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该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要求他。教师使用惩戒也是一种教育,因此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决不能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可以不尊重学生,甚至侵犯学生的人格权利,比如随意侮辱学生、随便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应该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呢? 一、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学生是有独主人格的人。作为人就有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人格和老师的人格是平等的。人格需要尊重和保护,作教师的往往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容易形成盲目自尊、无视学生的人格、不容许学生有丝毫挑战的畸形心理。突出的表现是师生关系不平等,有的教师放不下架子,把本来应该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得等级森严,学生常常需要看着老师的  相似文献   

16.
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责任是人的一种普遍需求。青少年学生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需要为师者给予史多的尊重。尊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心态发展。一个好教师应该去研究学生“尊重需要”的心理,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7.
王秀娟 《生活教育》2011,(21):79-81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课堂被教师所垄断,学生被教师牵着走,学生的思维完全被教师讲授的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着、制约着。老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独立的人格与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发展。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主体,都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的人格,都需要得到他人的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尊重学生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应有严格的要求,因为一定程度上“严”是“爱”的体现,但对学生也不能过于苛求,稍有一点闪失,就对他们横加指责,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上进心和自信心,甚至会“破罐破摔”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每个人都有不愿为人所知的秘密,都希望拥有一个不被他人侵犯的自由活动空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隐私。个人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36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  相似文献   

19.
爱心至上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一、尊重学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人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尊重学生,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就要允许学生在思想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  相似文献   

20.
师爱小体会     
初中生的心理已经基本成熟,但有待完善。他们特别重视人格尊严,对自尊心方面的问题十分敏感,但他们的自尊心非常脆弱,所以,教师必须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理解师爱最基本、最关键的一点。不注意这一点,无论教师对他们的爱多么深,他们也无法理解,甚至会和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如何让学生理解师爱,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呢?我在与学生的三次谈话中悟出一点浅显的道理。我觉得教师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