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多数人看来,童年意味着天真烂漫,童年意味着幻想,童年意味着无忧无虑,童年还意味着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和可塑性。“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什么?”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所以有的父母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给出答案:我们当然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一切。但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关注什么,父母似乎并不太在意。还有一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地设计好了孩子的成长“宏图”。然而,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的能力与特长是不是与这样的“设计”相吻合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的下一代理应有更幸福、快乐的童年。然而在…  相似文献   

2.
“你家孩子报什么班了?”“咱家宝贝是不是也该报个班了?”这是许多父母见面时最爱讨论的话题。 现在,社会上的各种兴趣班很多,有关的说法更是众说纷纭; 小的时候不让孩子学,错过关键期再学就难了; 将来别人都有一技之长,自己孩子什么都不会,会缺乏自信; 孩子上兴趣班,费时费力费钱,孩子又累又痛苦,甚至搞得全家紧张; 费了半天劝戒,也没见孩子学出个什么样子来,上班似乎也没有什么用…… 所有这些信息让父母们很困惑:该让孩子上兴趣班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和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条件相比,他们简直是生活在天堂;有人说:我要让孩子幸福,孩子有什么要求我能满足的都要满足,我不想让孩子再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受苦。现在的孩子真的比他们的父母童年时幸福吗?物质富足就是幸福吗?  相似文献   

4.
有一首儿童歌曲,是表扬好孩子的。记得其中有一句歌词是“……从来不淘气”。“从来不淘气”的孩子是什么孩子呢?规规矩矩,文文静静,不乱说,不乱动。但这样的孩子还是孩子吗?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有出息吗? 从某种意义来说,童年与淘气是自然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会说  相似文献   

5.
王倩芸 《家教世界》2023,(26):52-53
<正>“孩子太小,做什么家务?”“孩子做不好,还不如自己做”“做家务是大人的事,孩子好好读书就行了!”说起做家务,很多父母往往认为离孩子很远,孩子只要成绩好就行了。但是,这样真的好吗?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不会做家务,将来他如何独立生活?为什么要提倡劳动教育?让孩子做家务就那么重要吗?  相似文献   

6.
教孩子学点“什么”并不难,社会上有那么多辅导班,有那么多富有专长的老师,而家长又是那样望子成龙心切,任你想让孩子学“什么”,他都能学会。然而问题却并不在此,而在于这类的学习是“应该”的吗?  相似文献   

7.
吴玉琴 《宁夏教育》2003,(10):60-60
首先,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来体验快乐。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衣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育机构有责任让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然而,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或商业潮流,过度关注技能训练而忽略游戏活动,举办各种实验班、特色班,增加汉语拼音、识字、珠心算等小学化学习内容。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让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某天,听到朋友调侃自己的孩子:"你有童年吗?"孩子天真地回答:"有!我有童年!等放寒暑假我就有童年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敢问问每一位孩子吗?我不敢!朋友的孩子在班里已经属于活泼的、学习好的、父母没怎么施加压力的、人缘也较好的,且父母都是老师也有寒暑假,她尚且如此回答,我哪还敢问其他孩子?  相似文献   

10.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父母可能会问:“难道对孩子还要隐瞒什么吗?为什么不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诉他呢?”父母不要过早地让那些不为孩子理解的真相使他变得不再天真,不要武断地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不要用刻板的教条束缚住孩子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是所有父母的责任。奇奇  相似文献   

11.
您了解现在的孩子吗?您知道劳动对孩子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吗?您知道运动的好习惯是在哪个年龄段养成的吗?您知道《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内容有哪些吗?您知道怎样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吗?您知道怎么对孩子说话吗?您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心理健康的孩子吗?您知道儿童有哪些权利吗?…… ……以上这些问题想来是每个父母都关心的,但是有些父母却并不能很好的回答。有这样一本书能帮您解答这些问题,它就是《成功父母必读》。这本书介绍了大量的方法,汇集了专家的研究成果、父母的教育实践经验,具有科学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下面是我们从中摘录的部分内容和观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家庭模式及亲子交往的方式,已由原来的一对父母照料几个孩子的关爱不足型,演变为多人照料一个孩子的过分关爱型。在这里,我想对如何正确把握爱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去包办代替变让其自立许多父母、祖辈有这样一种想法:“孩子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对孩子关爱有加,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还有一种心态是:“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什么都会了。”就拿吃饭来说,孩子小时候,不都是喂的吗?长大了不喂不是也会自己吃了。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将来肯定有苦头吃,我们现在可以给他的,还是让他多享受一点。于是,吃饭、穿衣、刷牙、洗脸等等,样样包办代替,致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  相似文献   

