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在乡镇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经10多年了。历届领导重视宣传工作,关心支持《新闻爱好者》的征订与发行,给我们通讯员每年都订阅了《新闻爱好者》。我从第一次阅读《新闻爱好者》开始就喜欢上她了,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她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是她使我走上成功之路,使我由一名农民通讯员转正为乡政府的一名国家干部。在这里,我代表广大基层通讯员由衷地道一声:谢谢你,《新闻爱好者》。《新闻爱好者》知识性强,内容丰富多彩,每个栏目都适合通讯员的口味,真可谓“知识库”。她给新闻工作者开阔了视野,开阔了心胸,增长了知识,工作…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新闻迷”。几年前,我就从报纸上看到了《新闻爱好者》创刊的消息,心里一直默默地“爱恋”着她,总想得到她。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个亲戚的破书堆里拣到了1988年第一期《新闻爱好者》,一看便被她吸引住了,仿佛干涸的土地遇上了甘霖,爱不释手。遗憾的是就此后再也没有见到新的她。我村距县城50里,离周口市10余里。我几乎每  相似文献   

3.
永远的朋友     
订阅《新闻爱好者》已有好几个年头了。看看书桌上那一本本图文并茂的杂志,回想这几年我所走过的新闻写作之路,我从心底里感谢《新闻爱好者》这位真诚的朋友,是她给了我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坚定了我在写作道路上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4.
我的老伴袁秀英,今年75岁了,一辈子没进过学校门。但她却对《新闻爱好者》情有独钟。 1990年我离休后订了《新闻爱好者》,刊物上所登文章我篇 篇必读,从 而学 到了 不少 写作知识。10年来,我在各级新闻单位发稿千余篇,多次受到县、市领导部门表彰。我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成了全县闻名的“优秀通讯员”、“特约记者”和“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当我把市委宣传部颁发的“好新闻奖杯”捧回家时,老伴笑眯眯地说:“你得这荣誉,可是《新闻爱好者》的功劳呀!” 一天,我想找一本《新闻爱好者》查个资料,翻箱倒柜,竟连一本…  相似文献   

5.
征订工作刚一开始,我便到邮局订阅了一份2002年的《新闻爱好者》。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结识,我深深地感到:是新闻写作使我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一名农民新闻业余爱好者。《新闻爱好者》以其容量大,视野新、实用、实在而深受我的喜爱。每期杂志收到后,我都逐篇逐字细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是她使我在新闻写作中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场短新闻的采写》、《“一句话新闻”有啥好笑》等一篇篇文章时刻激励我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洞察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去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去唾弃社会的丑恶现象,更…  相似文献   

6.
以前我从未见过《新闻爱好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邻居张伯伯家里,看到了图文并茂的《新闻爱好者》。从此,我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潜心学习。1988年在我家所订的报刊中,增添了一份《新闻爱好者》。每月接到她,我都篇篇必读,有好的段落还抄下来,细细品味。她文章短小,融知识性和趣昧性于一体,说服力和实用性强,既陶冶了情  相似文献   

7.
前年12月,我被招聘到槐树乡搞通讯报道工作。刚上任时,我实在怕难以胜任。该乡位于遂平的西北部,距县城40多公里,地势偏僻,历来是报上无稿,电台无声,县广播站也很少发这个乡的稿。如何克服困难?我想起了《新闻爱好者》。我从1980年以来,就是靠《新闻爱好者》(原为《河南日报通讯》)这个良师益友帮助,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我先后获全国好新闻三等奖,全省好新闻一等奖,连续8年被地、县评为模范通讯  相似文献   

8.
1987年,我毕业分配到汝阳县第一职高不久,仍然从同行那里见到一本《新闻爱好者》杂志,爱好新闻写作但初学不摸门路的我立刻便视若珍宝,爱不释手,我如饥似渴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觉得特别实用.此后我连续7年自费订阅《新闻爱好者》.为了便于查阅,我又把1988年到1992年  相似文献   

9.
今年过春节,除带上我的那位她,还有一位好友《新闻爱好者》陪同,回到老家邓州市白落乡歪子村。我是个新闻爱好者,是《新闻爱好者》领我走上新闻创新之路的。六年多来,我笔头子越写越有功夫,曾经在《解放军报》、《战友报》、《中国石油报》等十几家报刊上发表作品300多篇。在油  相似文献   

10.
父亲从事新闻工作已30多年了,也是《新闻爱好者》的忠实读者,2000年退休后,从有限的退休金中自费订阅的刊物首推《新闻爱好者》。一晃4年过去了,《新闻爱好者》成了父亲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整整齐齐堆满了大小书柜的《新闻爱好者》是些,一查,父亲的《新闻爱好者》不见了,问我妈  相似文献   

11.
当我拿到2008年第1期《新闻与写作》时,心中不禁泛起一种欣慰与感动。从1998年第一次订阅它到现在,《新闻与写作》已伴我走过十年了。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名新闻爱好者成为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十年里,《新闻与写作》成了我实现新闻梦想的良师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12.
信心     
我早想写稿,但总没信心。1986年有人给我们推荐《新闻爱好者》。从那时开始,我这个“爱好者”,如饥似渴,每期必读。她,使我充满信心,浑身是劲。几年来陆续发稿100多篇。前两年,矿上有几位退休老工人,经常在矿区拾遗补缺退而不休,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我为他们的高尚精神所感动。一次,听说他们到涧河滩上义务架桥去了,我立即赶往现场采访,很快写出了稿件《文明桥》,义马矿工报发表后,省新闻中心  相似文献   

