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丁铭蕃 《成才之路》2021,(14):48-49
作业设计要符合学情,不符合学情的作业是无效的作业。语文作业是为学生思维发展服务的,更是为学生素养提升服务的。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切实发挥出实效。教师要设计分层性作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设计趣味性作业,让每次作业行之有效;设计实践类作业,让语文作业绽放异彩;布置观看类作业,让语文学习无限延伸。  相似文献   

2.
<正>一、设计层次作业,坚持因材施教小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基础也各有不同,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性,为学生的个体化发展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因材施教的突出体现就是设计层次作业,给学生一个思绪过渡的梯度。层次作业对小学生的思维培养极为重要,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作业设计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学习如何思考,并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3.
吴林妹 《江苏教育》2022,(25):57-59
“双减”政策对课堂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业是撬动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支点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精心研究与设计作业,让学生卷入学习历程:设置私人定制作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走过场变为真实学;设置支架式作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寻答案变为觅规律;设置碰撞式作业,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实现从浅表到高阶的进阶。  相似文献   

4.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注重正确教学方法的引导。在课后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基础能力,开展分层作业设计;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开展分层作业设计;丰富作业分层形式,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优化作业分层评价,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建立完整批改机制,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将“双减”政策的教学内容进行贯彻落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数学能力以及理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莫华英 《新教师》2023,(10):52-53
本文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结合闽教版教材中的作业设计为例,让学生在作业中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6.
<正>思维能力是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作业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及使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师要立足于发展学生思维的视角,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课堂教学的需要,不断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能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勤于思考,从而实现轻负、高效、优质的作业设计目标。下面以第一学段作业设计为例展开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7.
数学作业的设计不只为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更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本文从"作业功能""作业内容"和"作业过程"三个方面阐述改进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让数学作业设计从"产品思维"向"作品思维"转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8.
作业设计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文章通过探讨传统的小学英语作业存在的“病症”以及小学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结合小学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教学课例,提出小学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推陈出新的策略:设计分层作业,破解学生学习差异;设计实践作业,提升学生迁移能力;设计导图作业,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完善作业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以期让英语个性化作业成为撬动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有力“支点”。  相似文献   

9.
李月华 《天津教育》2022,(15):105-107
<正>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提升、推动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作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教学深度落实奠定良好基础。“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更要深度激发学生作业兴趣,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精彩呈现,发展学生语言思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以生动、丰富、多彩的作业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积极体验、感悟语言文化,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在小学英语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注重对作业的多元设计,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其内容基本上是教师设计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计算与演练,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思维也造成了一定束缚。因此实现作业的个性化设计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感受并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在进行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应保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作业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训练。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作业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不仅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更旨在发展学生。我们要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设计多彩作业,彰显人文情怀,让不一样的数学作业同样精彩,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作业成为孩子们巩固知识、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园地,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新课后,要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实现高效学习。而课后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获得灵动的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为学生搭建知识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学作业本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活动,是数学课堂的延伸与补充。教师要设计多样化、自主化、层次化、项目化的数学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开发潜能和表达交流的场所,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习能力、激励学习水平、激活学科素养,让学生在作业中巩固基础、形成能力、提升技能、发散思维,让每一个学生主动、生动、谐动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东艳 《广西教育》2014,(29):80-80
正作业设计与布置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创新作业布置一方面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拓展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利用作业巩固知识,促进知识体系的建立,同时也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另外,还可以在练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一、精选精练,让作业更具目的性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学习、加速建构,让学生在训练中达到发展思维、提升技能的目的,并在长久的训练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储备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要精细谋划作业设计,使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吸引力,使数学练习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5.
在座试教育的惯性习惯影响下,无效学习、低效作业已经成为当今素质教育发展的制约性瓶颈。作业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手段,只有确保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从繁重而无效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以“趣味、成功,探索.创新.自主”为特点的作业设计,为学生在作业中升华知识、在作业中掌握技能.在作业中形成能力,在作业中创新思维搭建了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6.
作业作为数学课程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发展革新对于保障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作业设计中可以改进和创新的地方,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丰富知识的向导,为其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实战平台,为数学教学的有效进步筑起坚实的防护。一、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进行作业差异化设计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作业情况反馈中我  相似文献   

17.
深度学习理念下注重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一方面能让数学教师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则可以推动教学方式改革,由以往的“教师出题学生做”的作业模式转变为“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来设计作业,充分发挥作业巩固知识、延伸教学的教育价值.本文简述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原则,并围绕“设计实践性作业”“开展层次性设计”“增设挑战性内容”“思想方法渗透”等多方面展开探究,从而提高校本作业质量,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8.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平时笔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设计: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乐于去做;自行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设计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人文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设计弹性作业,培养阅读兴趣。课程中我们的语文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学生的作业也要不断的变化,要让学生爱上作业,体会到作业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把作业设计得趣味性强些;让学生在情感沟通中学习,在玩的氛围中学习,使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课内外结合,巩固和深化语文知识。力求作业设计校本化、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涵层次化、作业拓展综合化。  相似文献   

20.
作业主要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目标布置给学生,由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从本质上来说,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内化的过程。作业作为学习过程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教师需要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立足育人的基本需求,改变传统作业功能过于窄化的弊端。文章基于“学生视觉”,从“理解学生,基于学生学习难点设计作业;尊重学生,授以学生作业选择的权利;呵护学生,关注学生作业过程中的体验;相信学生,激发学生潜能放飞学生思维”四个方面对作业设计展开探究,以期让作业回归学习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