13.
一年级的新生放学了,做父母的免不了要关切地问这问那,您经常向孩子问些什么问题?您是否问过:孩子,今天你高兴吗?孩子入学后,大概家长比较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经常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喝水了吗?”“学校的饭好吃吗?”“老师留的什么作业?”而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状况,很少有人会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高不高兴?和老师、同伴在一起愉快吗?他们喜欢你吗?其实这些都是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关键问题。孩子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情绪、心境的影响,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心境不佳,则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每个孩子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最近,“21世纪新新幼教”论坛召开座谈会,邀请名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幼稚园是“小学先修班”吗?21世纪幼儿教育目标到底是什么?小小的脑袋负荷得下大人的要求与期望吗?一双好奇的眼睛,如何方能看尽世界给予他们的宽广?一生高尚人格的塑造,是否会毁在竞争激烈的工商世界里?一棵棵幼小而充满生命力的嫩芽,是每个幼教工作者,每个关心孩子的父母,乃至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必须付出爱来细心呵护的!主持人:黄国芬,《新教育》主编出席者:郑心梅硕士,马来西亚儿童教育研究中心创办人、特殊教育工作者;梁宝珠,生命力教育与心理辅导培训工作室负责人;何智强,种子学园幼稚园园长;张永庆,社会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近来好吗     
胡安在大街上遇见一个熟人,于是向他打招呼说:“你好,近来还好么?”对方答道:“不好,糟透了。老板要减薪了,能有好心情吗?”胡安想了想,问道:“今天的早餐你同谁一起吃的?”“同我的孩子。”“然后呢?”“然后什么?然后我就去上班了呀?”“晚上睡觉前你吃了晚餐吗?”“当然吃了。我怎么会让自己饿着肚子上床去呢?”“你在哪睡的?”“在家里,我的床上。”“和谁睡?”“还能和谁?当然是我和老婆啦,这些有什么好问的?”“没什么。让我回忆一下,你是说你吃了晚饭,同老婆上床睡觉,起床后同孩子一起用早餐,然后去上班。这些都糟透了吗?”近来好吗…  相似文献   

16.
灰熊芭蕾     
将来要做什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当大象老师在课堂上问到小灰熊时,他郑重地站起来说:“老师,我将来要做一位芭蕾演员!”什么?芭蕾?这是个玩笑吗?又粗又灰的熊跳芭蕾?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17.
张晓晶 《山东教育》2003,(36):44-44
现在学习乐器的孩子越来越多,尤其是乐器之王———钢琴,已经成为许多孩子童年的伙伴。优美的琴声纵然能给孩子带来很多乐趣,但学习的过程也让许多孩子的童年疲惫不堪。其实,只要练习方法得当,完全可以拥有快乐的钢琴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孩子开始练琴时,都兴趣盎然,但时间一长,练琴就成了一件苦差事。很多家长对记者抱怨说:“让孩子学琴真是一件烦心事,家长费时费力不说,为了让孩子多练习,哄劝打骂各种方式都用上,孩子还动不动就要砸钢琴。”学琴真的那么“痛苦”吗?济南市青少年宫培训部部长、钢琴老师孙建军说:“无论学习什么乐…  相似文献   

18.
“今天写字了吗?”“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了吗?”如果孩子说:“我们今天折纸了”或者说“我们今天玩游戏了!”家长心中就会埋怨学校,怎么老玩不学呢?有的家长就在家自己花时间教孩子学习。这些父母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做算术才是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将来才有出息。这就出  相似文献   

19.
天下做父母的,大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而孩子做事不断的成功则是“成龙、成风”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童年时期是人生做重要的时期,它不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阶段,而其本身就是一个真正的、光明的、新颖的、独特的生活时期。因此,孩子怎样度过童年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谁手把手地引导他们,他们的头脑和心灵从周围世界吸取的是些什么东西——今日的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这一切。”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从小具有成功感,而不要让失败和困惑阻止他们向前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你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你怎么就不像隔壁的小林呢?看他字写得多好啊!”—“别跑别跑,要摔倒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会这样对他们的孩子说。父母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我是为了孩子好呀!可是,父母们一些不当的说法常常会让孩子们备受困扰:我真的就那么差了吗?隔壁家的小林样样都好,我就是没人喜欢的吗?所以,亲爱的家长们,千万别“随口说说”,有时候,你无心的话也许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适于对孩子说的5句话。1.“你怎么越大越……”典型说法:“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你怎么越大越不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