13.
“下期《新闻爱好者》来了,你别忘了给我留一份。”一位基层信贷员再三央求我说。陕县农行今年才开始订阅《新闻爱好者》,仅仅半年多时间,许多人就与它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每期《新闻爱好者》一到,都被大家争抢一空,成为业余爱好者的抢手货。在《新闻爱好者》的帮助下,全行的通讯报道  相似文献   

14.
我的好助手     
我是高中语文教师。厂政工部给每个通讯员订了一份《新闻爱好者》,每收到一期我都爱不释手,仔细、反复阅读,无论是新闻界老同志的经验谈,或是新秀们的切身体会,都给我有益的启示,从1986年至今我已积攒《新闻爱好者》几十本。我从每一本中汲着丰富的知识营养,得益匪浅。她对我的作文教学起着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评讲作文时  相似文献   

15.
搞了几年的文学创作,觉得单一乏味,又开始学写新闻稿。其实在搞文学创作时,我就对《新闻爱好者》感兴趣,那时还叫《河南日报通讯》。每期来后,我总是一字不漏地读完她,因此,对新闻早想试试写写。1990年元月,我开始写新闻稿,采访了几个人物,可无处下手写,只好从抽屉内拿出《新闻爱好者》,来个比葫芦划瓢。写好寄给我们县广播站,结果不几天广播了,这一下我可喜出望外,也来了劲。3天内,我一下写了十几篇,寄给省以上新闻  相似文献   

16.
捧着刚从收发室拿到手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新闻爱好者》,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我和《新闻爱好者》属于“日久生情”的那种老朋友。那时我刚从基层调到机关,对新闻报道工作一知半解,理不清头绪,很是茫然。虽然对新闻报道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但由于缺少系统、规范的学习,总感到写出来的报道理论根基浅、后劲不足。偶然的一次机会,从图书室发现以前的《新闻爱好者》,觉得该刊的实际操作性、指导性很强,而且内容很实在。理论性文章颇有深度和力度,议理深邃但不单调,分析透彻但不乏文采。像一束淡雅的中国兰。从此我对该刊就更是爱不释手,每年都用有限的津贴订阅《新闻爱好者》。她像一位导师指引着我走向成功的彼岸,使我当上了一名支队的报道骨干。我坚信有了《新闻爱好者》的陪伴,我的前面阳光明媚。《新闻爱好者》,我爱你@亢志成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个业余新闻爱好者。17年前,《新闻与成才》的前身──《解放军报通讯》编辑袁良同志,在乌鲁木齐市边疆宾馆给原乌鲁木齐军区新闻干部骨干培训班授课时,我结识了《解放军报通讯》,从此后,她便成为我新闻学步的唯一良师。17年来,我年年坚持自费订阅她,阅后精心保存,至今一期不少。《新闻与成才》开辟有“业务探讨”、“采写体会”、“成才足迹”等,这些文章都是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写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撰写的,是我学习的优秀教科书。经过认真学习,我逐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掌握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我采写的新闻作品,先后…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伴我度过休闲时光最多的,总是放在案头的那一摞《新闻爱好者》。1998年认识《新闻爱好者》至今,她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暇闲之余,我特别喜欢到“通讯员园地”中畅游,从中汲取新闻写作的营养。《巧找素材》、《琐言琐事好新闻》教我学会新闻写作的素材收集与整理;《等来由头好作文》、《巧选角度写好稿》、《打开思路的ABCDE》送给我开启新闻写作思路的金钥匙;看了《一篇通讯拟了80个标题》一文,让我懂得“标题新颖、文章升华”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多上稿、标题请制好”。几年来,经过这位不开口老师的指点,我的业…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新闻爱好者》编辑部:很偶然读到了《新闻爱好者》的电子版,我十几年没有见到过这个刊物了,这次见到,忍不住泪下。我是1988年读到《新闻爱好者》的。我父亲段向理,是我们镇里的通讯员,也是一名老新闻工作者了,从这本杂志创刊起,他就是一个忠实读者,并且向所有喜爱文字工作的人推荐。我记得那时我们镇里订了5份,编辑部还奖励了1份。从上初中起我也开始读这本杂志,尽管有的内容当时还不能完全看懂,但我也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直到1991年我父亲病重,我们还一直坚持订阅这份杂志。到父亲不治,全家人陷入无限的悲痛之中,才不得不中断。父亲去…  相似文献   

20.
起步     
高中没毕业我就喜欢上“爬格子”。1987年初,经我们上蔡县大路李乡通讯组组长熊建国介绍,我与《新闻爱好者》相识了,从她那众多的栏目中,我学到不少东西,不到半年投稿70多篇,在县广播站、《驻马店报》见稿6篇。1987年底,我应征入伍,在紧张而艰苦的军营生活中,我没有忘记《新闻爱好者》,战友董康、晓峰、贺宗庭、周广山,平时爱读爱写,一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