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变形的花轿与走样的棺木——二十年代中国现代乡土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民风民俗表现着民族精神.民俗中的婚娶、丧葬习俗更是民族文化精神蕴含深刻的载体之一.民俗产生于土地,又反映着母体的发展变化.本文欲就二十年代中国乡土文学中的民俗现象尤其是婚丧民俗从其作用和美学价值方面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引起人们对于民俗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丰富的民俗事象反映了社会的丰富性,是各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见证,并从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由于民俗是民族心理的重要表现,而民族心理又是民族生活文化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此,作为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生活的语言文学,自然与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剐是民俗与古代诗歌、戏曲的关系,更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3.
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之一,如今民俗教育已倍受人们的关注。文章对民俗内容的教学实践展开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民俗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功能:民俗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另外,对历史教学中渗透民俗教育还要有一定的适度性、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歌与民俗关系密切,民歌可反映民俗,是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丰富多彩的民俗又不断丰富着民歌的内涵和外延。粤西雷歌中所蕴含的民俗事象极为丰富,涉及雷州半岛人民的生产习惯、精神信仰、饮食习俗、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反映了雷州半岛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特质。试图透过粤西雷歌中的民俗事象这一活动窗口,来探究雷歌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5.
民俗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传承民族精神、构建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民俗体育融入高校学校体育的价值,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了民俗体育融入高校学校体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各个民族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民俗,不同的民俗也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各个民族。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既是民俗的承受着和创造着,又是民俗的载体。文学要写人,要表现人民大众的人性和人情,要探索人的个性的实质和心理,要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就不可能离开风情民俗的描写,作品中必然会融注进广泛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7.
明清以来,大量的农业移民在短时间内大量迁徙至土默特地区,使该地区生产方式、民族结构和文化观念逐渐发生改变。农业经济方式的开始与扩大,使原有的以游牧经济为主的物质民俗发生改变;以汉民族为主的其他民族的人口的大量移入,使该地区民族结构以及以血缘为纽带人身隶属为主要关系的部族社会民俗发生变化,移民文化观念的植入(前期主要是汉民族,后期包括满族、回族等),使原有的精神民俗渐渐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8.
九隆传说蕴涵了哀牢氏族特定历史时期较为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沙壹"尝捕鱼水中"体现出了哀牢氏族的物质生产(渔业)民俗;沙壹"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名子曰九隆"、"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则是哀牢氏族成员关于诞生、命名及婚姻的人生礼仪民俗;"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分置小王,往往邑聚,散在溪谷"反映了哀牢氏族血缘型、军政性和地缘型的社会组织民俗;"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文"是哀牢氏族的民间信仰民俗的依据;"衣皆着尾"则是对哀牢氏族物质生活民俗中的服饰民俗的生动刻画。九隆传说中所蕴涵的民俗文化既是哀牢氏族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又是其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民俗审美论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中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具有物质与精神的两栖性,既是一种人生的实在,又是一种人生的信仰,内涵着十分复杂的文化情态.由于民俗集历史的、心理的、地域的因素于一体,因此,文艺对民俗的审美化,将极大地丰富民俗的艺术表现力,使民俗艺术更典型、更逼真地再现出感性民俗生命的原始情态.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基于高等艺术教育视阈的民俗舞蹈发展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舞蹈教育目标错位、舞蹈教育方法单一、民俗舞蹈观众流失、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等方面。基于此,简述了民俗舞蹈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作用,论述了新时期高等艺术教育视阈下民俗舞蹈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新时期高等艺术教育视阈下民俗舞蹈发展的路径,旨在依托民俗舞蹈学习涵养学生民族精神,促进传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和文化现象,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民俗是一种广泛的社会存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载体和民族认同的纽带。民俗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粘合剂,是展示国情地情的主渠道,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大舞台,也是法制建设的奠基石。深入研究和不断发扬优秀的民俗传统文化,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俗作为一个民族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它包括该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人民群众所创造并享用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带有传承性的行为、意识和语言等现象。在极为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中,竞技民俗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竞技民俗往往是和生产民俗、节日民俗等结合在一起而得以展现和变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正> 民俗是民族群体约定俗成的社会生活惯例、规矩和模式,是具有特定民族心理内容的民间文化的范型。民俗包括民间初级社会群体组织形式、行为活动方式、精神文化产品和物质文化产品。民俗植根于民族集体心理的深层,是民族集体记忆中本民族先前生存经验和心理经验的型式化显现,是民族群体关于宇宙、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原初认识的结晶,是  相似文献   

14.
以婺文化为特色的八婺区域,衍生了丰富的地域民俗传统体育。以浦江板凳龙、义乌罗汉班、磐安迎大旗、后宅高跷等为代表的民俗传统体育,传承着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带浓郁的婺州文化精神。八婺区域文化与民俗传统体育的有效发展,有待于区域文化活动、旅游品牌开发、地方感情特色培养等一系列与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规范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语言及心理等,并由此模塑着人们的文化人格。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民俗氛围之中,如同鱼生活在水中一样。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而,它不可避免地烙印着民俗的痕迹。把握文章中的民俗事象,对实现教学目的,特别是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着积极的作  相似文献   

16.
节日起源于仪式,因此节日大多与宗教有关。酥油花灯会也同样起源于宗教活动,在4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演变成藏民族独有的宗教节日,岁时节日,成为藏民族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塔尔寺酥油花通过灯会的表现形式,表达着对佛像、佛寺的敬仰之心,离开宗教信仰就无法解释其源头和内涵,但它们已经民间化,成为一种民间文化表现形式,不同程度地负载着信仰价值。通过酥油花灯会中的民俗活动,可以看出藏民族的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17.
华林 《铜仁学院学报》2006,8(2):14-15,26
民间文学是研究民俗,民间俗信的重要线索和重要依据: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学常常反映出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民俗。而民俗又反映着一个地方或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研究铜仁的民间文学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铜仁独特的民俗,而且对于开发铜仁,建设铜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楠 《考试周刊》2012,(63):33-34
黑龙江有着民族民俗、民族文化风情,但是对于其壁画装饰的地域性特征研究较为少见。艺术来源于生活,民间艺术蕴涵着各民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而具有地方特征的壁画装饰则更能直观地表达和体现出该地区的民俗、历史文化和地域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传统节庆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能彰显小学教学实践性、生活性的价值。挖掘传统节庆资源的人文价值,开发校本化的节庆课程,通过民族节庆中的语言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让学生获得民族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是一种增进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通过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参与者有意识地塑造和美化自身,并不断完善。艺术是人类所创造的至高无上的精神产品之一,它集美学、文学、音乐、舞蹈等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于一身,具有美不胜收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民族传统艺术反映着民族的信仰和精神,是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体育与民族传统艺术相互交织、互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悬念之美、欣赏之美和精神之美。文章以体育与艺术的关系为视角,列举武术、音乐、绘画、戏曲等传统艺术因素在体育中的足迹和结合,以赛龙舟活动和那达慕大会为例,探析民族传统化体育特别是民俗传统体育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